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曉二首

將曉二首

《將曉二首》是唐代詩人杜甫的作品之一。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將曉二首》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五言律詩
  • 作者:杜甫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將曉二首
其一
石城除擊柝,鐵鎖欲開關。
鼓角悲荒塞,星河落曙山。
巴人常小梗,蜀使動無還。
垂老孤帆色,飄飄犯百蠻。
其二
軍吏回官燭,舟人自楚歌。
寒沙蒙薄霧,落月去清波。
壯惜身名晚,衰慚應接多。
歸朝日簪笏,筋力定如何。

作品注釋

【鶴注】此當是永泰元年冬雲安作。
其一
石城除擊析①,鐵鎖欲開關。鼓角愁荒塞,星河落曙山厚祖。
巴人常小梗②,蜀使動無還。垂老孤帆色③,飄飄犯百蠻④。
(此詩,曉發雲安而作。上四將曉景事,下四將曉心緒。析方靜而鼓角又鳴,門將啟而星河已沒,此曉時聞見者。巴蜀不安,以致孤帆早發,所謂“干戈連解纜”也。)
①《水經》:江察臭駝乘水徑臨江縣南,左徑石城南。《巴漢志》:朐縣山有大小石城,漢胸,唐雲安也。《易》:“重門擊柝。”
②黃鶴曰:“巴人常小梗”,謂上元間劍南東川節度兵馬使段子璋反,伏誅;寶應初劍南西川兵馬使徐知道反,伏誅;明年劍南西山兵馬使崔旰反,殺成都節度使郭英乂。
③【黃生注】帆色,即行色。
④夔為楚地,本屬蠻方。《唐書》:諸蠻羈縻州九十二,隸戎州都督府。
其二
軍吏回官燭①,舟人自楚歌②,寒沙索薄霧,落月去清波。
壯惜身名晚,衰慚應接多,歸朝日簪飭,筋力定如何③。
(此章,敘景言情,亦四句分截。上四,乃發船時所聞見者。下截仍嘆垂老意。壯字、衰字,微讀,言追恩壯年,惜身名已晚,今當衰老,慚應接徒多。縱使歸朝,正恐筋力難堪耳。前章寫岸上之景,此章寫舟前之景。前章嘆留滯南方,此章欲還歸北闕也。)
①官燭,官府之燭。黃庭堅曰:巴抵為揚州刺史,與客坐暗中,不燃官燭。
②《史記·項羽紀》:“聞軍中四面皆楚歌。”
③沈慶之詩:“朽老筋力盡,徒步寒腳拜歸南國。”

作者簡介

將曉二首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詩中嘗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義)。杜審言之孫。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後期,舉進士不第。漫遊各地。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李白相識。後寓居長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貧困,逐漸接近人民,對當時生活狀況有較深的認識。及安祿山軍臨長連地歸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後逃至鳳翔,竭見肅宗,官左拾遺。長安收復後,隨肅宗還京,不久出為華州司功參軍。旋棄官居秦州,未幾,又移家成都,築草堂於浣花溪上,世稱“浣花草堂”。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參謀,武表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晚年舉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照紙邀院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轎舉協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繼承《詩經》以來注重反映社會現實的優良文學傳統,成為古代詩歌藝術的又一高峰,對後世影響巨大。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遙束棕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