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橘燈(小橘燈/世紀金榜)

小橘燈(冰心創作散文)

小橘燈/世紀金榜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小橘燈》是作家冰心創作的散文,是其晚期代表作品之一。

文章形象地刻畫了一位在艱難的生活逆境中渴望光明的善良堅強的農家少女的形象。作者從小處著手,選取了小姑娘打電話、照看媽媽、與“我”攀談、做小橘燈送“我”這幾件平凡的事情,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層層推進,將一個早熟、堅強、勇敢、樂觀、善良、富於內在美的鄉村貧苦少女的形象描繪得有血有肉、惟妙惟肖。作者在敘事之後所寫的一段抒情文字,是全篇的點睛之筆,它深化了主題,揭示了小橘燈的象徵意義——象徵著蘊藏在人民心中的希望和火種,象徵著光明。

《小橘燈》一文,既承繼了早期作品的特點,又表現了冰心對舊中國的控訴,對新中國的熱愛之情,這使她的作品注入了新的、充滿活力的精神力量。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小橘燈
  • 作品別名:小桔燈(漢字簡化後寫法)
  • 作者:冰心
  • 創作年代:1957年
  • 作品出處:《中國少年報》
  • 文學體裁:散文
  • 發表時間:1957年1月31日
作品原文,創作背景,人物介紹,作品鑑賞,作品主題,藝術特色,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這是十幾年以前的事了。
在一個春節前一天的下午,我到重慶郊外去看一位朋友戰章囑。她住在那個鄉村的鄉公所樓上。走上一段陰暗的仄仄的樓梯,進到一間有一張方桌和幾張竹凳、牆上裝著一架電話的屋子,再進去就是我的朋友的房間,和外間只隔一幅布簾。她不在家,窗前桌上留著一張條子,說是她臨時有事出去,叫我等著她。
我在她桌前坐下,隨手拿起一張報紙來看,忽然聽見外屋板門吱地一聲開了,過了一會兒,又聽見有人在挪動那竹凳子。我掀開帘子,看見一個小姑娘,只有八九歲鑽設謎光景,瘦瘦的蒼白的臉,凍得發紫的嘴唇,頭髮很短,穿一身很破舊的衣褲,光腳穿一雙草鞋,正在登上竹凳想去摘牆上的聽話器,看見我似乎吃了一驚,把手縮了回來。我問她:“你要打電話嗎?”她一面爬下竹凳,一麵點頭說:“我要XX 醫院,找胡大夫,我媽媽剛才吐了許多血!”我問:“你知道XX醫院的電話號碼嗎?” 她搖了搖頭說:“我正想問電話局……”我趕緊從機旁的電話本子裡找到醫院的號碼,就才背又問她:“找到了大夫,我請他到誰家去呢?”她說:“你只要說王春林家裡病了,他就會來的。”
我把電話打通了,她感激地謝了我,回頭就走。我拉住她問:“你的家遠嗎?” 她指著窗外說:“就在山窩那棵大黃果樹下面,一下子就走到的。”說著就噔、噔、噔阿寒設地下樓去了。
我又回到裡屋去,把報紙前前後後都看完了,又拿起一本《唐詩三百首》來,看了一半,天色越發陰沉了,我的朋友還不回來。我無聊地站了起來,望著窗外濃霧裡迷茫的山景,看到那棵黃果樹下面的小屋,忽然想去探望那個小姑娘和她生病的媽媽。我下樓在門口買了幾個大紅橘子,塞在手提袋裡,順著歪斜不平的石板路,走到那小屋的門口。
我輕輕地叩著板門,剛才那個小姑娘出來開了門,抬頭看了我,先愣了一下,後來就微笑了,招手叫我進去。這屋子很小很黑,靠牆的板鋪上,她的媽媽閉著眼平躺著,大約是睡著了,被頭上有斑斑的血痕,她的臉向里側著,只看見她臉上的亂髮,和腦後的一個大髻。門邊一個小炭爐,上面放著一個小沙鍋,微微地冒著熱氣。這小姑娘把爐前的小凳子讓我坐了,她自己就蹲在我旁邊。不住地打量我。我輕輕地問:“大夫來過了嗎?”她說:“來過了,給媽媽打了一針……她現在很好。” 她又像安慰我似的說:“你放心,大夫明早還要來的。”我問;“她吃過東西嗎?這鍋里是什麼?”她笑說:“紅薯稀飯——我們的年夜飯。”我想起了我帶來的橘子,就拿出來放在床邊的小矮桌上。她沒有做聲,只伸手拿過一個最大的橘子來,用小刀削去上面的一段皮,又用兩隻手把底下的一大半輕輕地探捏著。
我低聲問:“你家還有什麼人?”她說:“現在沒有什麼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她沒有說下去,只慢慢地從橘皮里掏出一瓤一瓤的橘瓣來,放在她媽媽的枕拘霉懂頭邊。
爐火的微光,漸漸地暗了下去,外面變黑了。我站起來要走,她拉住我,一面極其敏捷地拿過穿著麻線的大針,把那小橘碗四周相對地穿起來,像一個小筐似的,用一根小竹棍挑著,又從窗台上拿了一段短短的蠟頭,放在裡面點起來,遞給我說: “天黑了,路滑,這盞小橘燈照你上山吧!”
我讚賞地接過,謝了她,她送我出到門外,我不知道說什麼好,她又像安慰我似的說:“不久,我爸爸一定會付蘭乘疊回來的。那時我媽媽就會好了。”她用小手在面前畫一個圓圈,最後按到我的手上:“我們大家也都好了!”顯然地,這“大家”也包括我在內。
我提著這靈巧的小橘燈,慢慢地在黑暗潮濕的山路上走著。這朦朧的橘紅的光,實在照不了多遠,但這小姑娘的鎮定、勇敢、樂觀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覺得眼前有無限光明!
我的朋友已經回來了,看見我提著小橘燈,便問我從哪裡來。我說:“從…… 從王春林家來。”她驚異地說:“王春林,那個木匠,你怎么認得他?去年山下醫學院裡,有幾個學生,被當做共產黨抓走了,以後王春林也失蹤了,據說他常替那些學生送信……”
當夜,我就離開那山村,再也沒有聽見那小姑娘和她母親的訊息。
但是從那時起,每逢春節,我就想起那盞小橘燈。十二年過去了,那小姑娘的爸爸一定早回來了。她媽媽也一定好了吧?因為我們“大家”都“好”了!
原載1957年1月31日《中國少年報》

