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推拿精粹

小兒推拿精粹

《小兒推拿精粹》作者是金義成,是2020年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本書系統、全面總結了金義成教授的學術思想及臨證經驗,向讀者呈現了金義成教授對推拿理論的獨·到見解以及這些理論在海派兒科推拿臨床實踐中的靈活套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兒推拿精粹
  • 作者:金義成
  • 出版社: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 ISBN:9787572500206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系統、全面總結了金義成教授的學術思想及臨證經驗,向讀者呈現了金義成教授對推拿理論的獨·到見解以及這些理論在海派兒科推拿臨床實踐中的靈活套用。其中兒科推拿臨床醫案涵蓋了各個系統的兒科常見病症,案例詳實、手法清晰,在書後還附有手法解說及圖示,不僅可作為專業推拿醫師的參閱資料,普通家長們可以學習,在日常生活中為孩子保健推拿。此外,書中相關知識點皆附有“文獻輯錄”,將歷代兒科推拿相關文獻整理分類,可供讀者作為擴展閱讀。

圖書目錄

篇 常識篇 1
一、小兒推拿史話 2
(一)小兒推拿學形成的基礎 2
(二)小兒推拿學的形成和發展 6
二、小兒推拿補瀉 11
(一)按照“方向”確定補瀉方式 12
1. 按照“旋推”來區分補瀉 12
2. 按照“上下”來區分補瀉 12
3. 按照“順逆”來區分補瀉 13
4. 按照“內外”來區分補瀉 14
(二)按照“性別”的操作不同來區分補瀉 14
(三)按照陰陽確定補瀉方式 15
(四)按照“方向、性別、時辰”等特徵確定補瀉方式 15
(五)按照“速度”來確定補瀉方式 16
(六)按照“力度”來確定補瀉方式 16
(七)按照“手法”來確定補瀉方式 16
三、藥摩 17
(一)單方 18
1. 水 18
2. 姜水 19
3. 蔥水 20
4. 蔥姜水 20
5. 麝香水 22
6. 姜蔥水與麝香水 22
7. 其他介質 23
(二)複方 23
1. 治千金膏方 23
2. 丹參膏 24
3. 丹參赤膏 24
4. 五物甘草生摩膏 25
5. 治小兒鼻塞不通及涕出方 25
6. 青膏 25
7. 黃膏 25
8. 白膏 26
9. 治頑麻方 26
10. 通鼻方 26
11. 治傷筋骨、腫痛不可忍、摩痛膏方 26
12. 治腫方 27
13. 治小兒風癇、掣瘲戴眼方 27
14. 治小兒驚癇方 27
15. 麻痧躁渴滋腎膏 28
16. 脾腎雙補膏 28
17. 治厥冷方 28
18. 治寒痰方 28
19. 定驚膏 28
20. 治急驚風方 29
21. 治小兒驚風方 29
22. 治諸症重症方 29
23. 麻黃湯 30
24. 羌活湯 30
四、小兒推拿次第 30
1. 全身推拿次第 30
2. 頭面部推拿次第 31
3. 四肢及身體推拿次第 32
五、小兒推拿時間 33
第二篇 手法篇 36
一、手法 36
1. 推法 41
2. 一指禪推法 41
3. 掌推法 41
4. 擦法 42
5. 揉法 43
6. 摩法 44
7. 挪法 44
8. 搓法 45
9. 搖法 45
10. 按法 46
11. 捺法 47
12. 拿法 48
13. 捏法 49
14. 撮法 49
15. 拈法 50
16. 掐法 50
17. 捻法 50
18. 刮法 51
19. 扯(撦)法 51
20. 拍打法 52
21. 搗法 52
22. 彈法 52
23. 篤法 52
24. 滾法 52
二、複式操作法 53
1. 二龍戲珠 54
2. 雙龍擺尾 55
3. 烏龍擺尾 56
4. 蒼龍擺尾 56
5. 龍入虎口 57
6. 老虎吞食 57
7. 雙鳳展翅 57
8. 鳳凰展翅 58
9. 鳳凰單展翅 59
10. 鳳凰鼓翅 60
11. 赤鳳搖頭 60
12. 丹鳳搖尾 61
13. 孤雁游飛 62
14. 猿猴摘果 62
15. 打馬過河 64
16. 引水上天河 65
17. 水底撈月 66
18. 清天河水 67
19. 取天河水 68
20.飛經走氣 68
