小舌菊(學名:Microglossa pyrifolia (Lam.) O. Kuntze)是菊科小舌菊屬植物,莖伸長,攀援狀,叉狀分枝,具明顯條棱,被腺狀短柔毛,總苞片約5層,乾膜質,外層卵狀披針形,瘦果長圓形,長1毫米,稍扁壓,邊緣脈狀。
生長於海拔400-1800米的山坡灌叢或疏林中。分布於雲南、貴州、廣西等地。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半灌木,高70-150厘米。莖伸長,攀援狀,叉狀分枝,具明顯條棱,被腺狀短柔毛,後多少變無毛。葉互生,紙質,卵形或卵狀長圓形,長5-10厘米,寬2.5-4厘米,頂端漸尖,基部楔形或楔狀圓形,邊緣具多少明顯的疏小齒,或近全緣,上面綠色,被疏短柔毛,後多少變無毛,下面淡綠色,被密銹色短柔毛和腺點,葉柄長7-13毫米,被短柔毛。頭狀花序多數,徑5-6毫米,在莖或枝頂端排列成密復傘房狀花序;花序梗細,長2-5毫米,被短柔毛,常有披針形小苞片;總苞鐘狀;總苞片約5層,乾膜質,外層卵狀披針形,長0.7毫米,頂端鈍,背面被短柔毛,中層披針形,內層線形,頂端鈍或稍尖,具透明的邊緣,背面具褐色中肋;花托稍凸,具蜂窩狀小孔;外圍的雌花多數,絲狀,長3-3.5毫米,具極小的舌片;中央的兩性花2-3個,花冠管狀,長約4.5毫米,管部被微毛,頂端具5齒裂;瘦果長圓形,長1毫米,稍扁壓,邊緣脈狀,兩面具1肋,被微毛;冠毛多少變淺紅色,糙毛狀,長約4毫米。花期1-8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400-1800米的山坡灌叢或疏林中。
分布範圍
分布於雲南(西疇、屏邊、曼墩、易武、勐海、蒙自、龍陵、麻栗坡、富寧、景東、易門、建水、怒江等)、貴州(冊亨、安龍、望謨、羅甸等)、廣西(百色、隆林、靖西、南寧、龍州)、廣東(高要、高明、海南島)及台灣。印度、緬甸、越南、寮國、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也有分布。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全株解毒,生肌,明目;可治瘡疥。
【哈尼藥】雌那那嗎:全草祛風逐濕《哈尼藥》、《滇藥錄》。雌那那嗎:全草治風濕諸症《滇省志》。
來源:小舌菊的全草。
功效:清肝明目,拔毒生肌。
主治:用於目赤腫痛、羞明流淚等。用於瘡瘍腫毒等症。
性味歸經:苦,涼。心、肝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克;外用:適量搗敷於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