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淵源
社火是中國春節期間流行的一種民眾自娛活動,它起源於古老的土地崇拜和火神崇拜。“社”即土地神,“火”為火祖,是傳說中的火神。從古老的土地崇拜和火神崇拜衍生出祭祀“社”與“火”的風俗,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認知能力的提高,這種祭祀儀式中逐漸加入了娛人的成分,最終形成規模宏大、內容繁複的民間娛樂活動。
八百多年前,小作鎮桃林坪村南揪樹樑進行過一場激戰,多員名將浴血奮戰,擊敗敵寇。後來,當地百姓為重現當時的戰鬥場面,按老人的傳說,精心組織,刻苦排練,組建了花臉社火,後在傳承中不斷發展,增加內容,根據歷代戰鬥故事,將其編入其中。因桃林坪社火臉型式奇特,刻畫人物性格生動,架式兒優美,對打順暢,武藝超群,在嘉靖年間被朝廷封為“皇綱護衛隊”。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傳統的花臉社火走會演出也被迫停止。在此期間,桃林坪村部分武術老藝人相繼去世,年輕的武術隊員有的因工作外出,桃林坪花臉社火的傳承面臨困境。
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後,國家放寬了各項政策,趙喜文、蘇來、杜喜喜、許臭板、楊連春等武術師傅組織了桃林坪村首場素裝社火演出,讓桃林坪村村民和20世紀60年代後出生的青年又看到了歷史悠久的花臉社火,從此也拉開了桃林坪花臉社火的新篇章。
主要活動
活動流程
桃林坪有正月十五鬧花臉社火的習俗。每年正月初一,由社火的負責人(香頭)在家設茶會,議定正月社火活動事宜,在正月十四於村中舉行祭兵刃的儀式(如同彩排)。正月十五清晨六時許,扮“花臉”的人員開始化妝,上午十時許,演出人員開始集中。因花臉社火是武社火,負有開道、打場子的任務,所以在佇列前頭,其後依次為村戲班子、秧歌隊、皇槓歌舞隊等。演出在廣場舉行,花臉社火隊員揮舞手中刀槍劍戟、斧鉞鉤叉,跑陣演練,並不時變換套路,唿哨聲、吶喊聲、兵器撞擊聲、喝彩聲交相呼應,主要表演的武打戲有“三英戰呂布”“三捉孟良”“盧俊義上梁山”“快活林”等。花臉社火在本村表演一天后,於正月十六開始到走會的鄰村表演。
活動形式
桃林坪花臉社火的顯著特點是:每個演員像古裝戲曲演員一樣,臉上都畫著臉譜,身著傳統戲曲服飾,使用真刀真槍進行表演,再現古代將士戰鬥的場面。演員臉譜根據所扮演的人物由本村老藝人使用祖傳秘方配製的顏料勾畫而成,顏料分紅、白、黑三色,畫在臉上無論汗水、雨水浸漬,色彩之間都不會混淆,始終保持鮮明。桃林坪花臉社火主要使用的器械有刀、槍、劍、戟、鞭、鐧、棍、棒、虎頭鉤、拐子流星等,這些器械一般都由當捷運匠鍛制,其中木質部分由當地木匠加工。
桃林坪花臉社火以持械或徒手對打為主,每組2至5人不等,每組表演稱作一個回子,一個回子演完後更換另一組表演者,16個回子可輪流表演。表演時有專用的大鼓、大鑔等打擊樂助陣,樂手是專業的伴奏員。所用鼓點由他們自主設計演奏,隨社火回子張弛緩急的需要,即興發揮,鼓點起伏跌宕,激發起演員的鬥志和精神,充分再現古代戰鬥場景。在每次演出結束時,花臉社火表演者都要集體表演傳統陣法,俗稱“跑陣”,即由師父高舉令旗,帶領全體隊員空場中穿插奔跑,形成各種陣法。
主要套路
桃林坪花臉社火主要有16個對打回子(原本的桃林坪花臉社火有24個回子):
(1)三戰呂布——三國故事中虎牢關劉備、關羽、張飛大戰呂布。
(2)金龍珠——明朝時康茂材、郭廣慶、花榮母子擒王彥龍。
(3)發花寺——清朝《施公案》中,黃世榮等英雄擒拿大和尚田永。
(4)盧俊義上梁山——宋朝時梁山英雄。
(5)徐寧上梁山——宋朝時梁山英雄。
(6)蜈蚣嶺——武松發配。
(7)擒謝虎——《施公案》故事。
(8)三打韓通——宋朝時柴榮、趙匡胤、鄭恩三擒韓通。
(9)三捉孟良——宋朝時楊延昭、焦贊、岳勝三捉孟良。
