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頻容性耦合電漿放電中電非對稱效應機理的研究

射頻容性耦合電漿放電中電非對稱效應機理的研究

《射頻容性耦合電漿放電中電非對稱效應機理的研究》是依託大連理工大學,由張鈺如擔任醒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射頻容性耦合電漿放電中電非對稱效應機理的研究
  • 依託單位:大連理工大學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張鈺如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針對下一代450 mm,16/14 nm的晶片刻蝕工藝,如何能夠在較高的刻蝕率下,實現均勻的各向異性刻蝕,是制約微電子工業發展的關鍵問題之一。由於能夠在對稱結構放電中,實現對轟擊到基片表面的離子通量和離子能量的獨立控制,電非對稱效應被廣泛地套用於大面積電漿刻蝕工藝中。本項目將針對實際工藝中使用的複雜反應性氣體,建立一套多場耦合模型。通過二維流體力學模擬的方法,系統地研究電非對稱效應對電漿特性的影響,以及當高次諧波存在時,電磁效應與電非對稱效應的相互作用和二者對放電過程,尤其是電漿均勻性的影響。此外,通過改變放電氣壓、電壓波形、腔室結構等參數,重點考察不同放電條件下,電非對稱效應對離子通量和離子能量的獨立控制,為實現大面積均勻刻蝕提供最佳化方案。最後,將模擬結果與實驗診斷相比較,進一步驗證模型的可靠性。

結題摘要

在實際的電漿工藝過程中,為了實現對離子通量和離子能量的獨立控制,電非對稱放電受到了人們越來越廣泛的關注。本項目採用自主開發的二維流體力學模型,耦合麥克斯韋方程組,系統研究了電非對稱放電的特性。研究結果表明,隨著驅動電壓諧波次數的增加,諧波之間的相位差對直流自偏壓的調控作用有所不同。當放電由8次連續諧波驅動時,直流自偏壓隨相位差的變化周期為2π,且自偏壓的極正值出現在θ1 = 3π/2時。由於在連續諧波驅動放電中,最高次諧波的頻率處於甚高頻的範圍,因此電磁效應也會對電漿特性,尤其是徑向均勻性產生影響。在電磁效應和電非對稱效應的共同作用下,當相位差從0增加為π時,電漿密度逐漸從邊緣高的分布變為均勻分布。當相位差增加為3π/2,電漿密度的最大值再次向邊緣處移動。不同的放電條件下,相位差對電漿分布的調控作用是不同的。當相位差為7π/4,電壓幅值為33.3 V時,由於駐波效應較為顯著,電漿密度的最大值出現在放電中心處。隨著電壓幅值的增加,電漿密度上升,趨膚效應變得顯著。因此,當電壓幅值為55.6 V時,電漿的徑向分布較為均勻。隨著電壓幅值進一步增加為100 V,電漿密度的最大值出現在徑向邊緣處。此外,在本項目中還系統研究了低頻功率對電漿均勻性的影響。當高頻頻率為60 MHz時,隨著低頻功率增加為300 W,刻蝕率的均勻性得到顯著改善。最後,通過將模擬結果和實驗測量值進行比較,驗證了模型的可靠性。本項目的研究成果,有望為大面積刻蝕工藝的最佳化,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