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疾是漢語辭彙,拼音kuān jí,出自《周禮·地官·大司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寬疾
- 拼音:kuān jí
- 釋義:使病者寬心,安於養病
- 出處:《周禮·地官·大司徒》
《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保息六,養萬民:一曰慈幼,二曰養老,三曰振窮,四曰恤貧,五曰寬疾,六曰安富。”
居養與寬疾之政,是指北宋、南宋時期創辦的居養院、安濟坊,養濟院、安樂廬之類的設施,其以“恤貧療疾”為目的。《宋史·食貨志·賑恤》雲:“水旱、蝗螟、飢疫之災,治世所不能免,然必有以待之……宋之為治,一本於仁厚,凡賑貧恤患之意,視前代尤為切至。
《唐會要》卷四十九:國家小慈。殊乖善政。伏望罷之。其病患人。令河南府按此分付其家。 會昌五年十一月。李德裕奏雲。恤貧寬疾。著於周典。無告常餒。存於王制。國朝立悲田養病。置使專知。開元五年。宋璟奏悲田乃關釋教。此是僧尼職掌。不合定使專知。元宗不許。至二十二年。斷京城乞兒。悉令病坊收管。官以本錢收利給之。
《大學衍義補》 卷一三:大司徒以保息(謂安其民而使之蕃息)六養萬民,一曰慈幼(謂愛幼小),二曰養老(七十養於鄉),三曰振窮(閔其無告),四曰恤貧(助其不給),五曰寬疾(略其事任,保其正命),六曰安富(平其徭役,保其常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