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積山

山分南北兩峰,中間低回,遠看象個馬鞍,山上樹木繁茂,鬱鬱蔥蔥。山東北面懸崖峭壁,十分險峻,它與寶華山南北相對。每當雨過初晴,諸峰嵐煙縈繞,披霞戴霧,稱為“桂嶺晴嵐”,為桂林八景之一。山北有寶積岩、華景洞、華景塘。華景洞附近曾建有岩光亭、鐵佛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寶積山
  • 概述:山分南北兩峰,中間低回
  • 位置:安徽省馬鞍山市採石鎮北
  • 海拔:208米
簡介,歷史沿革,景色特點,

簡介

道教名勝位於安徽省馬鞍山市採石鎮北。相傳舊時山上出產青綠寶石,故而得名。傳說宋代有一民女曾修煉于山。後功德圓滿,騎鶴仙去,於是時人便將山南的一座小茅庵改建為白鶴觀,觀內香火歷來由道士掌管,歷代屢毀屢建,今已不存,唯留遣跡。山頂舊時尚有真武殿一座。

歷史沿革

寶積山為城北勝境。唐代稱龍盤崗,在疊彩區政府西北。其名最早見於明正德年間鐫刻于山麓的篆體“寶積山”三字,是因山上奇石累累,似無數珍珠寶石堆積而成,故名。與疊彩的四望山隔中山北路相對峙,海拔208米,相對高度58米,長350米,寬120米。山體面積7.75公頃,呈蟠龍狀。
北宋前,城池北門建在寶積與四望山間,山上築有城牆,“城壁峻峭,皆斬崖火之”,有“鐵封雲鎖“之譽。元代在山上建武侯祠,通稱孔明台,寶積山也被稱作孔明台,明萬曆二十三年(1595)移至南麓,清康熙間又重建於山頂。後毀於抗日戰爭烽火。

景色特點

洞口朝北,裡面是一個寬闊的洞府,據傳宋代蔣卓道人曾隱居在此。他擅長詩文,醫道高明,人稱“詩翁”。洞深5、6丈,平坦敞朗,曲折深幽,可達孔明台。登台遠望,前後左右為華景塘、桂湖、灕江、八角塘所拱,四周則觀音、鸚鵡、疊彩、獨秀、騮馬、老人諸山環繞。唐宋時已成游賞勝地,壁間有宋明以來石刻10餘件。1979年5月,在寶積岩內發現距今約3萬年前人牙化石兩枚、動物化石和打制石器等。寶積山不僅是旅遊勝地,也是文物薈萃之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