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確喪(網路流行詞)

小確喪(網路流行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小確喪,網路流行詞,是指微小而確實的頹喪,是稍縱即逝的掏空

小確喪是可以預測但又不可避免的,比如你一定知道你凌晨三點睡第二天早起會很困,但你為了生活還是不得不早起;你知道期末了可以回家了,卻不得不面對繁雜的期末考;到周末了卻又不得不面對下一個周一。但是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過自己想要的生活,那么這個世界將會沒有咖啡廳、電影院、公車理髮店、餐廳、酒吧、學校、超市、警察、書店、以及所以還是應該遠離負能量,忘掉生活中的小確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確喪
  • 屬性:流行語
  • 含義:微小而確實的頹喪
  • 示例:忘掉生活中的小確喪
釋義,表現,主要特點,發展經過,引用示例,

釋義

“小確喪”,是小確幸這個詞的反轉。如果說小而確定的幸福(比如每天可以泡個澡,每天可以吃碗豬油拌飯)能夠讓人對生活抱有一點期待,那么小而確定的沮喪時刻(喜歡的那個人不會喜歡我,工作還行但也不夠好),就精準地概括了我們大部分不快樂的日常生活。那些持續發生不會消失、也不會帶來重大後果的煩惱。

表現

每天回家之前,總會有一件讓人頭疼一下的小事:比如,單身的人會想起自己的房間很亂,已婚男女會想起有些家務要做。想起來,這些事並不大,但卻擺脫不掉,每天都帶來一些困擾。
小確喪
小確喪
仔細想想,真正讓人覺得對生活有點不滿,隱隱想逃離的,多半不是重大危機,而是這些小而確定的沮喪。房子不夠大,每天早上起床很難,夏天捷運里出汗很黏人,不夠瘦。
面對大事,人們態度明確,反應迅速。但對“小確喪”,人們拖拖拉拉,在意著,又忍受著。

主要特點

小確喪對人意味著:
1、它可以預測,不可避免。
一位作者在xoJane雜誌上形容過那些並不嚴重的沮喪:“我能預感到我的沮喪,就像下雨之前你能感受到風吹地更低,雲也開始變灰,這時候我通常會躲到自己的小屋子裡去。沮喪就像這種如期而至的風雨在我身體裡轉悠,很熟悉的感覺,但它就像我身體裡的血液循環一樣無法抗拒。”
小確喪
小確喪
我們明確知道每天都會發生的那些不快。比如,我們明確知道每天早上起床都會很困,它是可以預測的。因為我們知道,這件事並不會在下周就突然消失,它會反覆發生,也許長達數十年。所以,我們就對它有種“無奈的接受”。
2、很多時候,我們覺得生活總是不夠完美,並不是因為有很多巨大痛苦,而是因為有很多小小的、不容易解決的問題。
讓人心煩,但並不至於讓人痛苦得要死。沒有人會因為周末即將過完而大哭,但“周末即將過完”就是一種小但是確定會發生的沮喪。
我們不覺得這些小問題需要傷筋動骨地去解決,結果它們就很難解決。如果我們知道自己得了重病,我們會立即放棄工作和約會去醫院。但如果只是長了個智齒,儘管它在那裡隱痛,我們還是下不了決心請假一天去醫院。
跟快樂比起來,我們很難習慣沮喪的狀態。荷蘭心理學家NicoHenriFrijda說,相比於沮喪,我們更容易適應快樂、幸福這樣積極的正向情緒。所以,這些不快雖然小,卻會一直存在,很難被“習以為常”。又因為它很分散,解決了其中一件,對改變整個生活狀況幫助也不大,所以,小確喪雖然小,但如影隨形。
3、但小確喪讓我們對生活還保持著一絲希望。因為如果努力,它們大多數都能解決,這種感覺讓我們心安。
客廳的燈壞掉了,這件事讓人想起來就有些小小的懊惱。但是它並不嚴重,只要稍微花些時間就能修好。雖然我們拖了很久沒有修,但這種“它能修好”的感覺,給了我們不小的力量。
小確喪讓人感到:生活中雖然有很多問題,但是我們還有機會解決它。
心理學家賽列格曼提出過一個詞,叫做“命運的人質”,講的是當我們面對一件事束手無策或者是多次解決無果的時候,我們會認為解決這件事需要的能力超出了我們自身的能力,以至於非常無助,像被命運綁架了。
但小確喪能讓我們感到,自己不是命運的人質,生活沒有失控,我們還有變好的可能。它甚至也讓人感到:今天沒有更壞的大事發生。
我們沒有遇到真正的不幸,一切像我們預料的那樣展開,就連我們的壞心情也在我們的洞見之中。小確喪是我們日常安全感的來源之一。
4、令人意外的是,小確喪還是生活中很多快樂的來源。
如果我們陷入巨大麻煩,那么一點小小的幫助不會讓我們感到快樂。但因為我們的日常面對的只是些小小不快,比如要擠下班高峰的捷運,那么解決起來就很容易:如果有一天某位同事願意下班路上送你一程,你也會感到很幸福。
小確喪又小又密集,所以我們也就有很多機會不斷去解決它,並且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激勵。每解決一次,我們就感到了愉快,我們生活中就充滿了密集的小驚喜。
人們會因為一塊小甜食就忽然覺得快樂起來,是因為我們的不快樂並沒有那么大,看場電影就夠了,一次購物或者休假也夠。
生活雖然不盡如人意,但也沒那么不堪。小確喪讓我們相信,我們總有機會擺脫現在的生活。