21. 飛金走氣 69
22. 肘走氣 70
23. 黃蜂入洞 70
24. 黃蜂出洞 72
25. 天門入虎口 72
26. 按弦搓摩 73
27. 老漢扳繒 74
28. 運土入水 75
29. 運水入土 76
30. 揉耳搖頭 76
31. 開璇璣 77
32. 揉臍及龜尾,並擦七節骨 78
33. 總收法 79
第三篇 穴部篇 81
一、特定穴部 82
(一)頭面頸項部 82
1.頂心 82
2. 天門 83
3. 坎宮 84
4. 天庭 84
5. 天心 85
6. 眉心 85
6. 淚堂 86
8. 眼眶 86
9. 山根 86
10. 年壽 87
11. 準頭 87
12. 牙關 88
13. 耳風門 88
14. 耳珠 89
15. 囟門 89
16. 高骨 90
17. 天柱 90
18. 橋弓 91
19. 頸夾脊 91
【附】其他 91
1. 兩額 92
2. 虎角 92
3. 龍角 92
4. 兩頰 92
5. 三陰 92
6. 三陽 92
7. 氣池 92
8. 兩頤 93
9. 食倉 93
10. 無門 93
(二)上肢部 93
1. 脾經 93
2. 胃經 96
3. 肝經 97
4. 心經 98
5. 肺經 99
6. 腎經 100
7. 膀胱 102
8. 五經 103
9. 五經紋 104
10. 四橫紋 105
11. 小橫紋 106
12. 大腸 107
13. 小腸 109
14. 腎頂 109
15. 腎紋 110
16. 掌小橫紋 110
17. 板門 110
18. 手心 112
19. 內八卦 113
20. 天門 114
21. 小天心 115
22. 大橫紋 116
23. 陰穴 117
24. 陽穴 117
25. 總筋 119
26. 三關 121
27. 天河水 123
28. 六腑 125
29. 洪池 128
30. 十王 128
31. 皮罷 129
32. 母腮 129
33. 老龍 129
34. 端正 130
35. 五指節 130
36. 二扇門 132
37. 二人上馬 133
38. 威靈 135
39. 精寧 137
40. 外勞宮 138
41. 虎口 139
42. 甘載 140
43. 外八卦 140
44. 一窩風 141
45. 膊陽池 142
46. 靠山 142
47. 螺螄骨 143
48. 肘 143
【附】其他 144
1. 大指 144
2. 膽 144
3. 食指 144
4. 氣關 144
5. 手膻中 145
6. 中指 146
7. 黃蜂 146
8. 三焦 146
9. 胞絡 146
10. 命門 146
11. 水底 147
12. 赤筋 147
13. 黑筋 147
14. 青筋 148
15. 白筋 148
16. 魚脊 149
17. 浮心 149
18. 合骨 149
19. 交骨 149
20. 五指爪甲 150
21. 大指甲 150
22. 中指甲 150
23. 止瀉 150
24. 手背 150
25. 琵琶 150
26. 走馬 151
(三)胸腹部 151
1. 喉下 151
2. 前胸 151
3. 乳根 152
4. 乳旁 152
5. 臍中 153
【附】繞臍 154
6. 丹田 154
7. 脅肋 155
8. 腹 155
9. 肚角 156
10. 腎囊 156
(四)腰背部 156
1. 七節骨 156
2. 龜尾 157
3. 脊柱骨 158
4. 腰俞 159
5. 中樞 159
【附】其他 159
1. 青筋縫 159
2. 剿 159
(五)下肢部 160
1. 百蟲 160
2. 足膀胱 160
3. 鬼眼 161
4. 前承山 161
5. 大腳指 162
6. 足心 162
【附】其他 164
1. 行間 164
2. 傍肚 164
3. 鬼脹 164
二、經(奇)穴 164
(一)常用經(奇)穴 164
1. 太陽 164
2. 風池 165
3. 瞳子髎 166
4. 迎香 166
5. 人中 166
6. 前頂 167
7. 腦空 167
8. 少商 168
9. 列缺 169
10. 曲池 168
11. 後溪 169
12. 陽池 170
13. 外關 170
14. 璇璣 171
15. 中脘 171
16. 天樞 172
17. 肩井 172
18. 大椎 173
19. 風門 173
20. 肺俞 174