(10)金彥橋——三國時張飛、黃忠、魏延三戰張任。
(11)胡延慶打擂——宋朝時胡延慶力撇歐子英。
(12)捉拿王老虎——梁山英雄。
(13)八蜡廟——《施公案》故事中黃天霸等英雄捉拿費德公。
(14)黃公山——常萬年、康效公、張大奇、李孟熊捉拿尚孔班。
(15)金麟寺——明政德皇帝帶領武將大破金麟寺和尚孔孟等。
(16)五虎莊——由桃林坪村老藝人趙維海根據兄弟五人斗歹徒的壯舉所創。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桃林坪花臉社火藝術淵源流長,有諸多歷史文化蘊藏其中,是研究民俗文化的良好基石,也是傳承民俗文化的有力載體,它在當地有著深厚的民眾基礎,有凝聚民族精神的號召力和感召力,有團結人民、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作用。桃林坪花臉社火還有強身健體、娛樂民眾的功能,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促進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文化資源。
桃林坪花臉社火的16個回子,充分記錄了歷史事件、歷史人物以及對打招數。其中人物造型、性格、裝束等寶貴的資料,為研究歷史文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桃林坪花臉社火的化妝特點、表演形式、傳統陣法、鑼鼓助威等程式,是研究中國北方民俗文化、節慶文化的典型佐證,傳統兵器的製作更是為研究冷兵器和古代戰爭提供了有力依據。
桃林坪花臉社火是歷代老藝人的智慧結晶,也是勞動人民的精神財富。它蘊含著中華武術文化精髓,具有鮮明的太行文化特色,是廣場武術和戲劇武打巧妙地結合的綜合藝術,既有較高藝術觀賞價值,也有明顯的技藝實用價值。
傳承狀況
桃林坪花臉社火的傳承面臨諸多問題:在現實社會中,很少有年輕人願意義務排練;老藝人相繼謝世,花臉社火的傳承出現了嚴重的青黃不接的情況;演出設備繁多,消耗量很大,資金缺乏,物資短缺。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桃林坪花臉社火的傳承發展。
傳承人物
楊鳳山,男,漢族,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民間社火(桃林坪花臉社火),河北省井陘縣申報。
趙喜文,男,漢族,出生於1936年1月,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民間社火(桃林坪花臉社火),河北省井陘縣申報。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井陘縣文化館獲得“民間社火(桃林坪花臉社火)”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民間社火(桃林坪花臉社火)”項目保護單位井陘縣文化館評估合格。
社會影響
社會活動
2003年,桃林坪花臉社火參加了井陘縣旅遊景區蒼岩山廟會開幕式表演。
2004年,桃林坪花臉社火參加了石家莊市礦區旅遊景區清涼山廟會開幕式表演。
2008年,桃林坪花臉社火參加了石家莊迎奧運萬人長跑開幕儀式。
2012年,桃林坪花臉社火參加了第十屆全國民間藝術節。
榮譽表彰
2014年2月21至23日,桃林坪花臉社火參加了“中國首屆社火藝術節·暨民間文藝山花獎·民俗禮儀表演”評獎活動並獲得中國首屆社火藝術節金獎。
2014年12月11日,在吉林省長春市舉行的第十一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頒獎典禮中,河北省井陘縣的民俗禮儀表演《桃林坪花臉社火》獲得“山花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