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陀禪寺

寶陀禪寺

寶陀禪寺 位於招寶山巔威遠城內,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浙江總督胡宗憲命所部去海島征剿時把該寺遷來鎮海,並由胡宗憲和都督盧膛鎮、知府張丁知縣宋繼祖等捐出部分資金,加上僧侶十方募化所得,於招寶山頂建起了“寶陀禪寺”。普陀山寺院復興,各方香客又多去普陀山朝拜,然而寶院寺的香火併未間斷,尤其是每年夏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觀音誕生、出家、成道之日,善男信女上寶陀寺禮佛者仍絡繹於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寶陀禪寺
  • 外文名:Baotuo Temple
  • 地理位置:北侖區招寶山
  • 別名:補院
  • 建築年代:1557年
  • 文保級別:北侖區級
寶陀禪寺原建梅岑山(即今普陀山)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寺院遭倭寇破壞。1557年浙江總督胡宗憲遷寶陀寺於北侖區招寶山,故寺又名補院。寶陀寺香火歷來甚盛,尤以觀音道場著稱。每逢夏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觀音誕生、出家、成道之日,善男信女上招寶山禮佛絡繹於道.觀音佛像經歷代遷移重塑,仍保持唐代造像特徵,觀音戴毗盧帽,稱“毗盧觀音”。
寶陀寺幾經毀修,解放初尚有大殿三進(天王殿、羅漢堂、圓通寶殿)及僧、客房數十間。1965年維修一次,後天王殿、羅漢堂廂房拆毀作他用。1981、1985年省、縣兩次撥款30餘萬元,整修圓通寶殿,重塑佛像,重建觀音閣,召僧尼上山照管寺產,開放佛寺。1981年列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有寺僧9人,奄尼1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