21. 足三里 174
22. 三陰交 175
23. 解溪 175
24. 大敦 176
25. 內庭 177
26. 太沖 177
27. 委中 177
28. 承山 178
29. 仆參 179
30. 崑崙 180
(二)十四經經穴與奇穴 194
1. 十四經經穴表 194
2. 奇穴穴位表 214
第四篇 病症篇 217
一、 感冒 218
二、咳嗽 220
三、頭痛 222
四、發熱 224
五、 哮喘 227
六、支氣管肺炎 229
七、暑熱症 230
八、疰夏 231
九、嘔吐 232
十、呃逆 234
十一、厭食 235
十二、疳積 236
十三、 腹痛 239
十四、便秘 242
十五、嬰兒泄瀉 243
十六、痢疾 247
十七、先天性巨結腸 251
十八、蛔蟲團性腸梗阻 252
十九、腸梗阻 253
二十、脫肛 255
二十一、臍突 256
二十二、疝氣 257
【附】鞘膜積液 258
二十三、汗證 259
二十四、流涎 260
二十五、鼻炎 260
二十六、近視 261
二十七、眼瞼下垂 262
二十八、斜視 263
二十九、小兒濕疹 264
三十、鵝口瘡 265
三十一、新生兒黃疸 265
三十二、遺尿 266
三十三、小便頻數 267
三十四、癃閉 268
三十五、淋證 270
三十六、麻疹 271
三十七、百日咳 272
三十八、白喉 273
三十九、腮腺炎 274
四十、水痘 275
四十一、流行性乙型腦炎 276
四十二、急性結膜炎 278
四十三、走馬疳 279
四十四、不寐 280
四十五、夜啼 281
四十六、驚厥 283
四十七、小兒抽動穢語綜合徵 285
四十八、兒童多動綜合徵 286
四十九、小兒麻痹症 287
【附】小兒癱 289
五十、斜頸 289
五十一、佝僂病 291
五十二、情感交叉症 292
五十三、癲癇 292
五十四、面神經癱瘓 295
五十五、腦性癱瘓 295
五十六、嬰兒手足搐搦症 297
五十七、臂叢神經損傷 298
五十八、腓總神經損傷 299
五十九、橈骨頭半脫位 300
六十、寰樞關節半脫位 300
六十一、脊柱側彎 301
六十二、髖關節滑囊炎 302
六十三、臀肌攣縮 303
六十四、拇指腱鞘炎 304
第五篇 歌賦篇 305
一、診斷類 306
(一) 《按摩經》 306
1. 論色歌 306
2. 認筋法歌 306
3. 面部五位歌 307
4. 命門部位歌 307
5. 面色圖歌 307
6. 察色驗病生死訣 308
7. 湯氏歌 308
8. 內八段錦 308
9. 外八段錦 308
10. 入門歌 309
11. 病症死生歌 309
12. 診脈歌 309
13. 陳氏經脈辨色歌 309
14. 論虛實二症歌 310
15. 五言歌 310
(二)《小兒推拿方脈活嬰秘旨全書》 310
16. 面部險證歌 310
17. 險症不治歌 311
18. 面部捷徑歌 311
19. 小兒無患歌 312
20. 夭證歌 312
21. 面部五色歌 312
22. 虎口三關察證歌 312
23. 虎口脈紋五言獨步歌 312
24. 寸口脈訣歌 313
25. 入門先知訣 314
26. 虎口三關察紋 314
27. 五色不治歌 314
28. 正面部位歌 314
29. 天吊驚歌 314
30. 臍風撮口驚歌 315
31. 禁風驚歌 315
32. 發搐證歌 315
33. 內吊驚歌 315
34. 急慢驚風不治歌 315
35. 傷寒門總括歌 315
36. 咳嗽歌 315
37. 斑疹門總括歌 315
38. 傷寒斑疹不治歌 315
39. 吐瀉不治歌 315
40. 瘧疾不治證歌 316
41. 痢疾不治歌 316
42. 疳積門總括歌 316
43. 疳積不治歌 316
44. 腫脹門總括歌 316
45. 自汗盜汗大汗證歌 316
46. 腹痛證歌 316
47. 蛔蟲痛歌 316
48. 夜啼客忤驚歌 317
49. 蒸變證歌 317
50. 囟陷證歌 317
51. 囟填證歌 317
52. 赤游風證歌 317
53. 語遲證歌 317
54. 滯頤證歌 317
55. 癩頭瘡證歌 317
56. 重舌木舌弄舌 317
57. 鵝口口瘡重齶歌 317
58. 龜胸龜背歌 317
59. 行遲大法歌 317
60. 脫肛證歌 318
(三)《小兒推拿直錄》 318
61. 揉兒心前訣 318