創作背景

1957年1月19日,春節將至,老作家冰心應《中國少年報》之約,寫了一篇勸頸譽擊題為《小橘燈》的散文。散文於1957年1月31日在《中國少年報》發表。這篇散文後來被選為中學語文教材。
冰心在寫這篇文章時,想到了十二年前(1945年)春節前夕的一件往事,就把這件事作為寫作材料,寫進了這篇作品。那時,冰心住在重慶郊區的歌樂山。山下有一所醫學院,其中幾位老師和學生還是作家的熟人。上山不遠有一塊平地,名叫蓮花池,池邊有一個鄉公所,樓上有公用電話,門外擺著一些賣水果、花生和糖塊的攤子。往來的各種車輛也常常停放在那裡。冰心就決定以這個地方為背景,展開她要寫的故事。

人物介紹

小姑娘
主人公“小姑娘”雖“只有八九歲光景”,但是她對革命的勝利充滿信心,她堅信“爸爸一定會回來的”,“我們大家也都好了”;在爸爸外出避難之後,她勇敢地挑起了照護重病在床的媽媽的擔子,在“我”去探望時,她不但不露一絲愁容,反而“安慰我”,並做了一個“小橘燈”給“我”照路。小姑娘的這種“鎮定、勇敢、樂觀的精神”,都來自她爸爸等革命者的薰陶影響,當然也是那個社會給逼出來的,她是那個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