發展經過

UC大數據顯示,作為上有老下有小的“夾心層”,曾經被打上“叛逆”標籤的80後們成為了喪文化中的主流群體,占比高達50.41%。大多已經成為“人生贏家”的70後們則看上去格外逍遙。
而在地域分布上,似乎東部沿海地區的人們較內地更加“壓力山大”,排名前十的地區中,東部沿海地區占了4個,廣東更是以16.5%的占比高居榜首。
一直被人們認為安逸至極的天府之國成都,竟然在關注熱度城市中位居第二,北上廣深也無一例外全部入榜。
同時加班強度越大的職業,對“喪”文化的敏感程度也就越高。儘管網際網路從業者們工資高得往往令旁人眼紅,但其中的心酸或許也就只有自己知道了。相較之下,向來清心寡欲的科研人員顯然每天過得更加快樂,喪氣指數僅為0.43%
小確喪了怎么辦?一起幹了這碗雞湯!
儘管如今人們對心靈雞湯採取更審慎的態度,但是UC大數據發現,多喝“雞湯”實屬排解內心鬱結的一劑良藥。這或許也是“雞湯”長盛不衰的奧秘之一吧。
有意思的是,最關注“喪”的80後們,已經成為了雞湯閱讀的主流人群,僅次於他們的父輩60後們,占比達41.42%。而極度反感雞湯的90後們可以說平時生活中幾乎不讀雞湯類讀物。
同時,一邊刷著“喪”段子一邊喝“雞湯”的矛盾體也遍布一線城市,廣州、深圳、北京、上海繼續領跑。看來“雞湯”這種自我調節方式,不論在哪裡都會受到歡迎。
UC大數據顯示,保險從業者與房產中介的確是最愛讀雞湯的兩大職業,占比分別達到了22%與20%。而科研人員仍舊如一股清流般排名墊底,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知做科研”。
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
當然,UC大數據認為,“喪”文化之所以能夠被稱之為一種網路流行亞文化,是因為它形成了一套自己獨特的話術、行為,並從這種頹廢之中展露出同壓力重重的生活進行對抗的樂觀心態。
經過統計,UC大數據總結了喪文化中最為流行的5個句子。從這些句子中,我們不難體會到,儘管它們表面都流露出消極厭世、得過且過的頹喪,但這也是面臨生活、工作壓力的年輕人們,一種自嘲、娛樂、笑對人生的態度。在說完“反正明天也不會好過”之後,仍舊用飽滿的精神面對明天的朝陽。
同時這種自嘲式心態,也延續到了他們的日常行為之中。從資訊熱度上來看,拖延症、熬夜、宅等,是當下年輕人的普遍狀態。“deadline是第一生產力”也成為了不少80後、90後的座右銘。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儘管愛拖延、愛熬夜,卻仍舊能夠保證每項工作完成得足夠完美。儘管大家嘴上都說著要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最後卻又義無反顧的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之中。
當然,UC大數據也為那些“感覺身體被掏空”的80後、90後們準備了一份誠意滿滿的歌單。夜深人靜時一首一首的聽過去,或許能夠對人生,對生活多一份感悟,更加勇敢地面對即將到來的挑戰。
如果能給自己放個假,他們會選擇在哪裡落腳
熱度顯示,大理、青海湖、拉薩、蘭州、成都,這些在民謠中常常出現的意向,已經是年輕一代國內度假的首選目的地,對於他們來說,來到這些地方,也許能夠讓自己儘可能地去接近民謠中所描述的彈琴唱歌再喝杯小酒的生活,暫時忘記不那么美好的生活瑣碎、工作煩擾。
同時,他們也會偶爾奢侈一把,來一場出國游。距離近、手續少的濟州島、芽莊、清邁、芭提雅、尼泊爾等成為了海外熱門目的地。這些地方有青山綠水,有碧海藍天,尼泊爾近年來更是以“世界上幸福感最高的國家”,成為不少年輕人的心之所向。
UC大數據從這些熱門目的地中發現一個有趣的規律。這些地區,無一不是帶有“閒適”“輕鬆”“慢生活”的標籤,“對自己好一點”這一年輕人的至理名言在這裡得到了充分印證。

引用示例

遠離負能量,忘掉生活中的小確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