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果蕁麻

小果蕁麻

小果蕁麻(Urtica atrichocaulis (Hand.-Mazz.) C. J. Chen)是薔薇目蕁麻科蕁麻屬植物,多年生草本,有木質化的根狀莖。莖纖細,高30-150厘米,四棱形,有刺毛(尤在節上較多)和稀疏的細糙毛,有分枝或近無分枝。瘦果卵形,雙凸透鏡狀,長約0.8毫米,光滑;宿存花被片4,在下部約三分之一處或近中部合生,外面近無毛,內面二枚矩圓狀卵形或橢圓形,外面二枚伸達內面2枚的上部,稍增厚。花期5-7月,果期7-9月。分布於中國貴州西南部、四川和雲南。生長於海拔300-2600米山腳路旁、山谷或溝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果蕁麻
  • 拉丁學名:Urtica atrichocaulis (Hand.-Mazz.) C. J. Chen 
  • 別名:無刺莖蕁麻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木蘭綱
  • :薔薇目
  • :蕁麻科
  • :蕁麻屬
  • :小果蕁麻
  • 分布區域:中國貴州西南部、四川和雲南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用法用量,各家學說,物種區別,

形態特徵

小果蕁麻
小果蕁麻線稿圖
多年生草本,有木質化的根狀莖。莖纖細,高30-150厘米,四棱形,有刺毛(尤在節上較多)和稀疏的細糙毛,有分枝或近無分枝。葉卵形或狹卵形,稀披針形,長2.5-7(-9)厘米,寬1-3厘米,先端銳尖或短漸尖,基部寬楔形、圓形或淺心形,邊緣有6-12(-16)枚牙齒或牙齒狀鋸齒,稀有重鋸齒,兩面疏生(稀密生)刺毛和細糙伏毛,鐘乳體點狀,基出脈3條,其側出一對近直伸或稍弧曲,達上部齒尖;葉柄長1-4厘米,疏生刺毛和細糙毛;托葉每節4枚,離生,長圓形至條形,長4-7毫米,被微柔毛。
雌雄同序,雄花少數幾朵生於花序的頂部,雌花多數則生其花序的下部;斜展或平展。雄花具短梗,在芽時直徑約1.2毫米,開放後徑約2毫米;花被片4,合生至中下部,外面有糙毛;退化雌蕊具短柄,碗狀,透明,長約0.2毫米,中央有柱頭殘餘;雌花小,近無梗或具短梗。
瘦果卵形,雙凸透鏡狀,長約0.8毫米,光滑;宿存花被片4,在下部約三分之一處或近中部合生,外面近無毛,內面二枚矩圓狀卵形或橢圓形,外面二枚伸達內面2枚的.上部,稍增厚。花期5-7月,果期7-9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300-2600米山腳路旁、山谷或溝邊。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貴州西南部、四川和雲南。

主要價值

性味歸經

苦,涼。入肝經。

功效主治

1.祛風鎮驚用於小兒高熱驚風,痙攣抽搐,角弓反張等。
2.舒筋活絡用於跌打損傷,扭傷,閃挫傷,金傷,風熱濕痹.關節疼痛,四肢拘攣,腰膝疼,手足麻木,骨痛等症。
3.散瘀活血本品取散瘀活血之功,以治疹出不暢,痘疹不透等。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克。

各家學說

新華本草綱要》:“全草:味苦、性涼。有祛風鎮驚、散瘀活血、舒筋活絡的功能。用於小兒高熱驚風、痘疹不透、跌打損傷,風濕骨痛。”

物種區別

該種具雌雄同序的穗狀花序異株蕁麻截然不同,而與歐蕁麻近似,但葉卵形,先端銳尖或短漸尖,邊緣具牙齒或重鋸齒,雌花被外面二枚伸達內面的上部,外面近無毛,果較小,光滑等,則明顯不同。故把H. Handel-Mazzetti的這個變種提升為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