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尋茶中國,方八另著,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7年6月出版,書號ISBN978-7-5680-2778-6,定價30元,此書屬於“尋美中國”系列之一)
內容簡介
巴陵為茶葉世家,種植和製作兼做,從小受家庭的薰陶,對茶葉很感興趣,閒時喜歡品茶訪茶。從二00六年開始,巴陵在甘肅、四川、重慶、貴州、雲南、湖北、浙江、湖南、安徽、江蘇、江西等尋訪茶葉,了解各地名茶的種植、採摘、製作、銷售等,並記錄了對現在的茶葉歷史、文化、人文、味道等,呈現獨特的茶葉之美。
作者簡介
方八另,筆名巴陵。男,湖南新化人,現居長沙,從事圖書編輯和策劃,職業圖書寫作。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會員、中國食文化研究會民族食文化委員會理事,湖南省科技翻譯協會常務理事。職業書評人,旅遊美食專欄作家,湖湘茶葉文化研究者。巴陵從事品茶散文創作十餘年,長期關注中國茶葉的發展和現狀,也長期在全國各地做民間茶葉的考察和調研,創作了五十餘萬字的品茶美文,計百餘篇,在各類中文報刊發表。曾在《科學與文化》雜誌、《四川航空》雜誌、《安徽日報》、《中華合作報》茶周刊等報刊開設專欄。已出版的《湖南省旅遊志》、《嘗遍大中國》、《嘗遍大中國(二)》、《一本書吃遍中國》、《食全酒美》、《浮生物語》、《遍地炊煙》等書具有品茶專輯。
《尋茶中國》只是其一,還有姊妹篇《尋茶筆記》。《尋茶中國》重在了解各種茶葉的歷史、文化、人文、滋味等,是對遇到的茶葉的一些品味及對味道的鑑別和感知;《尋茶筆記》重在記錄尋找茶葉的過程和思考。祖上從唐代移居到新化縣與安化縣交界的圳上鎮托山村七里沖,世居安化茶的主產地。祖上十五代均以種茶、制茶為業,有茶山三千餘畝,山地十幾個山頭。明末清初,新化、安化第一批生產老青茶的茶農。民國初年,用茶葉資金開發世居地的銻礦石,發財後,收購周圍茶山,常年有五六十人的婦女採茶隊,兼做綠茶、黑茶、紅茶。巴陵從小受家庭薰陶,五歲開始受八十五歲的祖父指導種茶、採茶。從小喜歡上種植、採茶、製作、品茶、研究茶葉。2009-2012年,協助北漂作家古清生推廣神農架茶葉和古清生茶品牌。2013年,策劃了中國寒茶品牌,在新化縣天門鄉、水車鎮、奉家鎮扭轉土地萬餘畝種植茶葉,又帶隊考察湖南、四川、貴州、重慶、湖北等省的茶葉產量、製作、銷售。2014年,策劃了“2014新化雪裡尋茶”活動,把中國寒茶推廣到全國,新化縣再次進入湖南省茶葉種植縣前列;與北京代代讀書、君悅圖書策劃“黑茶軍團的崛起”系列圖書,打造黑茶品牌,包括撰寫湖南黑茶、普洱茶、武夷山茶、六堡茶、峒茶等名茶的歷史和文化,塑造黑茶的品牌。2015年1月,受聘於新化縣政府農業辦撰寫《新化之茶》,從文化角度還原新化茶葉的歷史和文化;2015年2月,受聘於湖南省茶葉協會撰寫《黑茶軍團的崛起:清代湖南茶葉的南征北戰》,重點挖掘清代湖南長沙府、邵陽府、常德府、岳陽府的茶葉文化和歷史。《新化之茶》和《黑茶軍團的崛起:清代湖南茶葉的南征北戰》兩書即將完稿。
現在,我對十多年來寫有關問茶、藏茶、尋茶、訪茶的散篇文章進行了整理和編輯,發現有三四十萬字之多。我注重把在全國各地尋找茶葉的過程和艱辛歷程的尋茶文章放在一起,精選後還有十餘萬字,共五十餘篇,編輯成一部《尋茶中國》的小書以饗讀者。
目錄
第一章湖南茶
黑茶故里說黑茶 2
黑茶奇葩——安化擂茶 7
陶澍、左宗棠與安化茶 11
茶中新月——月芽茶 15
衡山雲霧茶 20
溈山密印禪茶 24
江華冬梨子大葉茶 27
春節頭茶之歡茶 30
第二章湖北茶
羊樓峒青磚茶 36
巴東茶 43
神農架腹地的古清生茶 47
星斗山腹地的毛壩紅茶 54
第三章雲南普洱茶
香馨普洱韻味長 58
昆明街邊的普洱茶印象 63
下關沱茶紀事 67
裝進一塊沱茶里的大理 71
關上尋七子餅茶 76
聞七子餅的故事 80
勐臘縣王子山曼松貢茶 84
第四章貴州茶
畢節尋茶 88
威寧茶俗——罐罐茶 93
烏蒙烤茶 98
黔西茶點羊場茶食 102
第五章四川茶
成都茶館 108
廣漢茶館印象 111
茶馬司和野放黃茶 114
成都寬窄巷子聽雨喝茶 121
跟隨沈從文的足跡尋茶 125
四川黃油茶 136
火鍋與茶 141
四川高原的苦蕎茶 147
第六章福建、安徽茶
閒煮鐵觀音的滋味 152
妙品奇蘭白茶 156
正山小種 159
金駿眉 165
祁門紅茶 169
第七章浙江、江蘇茶
千島湖尋茶 174
臨安天目茶 178
蘇州尋虎丘茶 181
南京品雨花茶 184
第八章西北茶
蘭州八寶蓋碗茶 190
不可一日無茯茶 192
羅布泊的麻茶 195
寶雞鳳縣油麵茶酥 199
敦煌市場的磚茶情緣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