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拐鎮

小拐鎮

小拐鎮位於新疆天山北麓,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準噶爾盆地西南緣,克拉瑪依市境內,瑪納斯河最下游。東距石河子市150千米,北距克拉瑪依市55千米,201省道克榆公路縱貫團場,交通十分便利。

2005年,團黨委提出“一年走出困境,二年立志崛起,三年加快發展”的三步走發展思路,在政策好、人努力、天幫忙的情況下,農業獲得空前大豐收,工商建築業穩中有升,自營經濟快速發展,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危房改造成績喜人,文教、衛生事業協調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拐鎮
  • 位於:新疆天山北麓古爾班通古特西南緣
  • 東距石河子市:150千米,
  • 距克拉瑪依市:55千米
  • 著名景點:136團公園、軍墾紀念館
  • 郵政編碼:834018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氣候
  • 電話區號:0990
經濟概況,建制沿革,發展方向,光榮稱號,

經濟概況

一三六團下轄獨立核算單位28個,其中農業連隊13個,工商建築企業13個,中學1所,國小3所,職工醫院1所。在崗職工3445人,離退休人員1963人,年末全團總人口11358人,其中女性5458人,少數民族51人,當年出生71人,人口自然增長率2.26‰,計畫生育率100%。2005年,兵團八師一三六團實現生產總值9641萬元,比上年增加444萬元,增長4.6%。其中第一產業6186萬元,第二產業789萬元,第三產業2668萬元,分別占全團生產總值的64.16%、8.18%和27.67%,農業一線工人職均收入13600元,比上年增加5100元。全團實現利潤200萬元。種植業:全團擁有耕地6500公頃,播種面積6000公頃。播種棉花5467公頃,總產籽棉25200噸,比上年增加8000噸,增產47%。播種小麥334公頃,總產1200噸;播種玉米366公頃,總產1950噸;播種瓜果蔬菜70公頃;種植鮮食葡萄160公頃。實現種植業總產值1.2億元。從事種植業人員2538人,占職工總數的73.1%,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14618千瓦,有大中型拖拉機181台,小型拖拉機233台,大中型機引農具305部,小型機引農具36部。園林業 當年造林392公頃。其中,完成常規林26公頃,用苗12萬株;經濟林(鮮食葡萄)160公頃,用苗90萬株,退耕還林還草200公頃。大棗6公頃。實現總產值62.5萬元。工 業:2005年實現總產值4558萬元,比上年增加1.37倍;工業增加值2986萬元,比上年增加1.16倍。生產優質皮棉8500噸,短絨1160噸,清油1304噸,油渣4800噸,棉殼2550噸。生產紅磚3838萬塊,產值295.5萬元,利潤51萬元。投資90萬元對加工廠軋花設備進行技術改造,使棉花一、二級品率達80%以上,躋身八師前8強,獲“八師棉花加工質量進步最快團場”獎。
小拐鎮

建制沿革

1950年3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二團步兵第九軍第二十五師七十四團,第二十六師七十六團進駐小拐墾荒生產。 1952年3月,七十四團調往車排子(今123團),七十六團和師直屬單位工兵連、特務連、文工隊等並編為獨立營。 1953年6月,二十五師整編為新疆軍區二十二兵團農七師,獨立營隨編為農七師獨立營。 1954年10月,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成立,小拐獨立營隨農七師編入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序列。 1956年10月14日,小拐獨立營升格為農七師小拐農場。至此,小拐農場正式成立。 1969年6月,兵團農牧團場統編番號,小拐農場編為一三六團。 1975年5月,兵團撤銷(因文革動亂),一三六團劃歸克拉瑪依市,並恢復“小拐農場”稱謂。 1978年11月,按水系,小拐農場劃歸石河子地區,改用136團番號,直屬石河子地區農墾局領導。 1979年2月,石河子地區撤銷,136團劃歸石河子農工商聯合企業,石河子市領導。 1981年12月,兵團恢復,136歸屬兵團八師至今。
小拐鎮

