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遲部,吐谷渾部落名。原住大非川(今青海布哈河,東入青海湖),屬西部鮮卑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尉遲部
- 性質:部落名
- 日期:3世紀中葉
- 出處:《唐書·于闐傳》
尉遲部,吐谷渾部落名。原住大非川(今青海布哈河,東入青海湖),屬西部鮮卑族。
尉遲部,吐谷渾部落名。原住大非川(今青海布哈河,東入青海湖),屬西部鮮卑族。背景介紹3世紀中葉,西秦乞伏國仁的高祖乞伏利那出處尉遲渴灌於大非川,收眾3萬餘落。其後,部分西遷於闐,故《魏書·于闐傳》載:“自高昌以西,諸國人...
尉遲(讀音yù chí)是以部落名命姓。前秦時期苻堅攻滅鮮卑拓跋部族,滅亡代國。後來拓跋邽復國,改國號為魏,史稱北魏。與此同時,鮮卑族中又崛起一支尉遲部落,號尉遲部,如同中華之諸侯國。後來尉遲部隨孝文帝進入中原,被命以族名尉遲為姓,稱尉遲氏。尉遲複姓望族居太原,戰國時秦國置郡(相當於今山西省太原...
尉遲迥的先祖是北魏拓跋氏的支脈,號稱尉遲部,逐以尉遲為姓。尉遲迥父親尉遲俟兜,為人寬和,善於鑑察人才,娶北周文帝宇文泰的姐姐昌樂大長公主,生下尉遲迥和尉遲綱。北魏正光三年(522年),尉遲俟兜病危,叫來兩個兒子,當時尉遲迥七歲、尉遲綱六歲,尉遲俟兜撫著他們的背說:“你們都有貴人之相,可惜我看...
天武帝劉儀在還是重脅王的時候平定關中的公孫業,得到北宮卻月、令狐靜惹出來極大的宮廷危機,這次是尉遲寶卷的興風作浪。《最大帝》前傳《再扶漢室》極少提起三秦大地,僅僅在李封神都武會結束之後,謀士趙鴻提出三策才涉及了一下關中地區。整部《再扶漢室》重點在晉冀魯豫地區。而《最大帝》很多轉折點都發生在...
尉遲綱其先祖是北魏拓跋氏的支脈,號“尉遲部”,逐以“尉遲”為姓。尉遲綱的父親尉遲俟兜,為人寬和,善於鑑察人才,娶北周文帝宇文泰的姐姐昌樂大長公主,生下尉遲迥和尉遲綱。北魏正光三年(522年),尉遲俟兜病危,叫來兩個兒子,當時尉遲迥七歲、尉遲綱六歲。尉遲俟兜撫摸後背說:“你們都有貴人之相,可惜...
尉遲寺遺址位於安徽省亳州市蒙城縣許疃鎮畢集村東150米,已有5000年歷史的前人類文化遺址。尉遲寺遺址是原始社會新石器晚期聚落遺存,東西長約370米,南北寬約250米,總面積約為10萬平方米。遺址地上曾建有一寺,相傳是紀念唐代大將軍尉遲敬德在此屯兵而建,故稱“尉遲寺”。遺址中的紅燒土排房是中國已經發現的最...
又縣尉。《漢官儀》:大縣兩尉,長安四尉,分左右部。五代時,尉皆軍校為之,建隆閒詔諸縣,置尉一員,在主簿下。又姓。鄭大夫尉止。又尉遲,複姓。(yù)又《集韻》於勿切,音郁。《風俗通》:火斗曰㷉。《韻會》:《說文》持火所以申繒,音畏。今俗又加火作熨,音郁。《正字通》:尉本作𤈫...
之後,尉遲部一直跟隨拓跋部稱霸於北方地區。經過長時期的東征西戰,鮮卑拓跋氏終於建立了北魏政權,當上了中國北方皇帝,而尉遲部也就跟著身價百倍,成為北魏皇室中的世代貴族,也是北魏勛臣八姓之一。後來,北魏孝文帝為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所折服,在北魏太和十七~二十年間(公元493~496年)將都城從平城(今...
昌樂大長公主宇文氏(?-?),中國古代南北朝時期,西魏權臣八柱國之一、北周文帝(追尊)宇文泰之姐,下嫁尉遲俟兜,生子尉遲迥、尉遲綱。史料記載 《周書.卷二十一.列傳第十三》尉遲迥,字薄居羅,代人也。其先,魏之別種,號尉遲部,因而姓焉。父俟兜,性弘裕,有鑑識,尚太祖姊昌樂大長公主,生迥及綱。
于闐(tián)國(前232—1006年)是古代西域佛教王國,中國唐代安西都護府安西四鎮之一。君主國姓為尉遲(讀音yù chí),因仰慕唐朝,有兩位君主改姓李,他們分別是尉遲僧烏波(李聖天)、尉遲蘇拉(李從德),國祚長達1238年。親歷于闐的玄奘在《大唐西域記》中敘述于闐:“自茲已降,奕世相承,傳國君臨,不...
尉眷(?―463年),本姓尉遲,字號不詳,太安狄那(今山西省壽陽縣)人,鮮卑族。北魏時期大臣,幽州刺史尉諾長子。尉眷忠誠謹慎,驍勇善戰。門蔭入仕,初任太官令,前往柔然擒住叛臣受斤。跟隨明元帝征討四方。太武帝繼位後,名列八座之一,總管機要事務。出任安北將軍、邊關鎮將。始光元年(424年),聯合平陽王...
116 《周書.卷二十一.列傳第十三》:尉遲迥,字薄居羅,代人也。其先,魏之別種,號尉遲部,因而姓焉。父俟兜,性弘裕,有鑑識,尚太祖姊昌樂大長公主,生迥及綱。 117 《全後周文.卷十一》:父願,使持節、大都督、徐州諸軍事、徐州刺史、平陽縣開國公,食邑四千戶。少年習象,多見兵書,澆沙聚石之營,卻日橫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