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型探險者-1衛星
- 外文名:Small Explorer - 1,SMEX - 1
- 國別:美國
- 類別:科學與技術試驗衛星
- 發射時間:1992年7月3日
- 設計壽命:3年
小型探險者-1衛星(SMEX),又名太陽異常事件及磁層粒子探險者衛星,是美國發展的一顆科學與技術試驗衛星。1992年7月3日發射,是第一代小型探測器。供科學家在花錢少、周期短的條件下從事天文和空間科學實驗。衛星搭載的四套...
探險者1號衛星運行的軌道參數是近地點360千米 ,遠地點2531千米,傾角33.34°,周期114.8分鐘。1958年5月23日衛星停止工作 。探險者1號的主要成果是首次發現地球輻射帶,後來被人們稱為范愛倫輻射帶。這個輻射帶內的高能帶電粒子對載人空間飛行和衛星材料、儀器都有一定的危害性。探險者號衛星系列多 數為小型衛星...
烏呼魯衛星(noinclude),原名“X射線探測衛星”、“探險者42號”或“小型天文衛星1號”(noinclude),是人類歷史上第一顆X射線天文衛星,由美國於1970年12月12日在肯亞發射升空。發射當天正值肯亞獨立7周年紀念日,因此得名(noinclude)(茲瓦西里語意為“自由”)。烏呼魯衛星的運行軌道近地點為520公里,遠...
探險者 “探險者”是美國於1958年1月31日發射的一顆人造衛星。該星重8.22公斤,錐頂圓柱形,高203.2厘米,直徑15.2厘米,沿近地點360.4公里、遠地點2531公里的橢圓軌道繞地球運行,軌道傾角33.34°,運行周期114.8分鐘。發射“探險者’-1號的運載火箭是“丘辟特”℃四級運載火箭。
“探險者-1”號是1958年2月1日美國發射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外形為帶錐頭的圓柱體,質量14千克(本體8.22千克),衛星發現了地球內輻射帶(亦稱“范艾侖輻射帶”)。本衛星系列至1975年11月共發射55顆。觀測項目有:太陽輻射、微流星、太陽耀斑、高能粒子、宇宙線、太陽風、地球磁層、大氣探測、大地測量、地球和...
第一顆X射線天文衛星是1970年12月12日美國在肯亞發射的烏呼魯衛星,該衛星原名“探險者42號”,又名“小型天文衛星1號”,因發射當天正值肯亞獨立7周年紀念日而得名(茲瓦西里語意為“自由”)。衛星上裝有兩個相互反向的X射線探測器,利用衛星的旋轉進行了系統的X射線巡天,確定了約350個X射線源,發現了許多...
這些衛星傳迴環境模式,更多地了解了太陽質子事件對地球環境的影響,加深了對太陽—地球關係的認識。探險者號衛星系列多為小型衛星,但其外形結構差別很大,由於探測的空間區域不同,它們的運行軌道有高有低,有遠有近,差別也很大。電子號衛星是蘇聯的科學衛星系列 電子號衛星是蘇聯的科學衛星系列,1964年1—7月共...
“星際邊界探測器”(Interstellar Boundary Explorer,IBEX)是美國研製的天文衛星,於2008年10月19日由飛馬座-XL(Pegasus-XL)火箭在夸賈林島發射。IBEX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小型探險者”(SMEX)計畫的一部分,由美國西南研究院負責管理,由軌道科學公司建造IBEX衛星並提供飛馬座-XL運載火箭,NASA戈達德SMEX辦公室...
“核光譜望遠鏡陣列” (Nuclear Speetroscopic Telescope Array,NuSTAR)是美國研製的Wolter Ⅰ型X射線空間望遠鏡,首次採用掠射技術對5~80keV的硬X射線源(尤其是核光譜)直接成像,於2012年6月13日在夸賈林島用飛馬座XL(Pegasus-XL)火箭發射。NuSTAR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小型探險者”(SMEX)計畫中的第11...
3號是一顆早期預報太陽活動的衛星,它比繞地軌道的1號和2號要早一個小時探測到太陽風的傳播。它還能提供銀河宇宙射線源和γ射線爆發的數據。3號於1983年被改名為國際彗星探險者衛星(ICE),任務為1985年9月與賈可比尼-津納彗星會合,探測彗尾中的電漿密度、流動速度、溫度和重離子特性等數據。因此,它必須飛越...
