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下站遺址

寶雞下站遺址是當前國內發現的先秦至西漢時期性質最為明確、延續時間最長、保存最為完整的國家祭天遺存,入選2023年陝西六大考古新發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寶雞下站遺址
  • 地理位置:陝西省寶雞市
  • 所處時代:秦漢
  • 占地面積:230000 m
歷史沿革,考古意義,

歷史沿革

寶雞下站遺址位於陝西省寶雞市陳倉區磻溪鎮下站村,地處秦嶺北麓渭河南岸的台塬之上。遺址總面積約23萬平方米,共發現祭祀坑1400餘座。2020年至2023年,經國家文物局批准,中國國家博物館、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寶雞市考古研究所、陳倉區博物館組成聯合考古隊,對下站遺址進行了3次主動性考古發掘,清理灰坑數十座、半地穴房址3座、各類祭祀坑99座。祭祀坑按形制和坑底埋藏物的不同可大致分為長條形祭祀坑、長方形祭祀坑和洞室祭祀坑3大類。
除玉人、玉琮、玉璜祭祀玉器組合及大量金、玉、銅質車馬器,銅弩機、箭鏃等兵器外,寶雞下站遺址還出土了玉圭、玉璧殘件、玉璋殘件等其他玉器和“密”字陶文陶片、錢幣、鐵質農具以及雲紋瓦當、文字瓦當、磚瓦等建築構件。

考古意義

畤祭是秦代的祭祀傳統。秦漢兩代在雍地先後設立五畤進行祭祀,史稱“雍五畤”。寶雞下站遺址的祭祀遺存數量龐大、內涵豐富,與雍五畤之一的密畤在位置上有唯一對應性。遺址出土的“密”字陶文,進一步明確了下站遺址即為密畤所在地。密畤於公元前672年建立,西漢末年被廢,前後延續使用時間長達600餘年。寶雞下站遺址作為當前國內發現的先秦至西漢時期性質最為明確、延續時間最長、保存最為完整的國家祭天遺存,為研究此階段祭天禮制及其演變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