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專制主義的政治學分析》是王義保創作的政治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2年8月。
該書運用馬克思主義政治學的基本理論,以典型的中國古代社會的歷史制度為依據,以邏輯的、比較的分析方法探討中國古代專制主義政治現象及其規律。該書指出,專制主義一定時期內在促進經濟發展、維護疆土統一、民族融合過程中確實曾發揮過重大作用,但禁錮思想以扼殺生機,激化矛盾招致動盪,阻礙政治發展,是專制主義制度不可避免的惡果。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中國古代專制主義的政治學分析
- 作者:王義保
- 類別:政治學著作
- 字數:228千字
- 首版時間:2012年8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首先從理論上界定中國古代專制主義的概念,然後理清中國古代專制主義存在和發展的政治基礎,探討中國古代專制主義政治權力的結構,展現這種專制主義政權的運行方式,最後分析中國古代專制主義政治發展的危害,明確在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中,必須徹底消除中國古代專制主義的殘餘影響,才能實現中國人民公平正義、安居樂業的和諧社會。
作品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專制主義的基本概念 第三章 專制主義的政治基礎 | 第四章 專制主義權力結構 第五章 專制主義權力運行方式 第六章 專制主義的影響與作用 |
創作背景
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封建專制主義,消除古代專制主義殘餘因素在當代社會的影響。民主的建構離不開專制的解構。從政治學的視角,理清專制主義的基本概念,認識中國古代專制主義存在的政治基礎,剖析專制主義權力的結構與機理,明確專制主義權力運行方式,理解專制主義的危害,對於堅決抵制與徹底消除古代專制主義殘餘影響,推動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具有重大的理論與現實意義。基於此,《中國古代專制主義的政治學分析》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該書重要觀點有:①世間統治者都必須對自己的統治秩序給出令人滿意的合法性解釋,否則單純的暴力控制使得秩序難以為繼。特殊的政治生態是中國古代專制主義存在的基礎。君權神授是專制主義統治權力的合法性來源,德運天象、宗教儀式、神秘信物等因素是專制權力獲得權威的重要途徑,儒家主流意識形態為專制主義權力提供了強有力的合法性辯護。家國同構的宗法社會為專制主義權力的統治提供了便利,忠孝為本的政治文化規範和誘導著人們的政治行為,實現了專制主義政治秩序的穩定與發展。暴力構築了專制主義統治的強大屏障,依靠暴力成為專制主義政體保存自己的原則。特殊的政治環境奠定了古代專制主義的統治基礎,也是中國古代專制主義社會得以長期延續的重要原因。
②迥異於西方君主權力結構的特點,中國古代專制主義政治權力具有特殊的權力結構。在歐洲絕對主義國家時期,世俗最高權力名義上掌握在君主手中,但君主權力在行使過程中受到封建貴族、教會、等級會議、自治城市以及法治傳統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而中國古代君主居於權力結構的核心地位,完全占據了國家最高政治權力。君權至上,權力行使取決於君主個人意志,君權無邊,君主權力在組織和制度上沒有任何的限制。在君權至上的政治思想與實踐影響下,形成了君權之下的“輔助決策、執行、監察”橫向權力分工模式。在占主流地位的“大一統”政治觀念支配下,國家縱向權力體制形成了中央高度集權的結構模式,適應了古代專制主義政治統治的需要。特殊的專制主義權力結構形成了專制統治較為穩定的發展趨勢,穩定的權力狀態化為一種傳統力量,進一步加強了專制政治權力自身的合法性。
③政治權力的價值在於建立與維護一種有效的公共秩序,而這並不意味著任何一種穩定的公共秩序都是符合人性的或者能夠推動政治發展走向文明。專制主義一定時期內在促進經濟發展、維護疆土統一、民族融合過程中確實曾經發揮過重大作用,但禁錮思想以扼殺生機,激化矛盾招致動盪,阻礙政治發展,是專制主義制度不可避免的惡果。不受限制的君主權力一旦與契合專制制度的儒家思想相結合,獨立的人就消失在了專制統治秩序之中。缺乏合法反對的專制權力在古代社會中支配一切,喪失制度化競爭的權力不斷走向僵化與腐敗。專制王朝的制度性腐敗日益蔓延,君主揮霍無度,官僚貪污腐敗,饑荒災禍頻繁,貧民起義此起彼伏,專制社會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不斷的衝突與動盪之中。然而,中國古代社會在強大的專制主義權力籠罩之下,形成了封閉運轉的系統,間或出現的社會動盪或朝代更替並沒有改變權力系統的性質與結構,專制主義制度下的政治發展陷入了無可逾越的泥沼。
出版信息
書名 | 出版時間 | 出版社 | ISBN |
---|---|---|---|
《中國古代專制主義的政治學分析》 | 2012年8月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978-7-5161-1342-4 |
作者簡介
王義保,1974年生,江蘇省豐縣人,吉林大學行政學院博士研究生畢業,中國礦業大學副教授,博士生導師,曾在《政治學研究》《社會主義研究》等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20多篇,其中多篇論文被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