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凌河兩岸自古就是天然通道,它是渤海遼東灣西海岸與松嶺南麓之間形成的一條天然的通道。東漢建安十二年九月曹操北征烏桓班師南歸經八道訶子、南雙廟、單家店、五佛洞、章吉營子、六家子、孤竹營子、沿六股河達綏中萬家海邊,在當年秦始皇、漢武帝東尋舊宮遺址,寫下“東臨竭石”《觀滄海》。唐朝時李世民、薛仁貴征高句麗時也走過此道,稱傍海道。今建有朝青公路和錦赤公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凌河古道
人文歷史,古遺址,
人文歷史
小凌河兩岸自古就是天然通道,它是渤海遼東灣西海岸與松嶺南麓之間形成的一條天然的通道。
東漢建安十二年九月曹操北征烏桓班師南歸經八道訶子、南雙廟、單家店、五佛洞、章吉營子、六家子、孤竹營子、沿六股河達綏中萬家海邊,在當年秦始皇、漢武帝東尋舊宮遺址,寫下“東臨竭石”《觀滄海》。唐朝時李世民、薛仁貴征高句麗時也走過此道,稱傍海道。今建有朝青公路和錦赤公路。小凌河流域的古遺址、古城址、古墓葬、古廟宇沈家台鎮杏樹溝遺址:凌海市沈家台鎮杏樹溝遺址,出土14種哺乳動物化石,有披毛犀、劍齒虎、牛、羊及滅絕動物河套大角鹿等。據考證為舊石器時代晚期的文化遺存,距今3萬年,此種遺址在遼西比較罕見。南票沙鍋屯洞穴遺址:葫蘆島市南票區沙鍋屯洞穴位於沙鍋屯東南約2公里媳婦山口南坡。洞口全被含有微綠色的細沙游平,高不足2米。
洞口底寬3.8米,進深約為10米。1921年夏天,瑞典人安特生等人,曾來此挖掘。安氏把洞穴中積土分為6個文化層,在下數第2層發現人骨、石器、骨器、陶片最多。出土器物計有男女老少的人骨45具。把陶片還復原成陶罐和長頸瓶,安氏認為這個彩陶與仰韶文化屬於同一時代,長頸瓶則是甘肅同時文化。78年後把它定為紅山文化遺址。屠何方國古城遺址:當為今遼寧省葫蘆島市邰集屯鎮小荒地村。根據1984年王綿厚的實地調查,認為屠何城舊址在小荒地村北的小凌河支流女兒河北岸約三里的北山南坡,形狀呈不規則的半圓形,周長近千米。現清晰可見者為東、北、西三面城垣,系土石混築。特別是北牆中段,保存完好的土城遺蹟宛然。北牆中部即谷底,為城垣的北門出口,東、西兩側城牆,利用自然隆起的山樑稍加起築。
兩翼呈弓形合攏,沿梁的自然走向,圍築成半圓形不良信息。其遺物多為春秋至戰國時期的青銅短劍墓,並集中發現於城北二里的田九溝村。還有春秋至戰國時期的其它遺存。因此認定小荒地城址,應為戰國以前的古“屠何”故地。此地可以印證《墨子·不良信息》篇古屠何“亡於燕代、胡貊之間”的記載。並可知古“屠何”方國應滅於春秋戰國之際。魏營子類型遺址:魏營子類型遺址,於1971年在朝陽縣六家子鎮魏營子村發現,1977年命名。它介於商、周之際,是與夏家店下層文化和上層文化不同的一種青銅時期的文化遺存。主要分布在大小凌河流域的山丘頂部和山坡上。如:單家店鄉亮兵台、尚志鄉馬鞍山、瓦房子鎮西團山子等都屬於這種類型遺址。蓋子山遺址:在朝陽縣西營子鄉仇家店村郭家溝屯北的山頂上,呈長方形,文化層厚約2米。
遺址四周有石砌圍牆,南望小凌河、安德州青風塔。地表散布有陶、石器殘片。時代屬早商到春秋,為夏家店下層、上層文化遺存。戰國及秦漢文化遺址:位於朝陽縣瓦房子鎮三官營子村戲台地,面積較大、文化層堆積較厚、遺址保存較好。地表有大量陶釜、瓮、罐、盆等殘片和繩紋板瓦、筒瓦等建築材料。漢徒河古城遺址:漢徒河(亦稱舊徒河)縣的縣治,據遼寧省著名歷史學家王綿厚1984年考證,與古“屠河”相同,也是在今葫蘆島市的邰集屯鎮,東距錦州城30餘千米。在距小荒地村古屠何城址以南二里的女兒河北岸的邰集屯西南農藥廠所在地的河谷地上發現一座每邊長在200餘米的漢城,至今仍保留一段明顯的夯土城基,城西南角為女兒河水衝擊。臨河斷崖處地表1米以下多暴露豐富的漢代文化層,堆積著大量漢代簡瓦、板瓦、雲紋瓦等建築構件,為典型的漢代遺物。據此可確定為一座重要的漢代古城。
古遺址
小凌河流域的古遺址、古城址、古墓葬、古廟宇
沈家台鎮杏樹溝遺址:
凌海市沈家台鎮杏樹溝遺址,出土 14 種哺乳動物化石,有披毛犀、劍齒虎、牛、羊及滅絕動物河套大角鹿等。據考證為舊石器時代晚期的文化遺存,距今 3 萬年,此種遺址在遼西比較罕見。
南票沙鍋屯洞穴遺址:
葫蘆島市南票區沙鍋屯洞穴位於沙鍋屯東南約2公里媳婦山口南坡。洞口全被含有微綠色的細沙游平,高不足2米。洞口底寬3.8米,進深約為10米。1921年夏天,瑞典人安特生等人,曾來此挖掘。安氏把洞穴中積土分為6個文化層,在下數第2層發現人骨、石器、骨器、陶片最多。出土器物計有男女老少的人骨45具。把陶片還復原成陶罐和長頸瓶,安氏認為這個彩陶與仰韶文化屬於同一時代,長頸瓶則是甘肅同時文化。78年後把它定為紅山文化遺址。
屠何方國古城遺址:
當為今遼寧省葫蘆島市邰集屯鎮小荒地村。根據 1984 年王綿厚的實地調查,認為屠何城舊址在小荒地村北的小凌河支流女兒河北岸約三里的北山南坡,形狀呈不規則的半圓形,周長近千米。現清晰可見者為東、北、西三面城垣,系土石混築。特別是北牆中段,保存完好的土城遺蹟宛然。北牆中部即谷底,為城垣的北門出口,東、西兩側城牆,利用自然隆起的山樑稍加起築。兩翼呈弓形合攏,沿梁的自然走向,圍築成半圓形城郭。其遺物多為春秋至戰國時期的青銅短劍墓,並集中發現於城北二里的田九溝村。還有春秋至戰國時期的其它遺存。因此認定小荒地城址,應為戰國以前的古“屠何”故地。此地可以印證《墨子·非攻》篇古屠何“亡於燕代、胡貊之間”的記載。並可知古“屠何”方國應滅於春秋戰國之際。
魏營子類型遺址:
魏營子類型遺址,於1971年在朝陽縣六家子鎮魏營子村發現,1977年命名。它介於商、周之際,是與夏家店下層文化和上層文化不同的一種青銅時期的文化遺存。主要分布在大小凌河流域的山丘頂部和山坡上。如:單家店鄉亮兵台、尚志鄉馬鞍山、瓦房子鎮西團山子等都屬於這種類型遺址。
蓋子山遺址:
在朝陽縣西營子鄉仇家店村郭家溝屯北的山頂上,呈長方形,文化層厚約2米。遺址四周有石砌圍牆,南望小凌河、安德州青風塔。地表散布有陶、石器殘片。時代屬早商到春秋,為夏家店下層、上層文化遺存。
戰國及秦漢文化遺址:
位於朝陽縣瓦房子鎮三官營子村戲台地,面積較大、文化層堆積較厚、遺址保存較好。地表有大量陶釜、瓮、罐、盆等殘片和繩紋板瓦、筒瓦等建築材料。
沈家台鎮杏樹溝遺址:
凌海市沈家台鎮杏樹溝遺址,出土 14 種哺乳動物化石,有披毛犀、劍齒虎、牛、羊及滅絕動物河套大角鹿等。據考證為舊石器時代晚期的文化遺存,距今 3 萬年,此種遺址在遼西比較罕見。
南票沙鍋屯洞穴遺址:
葫蘆島市南票區沙鍋屯洞穴位於沙鍋屯東南約2公里媳婦山口南坡。洞口全被含有微綠色的細沙游平,高不足2米。洞口底寬3.8米,進深約為10米。1921年夏天,瑞典人安特生等人,曾來此挖掘。安氏把洞穴中積土分為6個文化層,在下數第2層發現人骨、石器、骨器、陶片最多。出土器物計有男女老少的人骨45具。把陶片還復原成陶罐和長頸瓶,安氏認為這個彩陶與仰韶文化屬於同一時代,長頸瓶則是甘肅同時文化。78年後把它定為紅山文化遺址。
屠何方國古城遺址:
當為今遼寧省葫蘆島市邰集屯鎮小荒地村。根據 1984 年王綿厚的實地調查,認為屠何城舊址在小荒地村北的小凌河支流女兒河北岸約三里的北山南坡,形狀呈不規則的半圓形,周長近千米。現清晰可見者為東、北、西三面城垣,系土石混築。特別是北牆中段,保存完好的土城遺蹟宛然。北牆中部即谷底,為城垣的北門出口,東、西兩側城牆,利用自然隆起的山樑稍加起築。兩翼呈弓形合攏,沿梁的自然走向,圍築成半圓形城郭。其遺物多為春秋至戰國時期的青銅短劍墓,並集中發現於城北二里的田九溝村。還有春秋至戰國時期的其它遺存。因此認定小荒地城址,應為戰國以前的古“屠何”故地。此地可以印證《墨子·非攻》篇古屠何“亡於燕代、胡貊之間”的記載。並可知古“屠何”方國應滅於春秋戰國之際。
魏營子類型遺址:
魏營子類型遺址,於1971年在朝陽縣六家子鎮魏營子村發現,1977年命名。它介於商、周之際,是與夏家店下層文化和上層文化不同的一種青銅時期的文化遺存。主要分布在大小凌河流域的山丘頂部和山坡上。如:單家店鄉亮兵台、尚志鄉馬鞍山、瓦房子鎮西團山子等都屬於這種類型遺址。
蓋子山遺址:
在朝陽縣西營子鄉仇家店村郭家溝屯北的山頂上,呈長方形,文化層厚約2米。遺址四周有石砌圍牆,南望小凌河、安德州青風塔。地表散布有陶、石器殘片。時代屬早商到春秋,為夏家店下層、上層文化遺存。
戰國及秦漢文化遺址:
位於朝陽縣瓦房子鎮三官營子村戲台地,面積較大、文化層堆積較厚、遺址保存較好。地表有大量陶釜、瓮、罐、盆等殘片和繩紋板瓦、筒瓦等建築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