作品鑑賞

作品主題

《小橘燈》的故事發生在1945年,此時抗戰即將結束,國民黨卻加緊了白色恐怖,陪都重慶更是濃霧迷濛、黑雲壓城,長期生活在戰爭離亂和黑暗統治中的人們對光明充滿了無限渴望。“我”在重慶郊外偶遇的小姑娘,能在父失母病的艱難困苦中依然保持著勇敢、鎮定、樂觀的精神,這種堅強品格著實令人讚嘆。《小橘燈》以飽蘸深情的筆墨,歌頌了這種勇敢面對困難的樂觀精神,樸質溫婉中蘊含著深厚的意蘊和催人奮進的精神力量。
該文以“我”眼中的“小姑娘”的活動及“我”的由初遇時的同情到分別時的讚嘆的情感變化為明暗兩條線索,串聯起初遇、探病、做燈、送燈、贊燈、憶燈等情節,把小橘燈與小姑娘鎮定、勇敢、樂觀的精神自然而巧妙的結合在起來,賦予了小橘燈以深刻的象徵寓意,使小橘燈成為了小姑娘美好人格的形象寫照。小橘燈給夜行的人照亮前進的道路,而小姑娘的美好人格則為“我”驅散了心靈的黑暗,帶來了無窮的力量和信心。
《小橘燈》中有兩種性質不同社會制度的對比:國民黨統治下的舊中國和共產黨領導的新中國。這兩種政治力量、政治制度,以愛為參照物,分別代表對愛的破壞性力量和建設性力量。作品洋溢著對新中國的熱愛和讚美之情,是因為在這種社會,新中國的少年兒童,都能夠被父母所愛同時愛父母,被別人所有同時愛別人,被祖國所愛同時愛自己的祖國。冰心在看待這兩種政治力量時,可貴的是以愛為出發點,高揚起人道主義的旗幟,而不是抱黨派的偏見。因此,冰心是公正的,她的愛憎是恰如其分的。

藝術特色

《小橘燈》作為冰心晚期作品的代表作,在抒情的章法上,保持了自己的風格。在個性表現上,也賦予了她自己固有的清麗、細膩、溫婉等風格。同時一改空幻、迷茫的那種憂愁感,而是以一種舒緩、歡快的旋律,向作品中添加了幾分清新和美妙之情感。在不施藻飾,不加雕琢的含而不露的敘述中,表達了自己對未來理想生活的嚮往和憧憬之情。
不事雕琢,語言通俗易懂,自然流暢是《小橘燈》寫人敘事的重要特點,呈現出樸素洗鍊的審美特點。如文章開篇“這是十幾年以前的事了”一句話,很簡短的敘述,如實的交代的事情發生的世間長短。這樣一個開篇,統領全文,並為下文蓄勢,所以說,雖然用詞簡短,樸素洗鍊,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使後文的展開毫無羈絆,任憑開闔。另外,這樣一個開頭直切故事主題,毫無冗餘,內容簡練,惜墨如金,達到了以簡馭繁的效果。
細膩溫婉的寫作風格是《小橘燈》典型表現。如文中敘述我進入小姑娘家後,與小姑娘的攀談後的情節:我站起來要走,她拉住我,一面極其敏捷地拿過穿著麻線的大針,把那小桔碗四周相對地穿起來,像一個小筐似的,用一根小竹棍挑著,又從窗台上拿了一段短短的蠟頭,放在裡面點起來,遞給我說:“天黑了,路滑,這盞小橘燈照你上山吧!”“拿過”表示用手取,又用了“敏捷地”修飾,更顯出動作的熟練,也含蓄的表現出小姑娘平時做了不少家務活,所以家裡的照明工具了如指掌。
結構上,以小橘燈作為貫穿全文的線索。作品把小橘燈的產生,小橘燈給“我”的感受,“我”對小橘燈的感受等情節聯結起來,形成完整的故事情節來刻劃人物,表現主題。
“我”是貫穿作品始終的人物。通過“我”把對往事的回憶與今天銜接起來,使環境與人物溶為一體。而且關鍵之處,“我”的議論和抒情,對刻劃人物,表現主題都有重要作用。“我”在潮濕山路上行走時的抒情和議論,點明了小橘燈的象徵意義;結尾的抒情和議論,則表明小姑娘的樂觀和信心。小橘燈的象徵意義,周圍環境與小姑娘內心的對比,都是通過“我”的所見所聞所感表現出來的。

