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秦嶺幔枝構造與深部找礦

小秦嶺幔枝構造與深部找礦

《小秦嶺幔枝構造與深部找礦》是2013年12月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孫衛志、馮建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秦嶺幔枝構造與深部找礦
  • 作者:孫衛志、馮建之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12月 
  • 頁數:352 頁
  • 開本:16 開
  • ISBN:9787030391728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小秦嶺幔枝構造與深部找礦》內容翔實,資料豐富,具有全面性、客觀性、科學性和實用性。可供地質工作者參考,也可供科研工作者和大專院校地礦專業師生閱讀。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小秦嶺地區地質與科研工作概述
第一節小秦嶺地區勘查工作
第二節小秦嶺金礦科研工作
一、礦床地質、地球化學研究
二、主要科研成果
三、小秦嶺金礦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第三節評價方法及主要成果
一、評價內容
二、評價方法及技術路線
三、主要成果
第二章區域構造演化與地幔亞熱柱一幔枝構造
第一節區域構造研究概況
第二節區域構造及演化
一、邊界斷裂(拆離斷裂)
二、界面拆離構造
三、變質核雜岩體及褶皺
四、小秦嶺“拆離一變質核雜岩”構造格局
五、小秦嶺地區地殼演化概述
第三節幔枝構造概述
一、地幔熱柱理論概述
二、華熊亞熱柱及幔枝構造
三、華熊亞熱柱基本特徵
第三章小秦嶺韌脆性剪下帶
第一節小秦嶺剪下帶的類型
一、區域邊界剪下帶
二、層內韌性剪下帶
三、界面韌性、脆性剪下帶
四、褶一斷型脆韌性剪下帶
第二節小秦嶺韌脆性剪下帶的基本特徵
一、韌脆性剪下帶的分布特徵
二、剪下帶的產狀特徵
三、剪下帶的形成與演化
第三節剪下帶與礦化的關係
一、剪下帶長度與礦化關係
二、剪下帶空間分布密度與礦化關係
三、剪下帶厚度與礦化強度的關係
四、剪下帶走向與礦化強度的關係
五、剪下帶傾角變化與礦化強度的關係
六、剪下帶控礦的力學分析
七、成礦階段在剪下帶中的表現
八、成礦後斷裂
第四章小秦嶺地區主要礦脈及礦床特徵
第一節概述
一、剪下帶控礦一般規律
二、剪下變形的規模
第二節S505—S60礦脈
一、中礦帶概述
二、礦脈地質背景
三、礦脈特徵
四、礦體特徵
第三節S507—S9礦脈
一、地質背景
二、主要礦脈特徵
三、礦體特徵
第四節S202脈(組)
一、地質背景
二、礦脈特徵
三、礦體特徵
第五節北礦帶F5礦脈
一、北礦帶概述
二、F5礦脈
第六節北中礦帶S8201礦脈
一、北中礦帶概述
二、S8201礦脈
第七節礦石學
一、礦石礦物概述
二、金的賦存狀態及礦物標型特徵
三、載金礦物標型特徵
第八節成礦期次與成礦階段
一、含礦構造的演化
二、成礦期次與成礦階段
第九節礦化、蝕變類型分帶及其強度分帶
一、不同礦化類型和強度的水平分帶
二、不同礦化類型和強度的垂向分帶
三、控制分帶因素
四、近礦圍岩蝕變分帶
五、蝕變帶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的變化規律
六、礦化、蝕變分帶模型Ⅰ
第五章區域成礦地球化學
第一節太華群變質岩
一、岩石學及岩石化學
第二節基底變質岩含礦性
一、金的區域豐度
二、變質岩中鉬的豐度
三、Au在變質岩中的分配及其與微量元素的關係
第三節岩漿岩及含礦性
一、岩漿岩類型及岩石學
二、岩漿岩岩石化學
三、岩漿岩構造環境分析
四、稀土元素地球化學
五、微量元素及岩漿岩含金性
第六章區域成礦作用與成礦規律
第一節區域成礦研究概況
第二節幔枝構造的成礦作用
一、地幔熱柱與成礦
二、小秦嶺地區地幔柱構造的成礦作用
三、燕山期中酸性岩控礦規律
第三節地球物理、地球化學特徵
一、區域重力場特徵
二、區域磁場特徵
三、遙感影像特徵
四、地球化學特徵
第四節成礦作用
一、元素地球化學異常及其空間分布規律
二、變質核雜岩中Au的賦存狀態
第五節成礦物質來源
一、成礦物質來源
二、成礦流體來源與成礦物理化學
三、金的遷移富集
四、礦體就位
第六節成礦模型
一、金礦的成因
二、金的成礦時代
三、金的成礦模式
第七章深部找礦及遠景預測
第一節深部找礦研究
一、成礦規律研究是成礦預測的基礎
二、成礦預測研究的回顧
三、成礦預測方法
第二節控礦模型與找礦模型
一、控礦模型
二、找礦模型
第三節深部隱伏礦找礦靶區預測及工程驗證
一、中礦帶
二、北礦帶
三、北中礦帶
第四節預測資源量估算結果
第八章總結及展望
第一節主要地質認識
第二節成礦作用研究的進展
主要參考文獻
圖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