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
病因
病原尚未徹底了解,基本因素是結締組織某些成分遺傳方面的缺陷引起的繼發性鈣化與骨化,屬於顯性遺傳。
臨床表現
男性多見,多數在6歲以前發病,偶可見筋膜和肌腱內病變在出生前即已存在,多數病兒合併各種先天性異常,拇指或趾細小畸形尤為多見。
典型病變首先出現於頸部,軀幹的背側與肩部,最後才是肢體的近側端,病變區腫脹,範圍較小,有時可達雞蛋大小,早期急性期局部呈軟泥樣腫脹,疼痛,觸痛和輕度發熱,可伴有全身性低熱,腫物常緊貼深筋膜,局部皮膚可鬆動,皮膚的潮紅與腫脹可有可無,經過數天或數周后,局部腫脹消退,遺留比較堅實的結節,2~8個月後,局部形成骨性組織,可以觸知,可用X線檢查證實。
肘,膝部的肢體很少涉及,手,足,舌,膈,喉,括約肌和平滑肌不被侵犯。
檢查
一般常規實驗室檢查無特異發現。
X線照片顯示腫物的軟組織當中有分散鈣化影,過一段時間,急性期的症狀和體徵消失後,腫物變小,鈣化影也縮小,但密度增高,X線片上可見柱狀或不規則形態的團塊狀不同密度的骨化陰影,可與骨骼相連,也可完全游離,骨骼呈現失用性萎縮。
診斷
顯著病例診斷不難,早期須注意肌腫脹,病症逐漸進行,拇指與腳趾細小和肌內結節,骨性腫物開始時只有豌豆大,無痛感,後漸增大,融合成不規則的團塊。
治療
尚無特殊的有效療法,應避免受傷受寒,或可防止惡化。可試用腎上腺皮質激素,但療效未定。病變比較局限者可考慮切除,但有時手術的創傷可加劇病變,導致更多的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