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秦嶺金礦田(河南段)深部及外圍金礦普查報告

《小秦嶺金礦田(河南段)深部及外圍金礦普查報告》是由河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一地質礦產調查院擔任主要完成單位,燕建設,於偉,馮建之,孫衛志,唐偉剛,張宗恆,宋鋒,趙留升,孟憲鋒,張為民,常雲真,王杏村,汪江河,翟雷,付法凱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秦嶺金礦田(河南段)深部及外圍金礦普查報告
  • 主要完成單位:河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一地質礦產調查院
  • 主要完成人:燕建設,於偉,馮建之,孫衛志,唐偉剛,張宗恆,宋鋒,趙留升,孟憲鋒,張為民,常雲真,王杏村,汪江河,翟雷,付法凱
  • 等級:一等
  • 獲獎序號:20130013
  • 獲獎證書編號:KJ2013-1-13
  • 獎種: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
項目摘要
1.立項背景  小秦嶺金礦田及外圍位於華熊台隆西段,是我國著名的金多金屬成礦區,也是我國第二大黃金生產基地。經過多年強力開發,大多數礦山企業已為嚴重資源危機礦山。 2004年以來,經礦山資源潛力調查評價和研究,認為小秦嶺金礦田深部及外圍成礦條件較好,找礦潛力巨大。河南省地礦局第一地質礦產調查院(原第一地質調查隊)協同有關礦山企業,積極回響國土資源部《全國危機礦山接替資源找礦規劃綱要實施方案》,項目立項迅即得到了國土資源部危機礦山項目辦批准。  2.研究目標  在以往科研項目成果的基礎上,通過對本區中淺部資料綜合研究,總結成礦規律,建立找礦模型,圈定深部成礦遠景區,採用以鑽探為主,坑鑽結合的探礦手段,配合物化探綜合方法,大致查明小秦嶺主要金礦床深部及外圍資源潛力,探求金資源儲量,為該區黃金礦山企業提供資源保障。  3.主要創新成果  本項目深入開展了深部金礦成礦規律和成礦預測研究,重新厘定了"三位一體"成礦模式,建立了"一街五巷三層樓"構造控礦模型,論證了金礦化強度與韌性剪下帶規模和空間分布密度的正相關關係,並在小秦嶺金礦田深部圈定了找礦預測區,在勘查優選靶區內選擇文峪、東闖、大湖、靈湖、桐溝、義寺山等礦床深部,開展危機礦山接替資源勘查工作,取得較好的找礦效果,在小秦嶺金礦田深部及外圍新增金資源量121.30噸。驗證了找礦模型,初步證明了小秦嶺深部還存在“第二個小秦嶺”的可能性。首次發現共生鉬、鎢礦及稀土伴生礦產,並進行了研究,肯定了區內找鉬前景。  4.套用推廣及效益情況  (1)該項目成果屬於科研先行指導、生產和勘查相結合的綜合研究方法,實用性強。因此,該成果技術方法組合對類似地區深部找礦具有較好推廣套用前景。  (2)依據該項研究及勘查成果,小秦嶺地區被國土資源部列為《全國找礦戰略突破行動計畫》47片重點勘查區之一,被河南省88片整裝勘查區之一。2011年河南省啟動實施的小秦嶺深部整裝勘查工作,計畫投入資金8.9億元,預計新增金資源量(333)120噸。  (3)新增金資源量121.30噸,潛在經濟價值113.17億元。該成果已被礦山使用並取得較好效益。其中2010~2012年礦山新增黃金產量4407kg,新增產值120646萬元,新增利稅32079.9萬元,增收節支總額81167.3萬元。改善了礦山企業資源危機現狀,安置就業人員9600人,具有較好的社會效益。   (4)運用本成果,綜合找礦取得了良好效果。例如,在大湖金礦床深部和外圍找鉬取得重要進展:探明1箇中型礦床,並建成日處理3000噸的現代化選廠。  (5)以該成果為基礎,發表科技論文6篇,出版專著一部。獲得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和河南省國土資源科技一等獎。與此同時,培養了2名碩士,晉升了3名教高、7名高工,一位候選人當選為河南省優秀專家,一位被列為河南省十大科技領軍人物候選人,二位被評為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