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漢語教學中現代教育技術運用的趨勢》是一部2015年6月1日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夏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對外漢語教學中現代教育技術運用的趨勢
- 作者:夏菁
- 出版時間:2015年6月1日
- 出版社: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 ISBN:9787562536604
- 定價:28.00
- 開本:32 開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介紹在對外漢語教學和研究中現代教育技術的作用、潛能和套用趨勢,旨在為對外漢語教學和研究的教師以及研究人員進一步認識現代教育技術提供參考讀本,同時也為對外漢語教學和研究的技術革命起到宣傳作用。具體脈絡為:首先論述現代教育技術在對外漢語教學和研究中的作用與發展趨勢;接著分別介紹多媒體、移動學習技術、應答技術和雲端教室的基本知識以及運用於對外漢語教學中的作用和效果;然後介紹幾套軟體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套用模式;最後提出了一種使用信息技術挖掘漢語中介語中所包含的知識網塊的方法,以此用來評估學習者的漢語能力。
目錄
第一章對外漢語教學中現代教育技術運用的趨勢........................(1)
第一節何為現代教育技術........................................(1)
第二節對外漢語教學中現代教育技術的作用........................(4)
第三節對外漢語教學信息化趨勢..................................(10)
第二章多媒體對外漢語教學的理論視域................................(16)
第一節多媒體對外漢語教學與發展................................(17)
第二節多媒體對外漢語教學的理論依據和優勢......................(20)
第三節對外漢語教學中多媒體的模態類型..........................(22)
第四節多媒體對外漢語教學的“以人為本”原則....................(24)
第五節多媒體對外漢語的教學設計原則............................(25)
第三章多媒體對外漢語教學的實踐視域................................(27)
第一節對媒體對外漢語教學方法..................................(27)
第二節多媒體在對外漢語教學的作用與評估........................(30)
第三節對外漢語教學的多媒體套用案例............................(33)
第四章現代教育技術條件下的對外漢語的互動教學......................(38)
第一節現代教育技術條件下的互動教學及其分類....................(39)
第二節對外漢語的網路互動教學..................................(41)
第三節對外漢語網路教學的互動設計思考..........................(52)
第四節對外漢語教學網路互動設計原則............................(63)
第五節對外漢語教學具體內容的互動設計探討與評估................(66)
第六節套用於對外漢語互動教學設計與研究的計算分析工具..........(75)
第五章雲端教室條件下的對外漢語教學................................(79)
第一節雲計算的定義............................................(79)
第二節StarC教育雲一體化學習平台的作用與套用...................(83)
第三節StarC教室端的電子雙板的設計理念與教學作用...............(93)
第四節面向對外漢語教學的雲端教室建設..........................(100)
第六章現代信息技術下的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能力的評估模型.........(108)
第一節理論思考與問題提出.......................................(108)
第二節知識網塊挖掘的案例分析與結果.............................(112)
第七章對外漢語綜合課程融入教育技術的教學探討.......................(120)
第一節對於對外漢語綜合課教學的觀察:差異性與走近構想...........(120)
第二節課程共同體合作學習的相關概念及其實踐思考.................(122)
第三節如何建構課程共同體合作學習模式...........................(124)
結語.................................................................(135)
參考文獻.............................................................(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