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井胡同(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首演話劇)

小井胡同(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首演話劇)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小井胡同》中國5幕話劇。作者李龍雲。劇本發表於《劇本》月刊1981年第五期。1985年由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首演。劇本描寫北京城南一條小胡同從50年代至70年代的歷史變遷和居民的命運,對政治動亂中種種荒誕現象進行了批判和嘲諷,對受命運撥弄的普通民眾寄予真摯的同情與愛。劇中生活場景、人物形象都極真實自然,小媳婦的形象刻畫尤其突出,語言質樸、生動,具有北方市井風味。

基本介紹

  • 集數:5
  • 製片地區:中國
  • 類型:話劇
  • 首播時間:1983
  • 編劇:李龍雲
  • 中文名:小井胡同
  • 出品時間:1981
  • 出品公司:北京人民藝術劇院
簡介,相關新聞,

簡介

話劇《小井胡同》1983年公演時曾引起極大反響,1993年,北京人藝老演員林連昆韓善續等在首都劇院重演該劇,又獲得巨大成功。

相關新聞

北京人藝重排《小井胡同》十一登場 楊立新當導演
結束《白鹿原》的演出後,北京人藝正式開始進入對首都劇場的全面整修階段,而與此同時,一部誕生於三十年前的經典作品已開始緊鑼密鼓的重排。這部作品就是著名劇作家李龍雲的代表作《小井胡同》。為了紀念已故編劇李龍雲,同時不斷完成保留劇目的積累,北京人藝從去年就開始籌備對《小井胡同》的重排。著名演員楊立新首次在人藝擔綱導演,濮存昕、龔麗君、岳秀清、何冰等一眾人藝實力派加盟,全新陣容的《小井胡同》無疑將成為首都劇場大修後迎來的第一部重量級作品。
《小井胡同》被譽為“解放後的《茶館》”,1981年由李龍雲創作,1983年北京人藝開始排練,1985年在首都劇場上演。全劇以老北京一條名叫小井的胡同為背景,講述了住在這裡的老百姓們從解放前、大躍進、文革到十年浩劫結束這三十年的生活變遷及苦辣辛酸,從一個側面濃縮了新中國三十年的不平凡的道路。老版演出中雲集了林連昆、譚宗堯、任寶賢、呂中等一大批表演藝術家,無論是劇目本身的文學性還是實力派陣容的演繹,都奠定了這部作品的經典地位。
三十年後,該劇面臨新老交替,當年劇中小力笨兒的扮演者楊立新接過了傳承的接力棒,由演員變成該劇導演。第一次正式擔任劇院的獨立導演,楊立新早在去年就開始案頭工作。曾經在《窩頭會館》中試水擔任分場導演的他雖然對於導演工作並不陌生,但私下仍然為自己布置了不少功課。走胡同、查資料,楊立新早早就開始了體驗生活,再加上自己本身就是老北京南城人,他導起這部戲來自然不乏信心,“我希望我們這版的《小井胡同》能不辜負這部戲,不辜負編劇李龍雲先生,也不辜負我們的劇院。”排練中楊立新不止一次向劇組表示。
由於該劇角色年齡跨度三十年,導演稱這對每一位演員提出考驗,“這個戲的難度與其說在戲上,不如說在人上。”與此同時,北京人藝副院長崔寧也表示“這部戲是培養年輕演員的教科書,這次安排讓更多年輕人進入劇組就是希望他們有機會得到鍛鍊,在今後更好的完成對經典劇目的傳承。”而濮存昕、龔麗君、何冰、王長立、張福元等一批劇院的“頂樑柱”除了在劇中擔任角色外,也將起到了許多對青年演員的傳幫帶作用。
日前,劇組上下仍在緊張的排練當中。除了日常排練工作,劇組更是邀請了閻崇年等一批社會知名學者為演員開展講座,並組織劇組集體觀看大量背景資料影像,到前門胡同走街串巷體驗生活。導演楊立新希望以這種方式,帶大家重回到戲中所描述的年代,從大環境中去感悟人物命運。
據悉,9月28日,這部作品將與觀眾見面,而9月26日也將有另一部北京人藝製作人制的小劇場話劇《明槍暗箭》在人藝實驗劇場上演。這部改編自加拿大作家傑森舍曼的作品,講述了一個抽絲剝繭的偵破過程,讓觀眾在充滿懸疑的氣氛中,一起去尋找最後的答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