2021年6月24日,中國首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仍在軌運行。研製歷程 歷史背景 “581”任務時期 1957年10月,蘇聯將一顆名為“斯普特尼克一號”的人造地球衛星送入太空,宣告了人類航天時代的來臨。緊隨其後,1958年1月,美國成功將一顆名為“探險者一號”的衛星送入地球預定軌道。在人類開啟探索太空的征程之時,...
x射線天文遠地衛星 X射線天文衛星是觀測天體的X射線輻射為主要目的的人造衛星,是X射線天文學的主要研究設備。第一顆X射線天文衛星是1970年12月12日美國在肯亞發射的烏呼魯衛星,該衛星原名“探險者42號”,又名“小型天文衛星1號”(SAS-1),因發射當天正值肯亞獨立7周年紀念日而得名Uhuru(茲瓦西里語意為“...
各國最初發射的衛星多是這類衛星或是技術試驗衛星。美國發射的第一顆衛星“探險者”號就是一顆科學探測衛星,以後“探險者”發展成一個科學衛星系列,它們主要用於探測地球大氣層和電離層;測量地球高空磁場;測量太陽輻射、太陽風;探測行星際空間等。“探險者”號衛星系列多為小型衛星,但其外形結構差別很大,由於...
X射線定時探險者衛星(XTE)是美國發展的一顆科學與技術試驗衛星,用於探測高能射線源瞬時特性,可探測2~250keV能量範圍的X射線。1995年12月30日,XTE搭載德爾它 - 2運載火箭從美國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入軌,1996年更名為羅西X射線定時探險者(RXTE)。概況 “X射線定時探險者”(X - Ray Timing Explorer,XTE)衛星...
極紫外探險者衛星(EUVE)是美國發展的一種科學與技術試驗衛星。這顆由美國NASA研製的天文衛星,主要用於在極紫外波段(7~76nm)進行巡天觀測,繪製極紫外天圖。1992年6月7日,EUVE衛星在佛羅里達州的卡納維拉爾角用德爾它 - 2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概況 “極紫外探測者”(Extremer Ultraviolet Explorer,EUVE)衛星...
美國發射的第一顆衛星“探險者”號就是一顆科學探測衛星,以後“探險者”發展成一個科學衛星系列,它們主要用於探測地球大氣層和電離層;測量地球高空磁場;測量太陽輻射、太陽風;探測行星際空間等。“探險者”號衛星系列多為小型衛星,但其外形結構差別很大,由於探測的空間區域不同,它們的運行軌道有高有低、有遠有...
試驗狗在衛星生物艙內生活了成為宇航飛行中的第一個犧牲者。各國首顆衛星發射 蘇聯在1957年10月4號發射人類首顆人造地球衛星Sputnik-1,揭開了人類向太空進軍的序幕,大大激發了世界各國研製和發射衛星的熱情。美國於1958年1月31日成功地發射了第一顆“探險者”-1號人造衛星。該星重8.22千克,錐頂圓柱形,高203...
丘諾1號運載火箭又稱之為“丘諾I”型運載火箭、“丘辟特-C”(Jupiter-C),是一種軌道運載火箭,經常被人誤以為是木星-C探空火箭。是美國最早投入使用的運載火箭。首次發射是在1958年2月1日進行的,把美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探險者1號”(Explorer 1)送上軌道。丘諾1號運載火箭的末端節並未使用火箭引導系統,...
1957年10月,蘇聯成功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1958年1月31日,美國也發射了第一顆衛星“探險者一號”。1957年,中國開始組建飛彈火箭研製單位-國防部五院一分院(1964年改為第七機械工業部第一研究院),啟動火箭的前期研究工作。20世紀60年代,中國逐步開展研製近程、中近程和中程彈道飛彈,並在其基礎上研製...
2007年10月25日,中國成功發射了第一顆月球探測衛星——嫦娥一號,衛星於8日後抵達月球軌道,並傳回了第一張月球照片,這標誌著中國已邁入深空探測時代。中國的探月二期工程,即月球探測器在月面著陸探測,現已立項,研製工作全面展開。在2020年之前,完成探月三期工程,在月球著陸巡視探測的基礎上,發射小型採樣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