(四) 《小兒推拿秘訣》 318
62. 看面定訣 318
63. 看指定訣歌 318
64. 看症候斷訣 318
65. 看小兒無患歌 318
66. 看小兒被驚法歌 318
(五)《萬育仙書》 319
67. 小兒無患歌 319
68. 相小兒夭壽歌 319
69. 識病歌 319
70. 命門部位歌 320
71. 十五死候歌 320
72. 十五死候歌又歌 320
73. 察面部氣色主病 320
74. 診脈歌 321
(六)《醫學研悅·附刻小兒推拿》 321
75. 風氣命三關 321
76. 看指定訣 322
77. 形色部位歌 322
78. 形色部位又歌 322
79. 小兒被驚 323
(七)《推拿秘旨》 323
80. 小兒有疾歌 323
81. 看孩兒筋色辨痘歌 323
82. 看心前歌 323
83. 十不治候 323
84. 論驚搐主病歌 324
(八)《小兒推拿廣意》 324
85. 面上諸穴歌 324
86. 入門候歌 324
87. 辨色歌 324
88.五指冷熱歌 325
89. 審候歌 325
90. 脈法歌 325
91. 看額脈 325
(九)《幼科推拿秘書》 326
92. 聞聲察病歌 326
93. 脈法歌 326
94. 觀面部形色五臟秘旨歌 326
95. 審音論 326
96. 壞症十五候 327
97. 觀形察色審病歌 327
98. 五指歌 327
99. 驚風定生死秘旨歌 327
100. 急慢驚風歌 327
(十)《幼科鐵鏡》 328
101. 看指定訣歌 328
102. 看症候斷訣 328
(十一)《小兒推拿直錄》 328
103. 進門看生死訣 328
104. 進門看筋訣 328
105. 入門看色歌 329
106. 入門聽聲歌 329
107. 小兒不治歌 329
108. 驗左右手冷熱歌訣 329
109. 三關五色脈紋應病歌 330
(十二)《小兒推拿輯要》 330
110. 入門審候歌 330
111. 手探涼熱定症歌 330
112. 看小兒被驚法歌 330
113. 小兒變蒸歌 330
114. 五臟氣脫訣歌 331
(十三) 《兒科推拿摘要辨證指南》 331
115. 關紋辨色歌 331
二、手法類 332
(一)《按摩經》 332
1. 手法歌 332
2. 要訣 332
(二)《小兒推拿方脈活嬰秘旨全書》 333
3. 掌上諸穴拿法歌 333
4. 掌面推法歌 333
(三)《萬育仙書》 334
5. 馬郎手掌歌 334
6. 馬郎手掌歌又歌 335
(四)《小兒推拿廣意》 335
7. 拿法 335
8. 又拿法 335
9. 臟腑歌 336
(五)《幼科推拿秘訣》 337
10. 推拿小兒總訣歌 337
11. 三關六腑秘旨歌 337
12. 各穴用法總歌 338
13. 手法同異多寡宜忌辨明秘旨歌 338
(六)《小兒推拿直錄》 339
14. 大拿歌訣 339
15. 馬郎捷徑手法歌訣 339
(七)《小兒推拿輯要》 340
16. 三關六腑秘旨歌 340
17. 手法治病訣歌 340
18. 推拿手法總訣 340
三、治療類 340
(一) 《按摩經》 340
1. 諸症治法 340
(二) 《小兒推拿方脈活嬰秘旨全書》 342
2. 掌背穴治病歌 342
3. 二十四驚推法歌 342
(三)《小兒推拿秘訣》 345
4. 治法捷要歌訣 345
(四)《萬育仙書》 346
5. 按摩症候訣 346
(五)《幼科推拿秘書》 347
6. 推五臟虛實病源治法歌 347
7. 咳嗽歌 347
(六)《幼科鐵鏡》 347
8. 卓溪家傳口訣 347
9. 推拿代藥賦 349
(七)《小兒推拿輯要》 350
10. 分補泄左右詳細秘旨歌 350
11. 急慢驚風歌 350
12. 推五臟虛實病源治法歌括 350
(八)《推拿三字經》 351
13. 推拿三字經 351
(九)《推拿指南》 353
14. 啞口噤口治法歌 353
15. 胎驚推拿治病歌 353
16. 臍風治法歌 353
17.馬牙治法歌 353
18. 鵝口推法歌 353
19. 重舌木舌推法歌 354
20. 胎寒推法歌 354
21. 胎熱推法歌 354
22. 胎毒發丹推法歌 354
23. 胎黃推治法歌 354
24. 急驚風認症並推拿法歌 354
25. 慢驚風認症並推拿法歌 354
26. 實熱推法歌 354
27. 虛熱推法歌 355
