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應縣博物館

寶應博物館一般指本詞條

寶應縣博物館是一座綜合型地方歷史文化類博物館,陳列面積1000平方米。館藏珍貴文物4000多件,其中尤以陶瓷器書法繪畫拓片為特色。藏品體量及檔次,在江蘇省內同類型博物館中居於領先地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寶應縣博物館
  • 類別:歷史文化
  • 開放時間:9:00-11:00,2:30-4:30
  • 地點:寶應縣安宜東路89號
  • 竣工時間:1958年
  • 館藏精品:北宋松煙墨墨錠,
簡介,所獲榮譽,歷史沿革,館藏文物,

簡介

該館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3400平方米,可想夜踏供展覽面積1000平方米,文物庫房200平方米,由主樓(四層)和附屬建築組成。分別設寶應歷史文化概覽陳列室、秦漢隋唐陳列室、宋元明清陳列室、書畫陳列室。該館歷年承辦的主要展覽包括的蝴蝶標本展、恐龍化石展、海洋生物展、民間拓片展、航空模型展等。寶應博物館新館開工於1998年,建築總面積5000平方米,建築色調和局部元素取材於漢代射陽九里一千墩墓葬群中的出土漆器圖案,建築採用中國古代傳統的古樸厚重的灰色大門,左右立有仿華表危疊擊式樣的柱子,左柱懸掛著名書法家沈鵬題寫的館名豎匾,字跡龍飛鳳舞,遒勁有力。主體建築為一高大的仿古式建築,高而斜長的台階梯道,直通二樓,入口門廳處立有四根銀色圓柱,於典雅中顯出雄偉,在獨特中透出氣勢。整個建築把傳統文化和時榜霉代精神巧妙地融為一體,在地方博物館建築中堪稱典範。

所獲榮譽

2020年12月,入選第四批國家三級博物館名單。

歷史沿革

寶應縣博物館創建於1958年秋,0原址在葉挺路工人文化宮後,由此開始了它的發展之路。
1960年10月寶應博物館與寶應縣文化館、寶應縣圖書館合署辦公,博物工作由縣文化館兼管,在此期間,寶應博物館由小到大,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1980年初,縣圖書館從縣文化館分出,獨立建制,文博工作劃歸縣圖書館管理。
1997年初寶應博物館新館開工建設,館址位於縣城安宜東路89號。
2001年6月28日,建成並對外開放。館名“寶應博物館”系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沈鵬題寫。
2001年6月28日,寶應博物館新館落成並正式對外開她請習元放。基本陳列是定名為“安宜春秋”,集中反映蘇北里下河地區歷代藝術發展的概貌。
從2007年10月1日起,博物館正式對公眾實行免舉項遷費開放。同年,經過重新設計遙敬捉,基本陳列改名為“寶地流韻”,分為三部分陳列,寶應歷史文化概覽陳列室分“江淮寶地、建置紀要、縣域史略、古邑人傑、寶地勝跡、千古精粹、珍寶擷英”七個單元對主題做了全面詮釋。其餘兩室將先秦隋唐時期和宋元明清時期的重點內容突出表現,具有寶應歷史特色的館藏和出土文物組合展示,更加豐富了寶應歷史文化的內涵。增設的“中國第一牙”古象牙化石的陳列及“古邗溝十三變”多媒體卡通片展示是展覽的亮點,此外,新布置的史前寶應人生活場景以及古街古巷、運河碼頭復原再現了歷史,給觀眾以身臨其境的感受。
2008年度,博物館實施了展示服務水平提升工程,著整芝承章力打造精品陳列,在原有兩個文物陳列展廳的基礎上增設了序廳。展廳重新裝潢,版面重新設計,文物重新布展,並採用多媒體手段,拓展了展示內容和空間。三樓開設了書畫及非遺臨展廳。
2009年11月15日,寶應縣博物館由國家A級旅遊景區升格為AA級旅遊景區。
2010年7月20日—8月10日,寶應縣博物館增加定級文物計75件,其中一級文物3件。

館藏文物

寶應博物館現有藏品總數4000多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3件,國家二級文物14件,國家三級文物近300餘件,歷代拓片1000多件。藏品的類別為:玉石、陶器、瓷器、金屬器、竹木牙器、字畫拓片、石刻、貨幣、革命文物。有專人對庫房進行抽濕、排風調節監控。近年博物館分批對藏品進行修復保護。

館藏文物

寶應博物館現有藏品總數4000多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3件,國家二級文物14件,國家三級文物近300餘件,歷代拓片1000多件。藏品的類別為:玉石、陶器、瓷器、金屬器、竹木牙器、字畫拓片、石刻、貨幣、革命文物。有專人對庫房進行抽濕、排風調節監控。近年博物館分批對藏品進行修復保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