作者簡介

冰心(1900.10.5—1999.2.28),福建長樂人,1921年加入文學研究會。1923年在燕京大學中文系畢業,同年到美國留學,1926年回國。曾在燕京大學、北平女子文理學院、清華大學任教。曾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第三屆理事。1946年後到日本東京大學任教。1951年回國。歷任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顧問,中國文聯副主席,全國人大第一至第五屆代表,政協第五至第七屆常委,中國文聯第二至第四屆委員,中國作協第二、三屆理事。曾為中國民主促進會名譽主席。自1919年開始發表作品以來,著譯等身,散文集《寄小讀者》,詩集《春水》、《繁星》在文學史上享有盛名,哺育了幾代青少年,所譯詩文《泰戈爾詩集》《馬亨德拉詩抄》《印度童話集》,是名作名譯。除單行本外,並有《冰心著譯選集》三卷,《冰心文集》六卷出版。《空巢》獲1980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爐火的微光,漸漸地暗了下去,外面變黑了。我站起來要走,她拉住我,一面極其敏捷地拿過穿著麻線的大針,把那小橘碗四周相對地穿起來,像一個小筐似的,用一根小竹棍挑著,又從窗台上拿了一段短短的蠟頭,放在裡面點起來,遞給我說: “天黑了,路滑,這盞小橘燈照你上山吧!”
我讚賞地接過,謝了她,她送我出到門外,我不知道說什麼好,她又像安慰我似的說:“不久,我爸爸一定會回來的。那時我媽媽就會好了。”她用小手在面前畫一個圓圈,最後按到我的手上:“我們大家也都好了!”顯然地,這“大家”也包括我在內。
我提著這靈巧的小橘燈,慢慢地在黑暗潮濕的山路上走著。這朦朧的橘紅的光,實在照不了多遠,但這小姑娘的鎮定、勇敢、樂觀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覺得眼前有無限光明!
我的朋友已經回來了,看見我提著小橘燈,便問我從哪裡來。我說:“從…… 從王春林家來。”她驚異地說:“王春林,那個木匠,你怎么認得他?去年山下醫學院裡,有幾個學生,被當做共產黨抓走了,以後王春林也失蹤了,據說他常替那些學生送信……”
當夜,我就離開那山村,再也沒有聽見那小姑娘和她母親的訊息。
但是從那時起,每逢春節,我就想起那盞小橘燈。十二年過去了,那小姑娘的爸爸一定早回來了。她媽媽也一定好了吧?因為我們“大家”都“好”了!
原載1957年1月31日《中國少年報》

創作背景

1957年1月19日,春節將至,老作家冰心應《中國少年報》之約,寫了一篇題為《小橘燈》的散文。散文於1957年1月31日在《中國少年報》發表。這篇散文後來被選為中學語文教材。
冰心在寫這篇文章時,想到了十二年前(1945年)春節前夕的一件往事,就把這件事作為寫作材料,寫進了這篇作品。那時,冰心住在重慶郊區的歌樂山。山下有一所醫學院,其中幾位老師和學生還是作家的熟人。上山不遠有一塊平地,名叫蓮花池,池邊有一個鄉公所,樓上有公用電話,門外擺著一些賣水果、花生和糖塊的攤子。往來的各種車輛也常常停放在那裡。冰心就決定以這個地方為背景,展開她要寫的故事。

人物介紹

小姑娘
主人公“小姑娘”雖“只有八九歲光景”,但是她對革命的勝利充滿信心,她堅信“爸爸一定會回來的”,“我們大家也都好了”;在爸爸外出避難之後,她勇敢地挑起了照護重病在床的媽媽的擔子,在“我”去探望時,她不但不露一絲愁容,反而“安慰我”,並做了一個“小橘燈”給“我”照路。小姑娘的這種“鎮定、勇敢、樂觀的精神”,都來自她爸爸等革命者的薰陶影響,當然也是那個社會給逼出來的,她是那個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

作品鑑賞

作品主題

《小橘燈》的故事發生在1945年,此時抗戰即將結束,國民黨卻加緊了白色恐怖,陪都重慶更是濃霧迷濛、黑雲壓城,長期生活在戰爭離亂和黑暗統治中的人們對光明充滿了無限渴望。“我”在重慶郊外偶遇的小姑娘,能在父失母病的艱難困苦中依然保持著勇敢、鎮定、樂觀的精神,這種堅強品格著實令人讚嘆。《小橘燈》以飽蘸深情的筆墨,歌頌了這種勇敢面對困難的樂觀精神,樸質溫婉中蘊含著深厚的意蘊和催人奮進的精神力量。
該文以“我”眼中的“小姑娘”的活動及“我”的由初遇時的同情到分別時的讚嘆的情感變化為明暗兩條線索,串聯起初遇、探病、做燈、送燈、贊燈、憶燈等情節,把小橘燈與小姑娘鎮定、勇敢、樂觀的精神自然而巧妙的結合在起來,賦予了小橘燈以深刻的象徵寓意,使小橘燈成為了小姑娘美好人格的形象寫照。小橘燈給夜行的人照亮前進的道路,而小姑娘的美好人格則為“我”驅散了心靈的黑暗,帶來了無窮的力量和信心。
《小橘燈》中有兩種性質不同社會制度的對比:國民黨統治下的舊中國和共產黨領導的新中國。這兩種政治力量、政治制度,以愛為參照物,分別代表對愛的破壞性力量和建設性力量。作品洋溢著對新中國的熱愛和讚美之情,是因為在這種社會,新中國的少年兒童,都能夠被父母所愛同時愛父母,被別人所有同時愛別人,被祖國所愛同時愛自己的祖國。冰心在看待這兩種政治力量時,可貴的是以愛為出發點,高揚起人道主義的旗幟,而不是抱黨派的偏見。因此,冰心是公正的,她的愛憎是恰如其分的。