發展方向

新疆兵團第八師一三六團結合團場實際,根據團場緊鄰克拉瑪依的特殊地理位置,認真規劃反覆討論,制定了完成團場“十二五”規劃的工作思路、目標任務和具體措施,力爭把小拐鎮打造成集觀光農業、休閒旅遊、居住為一體的克拉瑪依市前花園。在城鎮化方面,團場提出推進小拐城鎮化建設步伐,打造屯墾新鎮。團場計畫對小拐鎮區進行重新規劃,鎮區規劃河東(呼克公路)向南擴展,面積由2.5平方公里擴展到12平方公里(養殖業、工業),其中鎮區建設8平方公里(含4平方公里高新設施農業),園區建設4平方公里,打造集居住、觀光農業、旅遊休閒為一體的克拉瑪依城郊新鎮。團場還將實施鎮區基礎設施建設工程:與克拉瑪依小拐鄉合作,共同實施好天然氣入戶工程;實施鎮區供暖及老管網改造工程,增強團場上下水、供暖能力;硬化鎮區道路,實施平房改造工程,建設1500套保障性住房,使80%的職工民眾入住鎮區,出行方便,住房條件明顯改善;加快公益設施建設,完成文化宮、青少年宮、託兒所、公園等一批公益項目,鎮區綠地覆蓋率達到35%以上。在推進城鎮工業化方面,團場將以支柱型加工企業聯合加工廠為龍頭,充分發揮加工廠4條加工生產線的優勢,全面提升棉花加工水準,擴大生產能力,實現年加工2萬噸優質皮棉目標,力爭通過1-2年的努力,實施棉花收購市場化,掌控區域棉花資源。同時以招商引資為突破口,加快團場新型工業化建設步伐,依託基地資源和石河子團場園區,招商引資,實現工業增值。另外,做大做強房地產業,依託克拉瑪依市西工業園區建設,打造集建築建材、房地產開發為一體的具有區域影響力的房地產企業。團場還將積極探索區域內油氣資源開發,力爭“十二五”期間有所突破。在推進農業現代化方面,團場將藉助地理優勢大力發展城郊農業,在精準農業、設施農業、生態農業和畜牧業上做文章、下功夫,以設施農業和畜牧業為突破口,調整種植業結構,大力發展設施蔬菜、林果,同時堅持畜牧業和生態經濟林戰略不動搖,徹底突破單一植棉的舊格局,實現發展方式上的轉變。團場還將在“十二五”期間努力打造四大基地,即:建設6萬噸優質棉生產基地;建設6萬噸無公害蔬菜基地;建設10萬頭(只)育肥牛、羊基地;新建萬頭豬場2個,建設萬畝生態經濟林基地。

光榮稱號

136團是瑪河最下游的一個團場。經過58年的風霜雨雪,通過三代軍墾戰士艱苦拼搏,特別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召開後,團場抓住遼寧援建和三化建設的發展機遇,團場黨委按照城鎮建設總體發展規劃,圍繞民生建設這個主線,用了五年時間,先後投資7億多元,拆舊建新全面完成了職工保障性樓房建設3500餘套,完成了大型廣客來超市、職工全民健身廣場、文化館、社區老年活動中心、農貿市場、商貿一條街、北疆農資批發市場、天然氣入戶、軍墾禮堂修繕等一大批公共設施和民生工程建設重點項目,建成了兵團城鎮化建設一流的示範城鎮,建成了兵團面積最大的萬畝生態林,完成了瑪河古道垃圾場上新建的小拐水上公園,完成了八師一流的金百合精品居民小區建設工程。昔日的破舊的136團,如今高樓林立、綠樹成蔭,城鎮硬質化、亮化、綠化、美化工程全部到位,團場城鎮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一個現代化的精美小城鎮拔地而起,讓新疆、兵團、石河子及各團場感到驚羨,團場城鎮走在全國前列。團場也先後榮獲全國生態突出貢獻獎、自治區民族團結先進團場等光榮稱號,也湧現了受到習近平總書記親切接見的全國優秀黨史先進個人蔣平、全國民族團結先進個人張付平享譽全國的模範典型人物。
小拐鎮
136團黨委書記、政委王東升說:“此次榮獲全國文明村鎮光榮稱號,這是136團建團58年來最大的喜事,這是團黨委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以人為本,大力發展城鎮化建設,努力構建文明和諧團場,全團萬名幹部職工民眾共同努力的結果。可喜可賀。”
此次榮獲全國文明城鎮稱號,更加堅定了136團黨委大力發展城鎮化建設的信心和決心。團場黨委將繼續圍繞城鎮化建設總體規劃,進一步加快城鎮化建設發展步伐,拿出2.7億元,全面啟動職工保障性樓房、居民小區配套、小拐公園、學習運動場、醫院病房整體改造、城鎮便民一站式服務中心等十大民心工程建設工程。力爭讓95%職工民眾住進寬敞明亮的保障性樓房,把136團建成綠樹成蔭、環境優美、社會和諧穩定的全國文明示範村鎮,讓團場萬名職工民眾共享城鎮化建設帶來的豐碩成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