28. 潮熱往來推法歌 355
29. 驚熱推法歌 355
30. 五疳熱推法歌 355
31. 壯熱推法歌 355
32. 煩熱推法歌 355
33. 積熱推法歌 355
34. 風熱推法歌 355
35. 表熱推法歌 355
36. 里熱推法歌 355
37. 血熱推法歌 356
38. 濕熱推法歌 356
39. 內熱外寒推法歌 356
40. 內寒外熱推法歌 356
41. 骨蒸熱推法歌 356
42. 心經實熱推法歌 356
43. 心經虛熱推法歌 356
44. 肝經實熱推法歌 356
45. 肝經虛熱推法歌 356
46. 脾經實熱推法歌 356
47. 脾經虛熱推法歌 357
48. 肺經實熱推法歌 357
49. 肺經虛熱推法歌 357
50. 血虛發熱推法歌 357
51. 諸吐推拿治法歌 357
52. 諸瀉並吐瀉推法歌 357
53. 痰喘推法歌 358
四、複式操作法類 358
(一) 《按摩經》 358
1. 手法治病訣 358
(二)《萬育仙書》 358
2. 諸名色手法治病訣 358
(三)《幼科推拿秘書》 358
3. 手法治病歌 358
(四) 《小兒推拿輯要》 359
4. 十三手法歌 359
五、藥物治療類 359
(一)《小兒推拿方脈活嬰秘旨全書》 359
1. 寒門總括歌 359
2. 熱門總括歌 360
3.急驚歌 360
4.慢驚歌 360
5. 胎驚歌 360
6. 脾風驚歌 360
7. 盤腸驚歌 360
8. 驚癇證歌 360
9. 傷風門總括歌 360
10. 吐瀉門總括歌 360
11. 瘧疾證歌 361
12. 痢門總括歌 361
13. 傷積總括歌 361
14. 脾胃門總括歌 361
15. 解顱總括歌 361
(二)《小兒推拿輯要》 361
16. 用湯時宜歌 361
六、調護類 361
(一)《小兒推拿廣意》 361
1. 調護歌 361
(二) 《幼科推拿秘書》 362
2. 保嬰賦 362
3. 保生歌 362
主要參考書目 363

作者簡介

主編簡介
金義成,主任醫師、教授。海派兒科推拿創始人、丁氏一指禪推拿第四代傳人代表。上海中醫藥大學、上海中醫藥研究院專家委員會委員,上海中醫藥大學老教授協會副會長,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中醫兒科醫師合作共同體工作委員會顧問,中華中醫藥學會少兒推拿傳承發展共同體名譽主席,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小兒推拿專業委員會顧問,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小兒推拿外治分會名譽主任,中國針灸學會小兒推拿專業委員會學術顧問,山西省河東中醫少兒推拿學校名譽校長,中國民間中醫醫藥研究開發協會仲景國醫推拿分會名譽會長及中醫膏摩療法分會顧問,海派兒科推拿分會會長。曾任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中西醫結合醫院推拿科主任、上海中醫藥大學小兒推拿研究室主任。金義成教授學承一指禪推拿、攘法推拿、少林內功推拿及小兒推拿,尤以小兒推拿見長,是全國小兒推拿領域學術帶頭人。他首次全面系統地整理了中國推拿學的文獻、推拿學的歷史成就,開創了推拿發展史研究的先河;從龐繁的歷史醫著中全面搜尋有關藥物推拿的藥摩方數百首,使得藥摩這凝結著祖先智慧的方法在當今得到重視和延續。此外,金義成教授作為上海中醫藥大學的一名資深教授,在堅持50多年推拿-線臨床工作的同時,致力於小兒推拿學科的建設和發展,撰寫專著40餘部,編撰、指導拍攝相關教學影片和視頻8部;還傳授了二、三、四代弟子數百人,其中不乏棟樑之材。在重視繼承和臨床的基礎上,著力創新是金義成教授畢生努力的方向和追求的目標,他不僅對傳統中醫兒科理論提出新的見解,還在手法的具體套用方面有不少更加切合兒科推拿臨床的變通之法。他所創立的海派兒科推拿融匯百家、兼收並蓄。臨床套用的穴部也不局限於小兒推拿特定穴,經絡及相關穴位同樣也是其重要內容;臨床套用範圍在嬰幼兒的基礎上擴展至14歲兒童,適應證相應地增加了許多,包括小兒內、外、傷、五官科等方面的疾病,體現了“傳承、包容、創新”的特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