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小岑村
- 地理位置:大理市大理鎮
- 面積:995平方公里
- 人口:1297人
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人口衛生,文化教育,人文地理,新農村建設,發展重點,村務公開,基層組織,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085畝,人均耕地0.84畝,主要種植糧食、蔬菜等作物;擁有林地817畝,水面面積30畝,其中養殖面積30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電、路、電視、電話。全村有312戶飲用井水。有312戶通電,有 311 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312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0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72戶。
該村到大理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是 ;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3公里,距離集貿市場3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 31輛,拖拉機10輛,機車28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951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951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74畝。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76戶;裝有太陽能農戶43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1戶。全部村莊已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無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 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 129 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8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1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617.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546.7萬元,占總收入的20.88%;畜牧業收入 154萬元,占總收入的5.88%(其中,年內出欄肉豬4100頭,肉牛130頭);漁業收入92萬元,占總收入的3.51%;第二、三產業收入1760.5萬元,占總收入的67.24%;工資性收入153萬元,占總收入的5.84%。
農民人均純收入3725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7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 73人,在省內務工65人,到省外務工8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312,共鄉村人口1297人,其中男性602人,女性695人。其中農業人口1297人,勞動力780人。其中白族1262人,漢族31人,其他民族4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8人,占人口總數0.6%;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248人,參合率96%;享受低保總數的96%;享受低保18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衛生所面積為87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衛生院3公里。該村建有公廁2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5個。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600平方米,擁有教師10人,在校學生104人,距離大理鎮中學3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65人,其中小學生104人,中學生61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圖書室1個、業餘文娛宣傳隊2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等等。
人文地理
白族在歷史上是一個文化水平較高,又能吸收多種文化的少數民族,是一個比較開放的民族,同時她又是一個能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的民族。因此,在千百年間能不斷發展,能較好地保存本民族的‘文化傳統。
民族的形成、生存和發展,是歷史的產物,像白族這樣歷史悠久而又有豐富文化底蘊的民族,具有自己獨特的生存環境和民族凝聚精神的民族,她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和其他各民族長期共存共榮,不斷進步,不斷發展。
新農村建設
2006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
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
發展重點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
1、加大農田基礎設施建設,調整傳統蔬菜種植規模,發展無公害蔬菜,培植園林景觀花卉樹木種植;
2、加強建築行業管理,進一步加快建築行業發展;
3、在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基礎上,深化大理石工藝品的精加工,提高附加值。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4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41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085.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400個(勞均1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08人 ,在省內務工32人,到省外務工4人。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3個,黨員總數96人,黨員中男黨員70人,女黨員26人。 團員57人。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977.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977.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75畝。 該村到2014年底,有17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