藝術特色

《小橘燈》作為冰心晚期作品的代表作,在抒情的章法上,保持了自己的風格。在個性表現上,也賦予了她自己固有的清麗、細膩、溫婉等風格。同時一改空幻、迷茫的那種憂愁感,而是以一種舒緩、歡快的旋律,向作品中添加了幾分清新和美妙之情感。在不施藻飾,不加雕琢的含而不露的敘述中,表達了自己對未來理想生活的嚮往和憧憬之情。
不事雕琢,語言通俗易懂,自然流暢是《小橘燈》寫人敘事的重要特點,呈現出樸素洗鍊的審美特點。如文章開篇“這是十幾年以前的事了”一句話,很簡短的敘述,如實的交代的事情發生的世間長短。這樣一個開篇,統領全文,並為下文蓄勢,所以說,雖然用詞簡短,樸素洗鍊,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使後文的展開毫無羈絆,任憑開闔。另外,這樣一個開頭直切故事主題,毫無冗餘,內容簡練,惜墨如金,達到了以簡馭繁的效果。
細膩溫婉的寫作風格是《小橘燈》典型表現。如文中敘述我進入小姑娘家後,與小姑娘的攀談後的情節:我站起來要走,她拉住我,一面極其敏捷地拿過穿著麻線的大針,把那小桔碗四周相對地穿起來,像一個小筐似的,用一根小竹棍挑著,又從窗台上拿了一段短短的蠟頭,放在裡面點起來,遞給我說:“天黑了,路滑,這盞小橘燈照你上山吧!”“拿過”表示用手取,又用了“敏捷地”修飾,更顯出動作的熟練,也含蓄的表現出小姑娘平時做了不少家務活,所以家裡的照明工具了如指掌。
結構上,以小橘燈作為貫穿全文的線索。作品把小橘燈的產生,小橘燈給“我”的感受,“我”對小橘燈的感受等情節聯結起來,形成完整的故事情節來刻劃人物,表現主題。
“我”是貫穿作品始終的人物。通過“我”把對往事的回憶與今天銜接起來,使環境與人物溶為一體。而且關鍵之處,“我”的議論和抒情,對刻劃人物,表現主題都有重要作用。“我”在潮濕山路上行走時的抒情和議論,點明了小橘燈的象徵意義;結尾的抒情和議論,則表明小姑娘的樂觀和信心。小橘燈的象徵意義,周圍環境與小姑娘內心的對比,都是通過“我”的所見所聞所感表現出來的。

作者簡介

冰心(1900.10.5—1999.2.28),福建長樂人,1921年加入文學研究會。1923年在燕京大學中文系畢業,同年到美國留學,1926年回國。曾在燕京大學、北平女子文理學院、清華大學任教。曾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第三屆理事。1946年後到日本東京大學任教。1951年回國。歷任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顧問,中國文聯副主席,全國人大第一至第五屆代表,政協第五至第七屆常委,中國文聯第二至第四屆委員,中國作協第二、三屆理事。曾為中國民主促進會名譽主席。自1919年開始發表作品以來,著譯等身,散文集《寄小讀者》,詩集《春水》、《繁星》在文學史上享有盛名,哺育了幾代青少年,所譯詩文《泰戈爾詩集》《馬亨德拉詩抄》《印度童話集》,是名作名譯。除單行本外,並有《冰心著譯選集》三卷,《冰心文集》六卷出版。《空巢》獲1980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