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丸都山城與國內城
- 地理位置:丸都山城位於集安市區北2.5千米處,修建於丸都山上;國內城位於鴨綠江中游右岸的通溝平原上。
- 所處時代:丸都山城為高句麗(前37年~668年);國內城為漢至魏、晉
- 保護級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編號:5-3-5-7
- 別名:丸都山城始名“尉那岩城”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 周長:國內城周長為2686米
尉那岩城一般指本詞條
高句麗固守尉那岩城之戰,大武神王十一年(東漢建武四年、28年)七月,漢遼東太守率大軍攻高句麗尉那岩山城。遼東太守以為該城處岩石地帶,缺乏水源,久圍則必因缺水而降。為破敵計,大武神王遣人贈遼東太守活鯉魚,因魚系捕自城內養...
丸都山城與國內城是位於吉林省通化市集安市的高句麗時代王城。丸都山城始名“尉那岩城”,修建於丸都山上,是國內城的軍事守備城;國內城位於鴨綠江中游右岸的通溝平原上。丸都山城與國內城始建於西漢平帝元始三年(3年)。丸都...
高句麗(Gaogouli)王城文化遺址位於吉林省通化市集安市,包括國內城、丸都山城、王陵(14座)及貴族墓葬(26座)。國內城、丸都山城(始名尉那岩城)是高句麗早中期(公元1-5世紀)的都城。其特點是平原城與山城相互依附共為都城...
高句麗是中國古代邊疆的少數民族政權,漢元帝建昭二年(前37年)由夫餘人朱蒙在西漢玄菟郡高句麗縣(今遼寧省新賓縣)建國,後建都於紇升骨城(今遼寧省桓仁縣五女山城)。西漢元始三年(3年),遷都國內城,同時築尉那岩城(均在...
高句麗王城由平原城與山城相互依附共為都城,包括國內城和丸都山城(始名尉那岩城)。這是高句麗早中期(公元1―5世紀)的都城,也是高句麗政權延續使用時間最長的都城。7000座高句麗時代的墓葬在高句麗王城外,位於群山環抱的洞溝...
丸都城開始的名字是“尉那岩城”。西漢元始三年(公元3年),高句麗遷都到“國內城”,並築 “尉那岩城”為其衛城。東漢建安二年(197年),高句麗與公孫氏政權發生過一次大規模戰爭,高句麗敗,“國內城”被毀。建安三年(198年...
丸都山城始名 "尉那岩城"。文獻記載 , 西漢元始三年(公元3年)高句麗遷都於國內 , 築 “尉那岩城”建安二年 ( 公元 197 年 ), 高句麗與同臣屬於曹魏的公孫氏政權發生過一次大規模戰爭 , 高句麗潰敗 ,國內城被毀。建安三年...
後建都於紇升骨城(今遼寧省桓仁縣境內五女山城),西漢元始三年(公元3年),遷都國內城,同時築尉那岩城(均在今吉林省集安市境內),尉那岩城又稱丸都山城,至北魏始光四年(公元427年)遷都平壤。高句麗強盛時期,其勢力範圍...
高句麗在今集安為王都期間,除維修國內城外,在今集安及附近修建尉那岩城(丸都山城)為王都,尚有在國內城附近築平壤城、東黃城為王都的記載。漢末至曹魏屬於公孫度東國。西晉泰始十年(274年),西晉置平州,轄遼東、玄菟、帶方諸...
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主要包括五女山城、國內城、丸都山城、十二座王陵、二十六座貴族墓葬、好太王碑和將軍墳一號陪冢。國內城、丸都山城(始名尉那岩城)是高句麗早中期(公元1-5世紀)的都城,其特點是平原城與山城相互依附共...
初期都城為紇升骨城(今遼寧省桓仁五女山城)。元始三年(公元3年),遷都國內,築尉那岩城。渾江流域是高句麗民族及其早期文化的核心發祥地。東漢光武帝建武八年(公元32年),高句麗遣使奉獻,要求臣屬玄菟郡,是漢王朝郡國,通化...
據史書記載,在東漢建武四年(28)七月,遼東太守攻打高句麗,高句麗王知道難以對抗,與群臣商議後,決定固守國都——尉那岩城(也是一座山城)。漢軍認為城裡到處都是石頭,肯定沒水,那么多人還不得渴死啊,所以一直圍著不肯撤兵。...
”王然之,入尉那岩城,固守數旬,漢兵圍不解。王以力盡兵疲,謂豆智曰:“勢不能守,為之奈何?”豆智曰:“漢人謂我岩石之地無水泉,是以長圍以待吾人之困,宜取池中鯉魚,包以水草,兼旨酒若千,至犒漢軍。”王從之,貽...
14.孫煒冉:《高句麗“尉那岩城”考辨 》,《北方文物》2017年第1期。15.孫煒冉:《肅慎系民族對長白山的崇拜與祭祀》,《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3期。16.孫煒冉:《渤海民族的源流與族屬》,《雲南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