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機率地震引發高強度海嘯

小機率地震引發高強度海嘯,一種地理事件。巴西亞馬孫河叢林裡一隻蝴蝶扇動幾下翅膀,3個月後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引發了一場龍捲風——美國氣象學家洛侖茲這個形象的比喻,也就是人們通常戲稱的“蝴蝶效應”。有專家認為,2004年12月26日,人員、物質損失都驚人的印度洋海嘯,源於海底岩石圈中“最後一絲”應力積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機率地震引發高強度海嘯
  • 分類:地理事件
巴西亞馬孫河叢林裡一隻蝴蝶扇動幾下翅膀,3個月後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引發了一場龍捲風——美國氣象學家洛侖茲這個形象的比喻,也就是人們通常戲稱的“蝴蝶效應”。有專家認為,2004年12月26日,人員、物質損失都驚人的印度洋海嘯,源於海底岩石圈中“最後一絲”應力積聚。
小機率地震引發高強度海嘯
小機率地震引發高強度海嘯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嘯發生時的巨浪撲向幾名外國遊客
地球系統面臨混沌的邊緣,混沌系統對其初始條件異常敏感,以至最初狀態的輕微變化,可能導致根本不成比例的巨大後果——“蝴蝶效應”恰好反映出地球系統的這種複雜性。由於各種自然災害往往存在大量始料不及、非線性的變數間相互作用,要預測地球系統的未來發展趨勢,僅僅蒐集某一區域的數據變化,據此進行簡單的線性模型計算,顯然容易“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甚至導致嚴重後果。從科學的角度看,這次的印度洋底地震非常罕見,但它只是一次小機率事件。
由於眾所周知的地殼構造板塊運動,印度板塊以每年大約6厘米的速度向亞洲板塊擠壓。擠壓運動中所積聚的壓力通過板塊邊界的地震得以消解,這導致爪哇海溝一帶地區成為非常活躍的地震帶。這次導致海嘯的蘇門答臘島地震,在學術上屬於板塊邊緣的“逆沖型”地震。具體來說,蘇門答臘以北地區位於印度板塊邊緣,這裡一個長距離的破裂帶通過長時間積累蓄積了巨大能量,最後這些能量集中釋放出來,使地層斷層的上部上移(即地層“逆沖”),直接導致大地震的出現。
和鬆緊帶超出拉伸極限會崩斷一樣,板塊邊緣的運動並非永遠平穩。在岩石組織不堪承受壓力時,就沿斷裂帶突然“錯動”,造成海底突然沉降或者隆起,從而使海水發生上下顛簸,最終形成海嘯。恐怖的高強度海嘯提示人們,相對較小的地震也會因為引起岩體滑動而引發巨大海嘯,造成的災害遠超科學界以前的認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