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利許叢書之一種。利徐叢書由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利瑪竇—徐光啟文明對話研究中心(簡稱利徐學社)策劃,分學術、隨筆與影像三大類,總計10-15種。叢書主編為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宗教學系主任、利徐學社主任李天綱和利徐學社學術主任魏明德(Benoit VERMANDER)兩位教授。利徐學社的命名是為紀念明代大學者徐光啟和明末來華的傳教士利瑪竇(Matteo Ricci),他們二人為歐洲文明與中國文化相互對話作出了傑出貢獻。利徐學社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探討對話的方法論,並致力於不同哲學、文化、精神傳統間在相互尊重信任的基礎上的具有創意的交流,以幫助當代人共同面對全球性的問題,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案。本書收錄的論文緣起於2007年2月在慕尼黑舉辦的一場討論會,哈貝馬斯的發言引起了一場熱烈而極富啟發性的辯論。本書兩位作者接受哈貝馬斯的觀點,對 “意識的缺失”這一問題進行了深刻地反思,將他們的想法做了進一步的整理,也涉及到共同討論中援引的一些論證,作者希望以此為延續這場論辯提供更多的啟發。
基本介紹
- 書名:對於缺失的意識:一場與哈貝馬斯的討論
- 類型:人文社科
- 出版日期:2013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作者:尤爾根·哈貝馬斯 等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頁數:126頁
- 開本:32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對於缺失的意識:一場與哈貝馬斯的討論》希冀能對下列論題提供具有價值的解析,這個論題在這些年來引發廣大的研究興趣,在中國尤其如此。這就是尤爾根·哈貝馬斯(JnrgenHabermas)的建言:今日社會如何在公共領域之中構思理性與宗教之間的關係。這項論題在歐洲受到持續不斷的關注,原因來自雙重的憂慮:一方面大家發現在運用理性時,若沒有任何超越界的“信仰”作為後盾,往往流於意義的失尋,影響的範疇包括團體及個人的生活;另一方面人們懼怕宗教運動若沒有通過理性的方式致力於相互對話,將誤入極端主義之途,自我封閉於基要主義與暴力之中。當務之急在於在理性與宗教之間訂立“新的盟約”,而這一切都彰顯於公共領域之中,至少彰顯於歐洲公共領域之中,多元民主化正標示其真正的面容。因此,值得一提的是《對於缺失的意識:一場與哈貝馬斯的討論》正是哈貝馬斯與慕尼黑耶穌會高等哲學學院教授們雙方辯論的成果。這所耶穌會學院以其師資質量與學術開放度著稱。
作者簡介
米歇爾‧雷德(Michael Reder),慕尼黑哲學學院社會哲學與宗教哲學講師。約瑟夫‧施密特(Josef Schmidt耶穌會),在慕尼黑哲學學院工作,教授哲學神學與哲學史。
圖書目錄
導論:閱讀哈貝馬斯的中歐視角
魏明德
前言
哈貝馬斯與宗教
米夏埃爾·雷德爾與約瑟夫·施密特(耶穌會)
對於缺失的意識
尤爾根·哈貝馬斯
論嘗試對一種關係再意識
諾貝特·布里斯科恩(耶穌會)
信仰與理性兩者能在多大程度上加以區分?
米夏埃爾·雷德爾
後形上學理性與宗教
弗里多·里肯(耶穌會)
一場只有贏家的對話
約瑟夫·施密特(耶穌會)
答辯
尤爾根·哈貝馬斯
參考文獻
譯名對照
譯後記
魏明德
前言
哈貝馬斯與宗教
米夏埃爾·雷德爾與約瑟夫·施密特(耶穌會)
對於缺失的意識
尤爾根·哈貝馬斯
論嘗試對一種關係再意識
諾貝特·布里斯科恩(耶穌會)
信仰與理性兩者能在多大程度上加以區分?
米夏埃爾·雷德爾
後形上學理性與宗教
弗里多·里肯(耶穌會)
一場只有贏家的對話
約瑟夫·施密特(耶穌會)
答辯
尤爾根·哈貝馬斯
參考文獻
譯名對照
譯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