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水體高密度流水養殖鬍子鯰技術

鬍子鯰是我國南方地區淡水養殖的優良品種之一,針對南方山區農村水源豐富、引水便利的特點,充分利用院前、屋後的空地建造小魚池,配合農村生態家院的建設,進行小水體高密度流水養殖鬍子鯰,既能增加農民收入,又能美化庭院環境。筆者於2006年6月利用庭院內面積為150m2的小池進行小水體高密度流水養殖鬍子鯰的試驗,取得了高產、高效的養殖效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水體高密度流水養殖鬍子鯰技術
  • 試驗時間:2006年6月
一、魚池條件
魚池位於坐北朝南的庭院內,魚池呈半月形,池壁四周用紅磚砌成,池底土質堅硬、平坦、無底泥。魚池的右邊設有一個直徑為66cm的進水口,魚池的左邊設有兩個出水口,底部出水口直徑為20cm,上面出水口直徑為66cm,魚池可儲水的最高深度為1.2m,魚池排注水方便。水源為來自後山的山泉水。魚池周邊種植有樹齡5年的龍眼樹6株。
二、放苗前的準備工作
魚種下池前15天,魚池注入新水20cm,用生石灰75kg兌水化漿後趁熱全池均勻潑灑,4天后加注新水60cm,再投入兩擔沼氣池液進行肥水,待池水變綠後試水放苗。
三、魚種來源及放養
1.魚種來源
6月,從北流市水產技術推廣站購進鬍子鯰魚種,魚種體質健壯,無病無傷,色澤統一,規格整齊,體長5cm~6cm,數量2萬尾。
2.魚种放養
放苗前,將盛有魚種的塑膠桶整體放入魚池裡,浸泡緩苗30分鐘,再用3ppm的食鹽水溶液浸泡魚種10分鐘,然後將魚种放入魚池中。
四、飼養管理
1.飼料投餵
魚種下池後,選用高蛋白含量的魚苗開口飼料進行投喂,早晚各投餵1次,日投餌率為5%~8%,要求全池均勻撒投飼料,儘量使每尾魚都能攝食到。飼料投餵前,套用乾淨的水浸泡飼料而使其軟化後方可投喂,以防有些魚苗搶食過飽脹氣後死亡。經過14天的飼養,魚苗達到體長8cm以上,可選用鬍子鯰魚專用浮水性飼料進行投喂,不用再浸泡飼料,日投餌率降低至3%~5%,且要求定時、定量地投喂,每次投餵8分鐘後檢查魚池內有無剩餘的飼料。具體的投餵量要根據水溫、天氣變化、魚體攝食情況等適當加以增減,一般掌握在魚體飽食量的70%~80%即可,此時大部分魚體表現出不再爭食。隨著魚體的不斷生長,應選用不同蛋白含量、不同粒徑的飼料進行投喂,筆者在養殖過程中全程採用名廠生產的鬍子鯰魚專用浮水性配合飼料。
2.池水調控
鬍子鯰最適宜生長的水溫範圍為20℃~28℃,要求養殖水質清新、無污染、溶解氧含量充足。為了最大限度地滿足高密度養殖鬍子鯰的要求,預防和減少疾病的發生,就要求對池水進行合理調控。經過14天的飼養,池水開始變濃,魚體已經生長到體長8cm以上,水位要加深至1m,水體交換量為每隔3天~4天交換1次;當魚體體重達到30g以上時,池水深度達到1.2m,水體交換量為每隔2天~3天交換1次。炎熱的夏天,應適當增加水體交換量。魚池水體的交換方式為上進上排式。
3.清理污物
及時清除魚池池底雜物和水面漂浮物,定期打開底部出水口來排掉魚糞和沉積的淤泥,保持池底和池水的清潔。
4.魚病防治
堅持“預防為主、防重於治”的方針,把好魚種選擇關,科學投喂,細心管理。一是控制好池水的水深、水體交換量,定時、定量進行投餵;二是日常管理過程中要及時清除池中雜物,保持池水清潔;三是發現攝食和活動異常的魚體,要及時撈出並檢查原因,進行單獨飼養觀察;四是在防治魚病過程中不使用禁用藥物,按無公害標準進行養殖生產。
五、養殖結果
6月5日放養規格為體長5cm~6cm的鬍子鯰魚種2萬尾(30kg),養殖天數為196天,投餵飼料2892kg,當年12月底收穫,共起捕鬍子鯰商品魚1796.3kg,平均體重為115g,養殖成活率78.1%,飼料係數為1.61,養殖成本為1.4285萬元,其中飼料費1.2436萬元,魚藥費0.0249萬元,魚種費0.09萬元,其它費用0.07萬元,產值達2.0119萬元,利潤0.5834萬元,投入產出比為1∶1.41。
六、問題與討論
1.鬍子鯰具有特殊的珊瑚狀輔助呼吸器官,能浮出水面呼吸,不怕缺氧,適合小水體高密度養殖。
2.高密度養殖鬍子鯰的最大生產成本是飼料,如能培育蚯蚓、蠅蛆等動物性食物,或利用動物下腳料進行投喂,可降低養殖成本,經濟效益會更高。
3.近年來,鬍子鯰商品魚的市場價格比較穩定,能保持在16元/kg~20元/kg的價位,且養殖周期短,養殖獲得經濟效益較高,而利用小水體高密度流水養殖鬍子鯰會成為南方山區農民增加收入的一條好途徑。
作者單位:陳 函 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流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537400
(本文已被瀏覽 2037 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