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燈籠

寫燈籠

“柴胡,竹絮,枳殼,破舊張紙防風,生地不可無,熟地無也可。”這文字乍讀像是醫家術語,其實這是一則潮汕賦體謎,謎面將潮汕地區隨處可見的燈籠,從其構造和作用一絲不漏地描繪出來。在潮汕地區,元宵節或春社日,大多家庭都要提著冠有自己姓氏和燈號的燈籠到當地王公宮(也稱地頭爺)返燈,因燈與丁同音,所以迷信的人希望在新的一年裡,家裡人丁能夠返頭換面,更上層樓,還有一些人家每逢婚喪喜慶,門前也要掛燈籠。一些祠堂和宮廟,一年四季,燈籠長掛。由於舊時燈籠在潮汕地區使用普遍,所以便有寫燈籠這一行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寫燈籠
  • 寫表示:燈籠鋪
  • 有哪些掛燈籠:祠堂和宮廟
潮汕寫燈籠,潮汕燈籠模,相關故事,寫的內容及現狀,

潮汕寫燈籠

舊時潮汕各地集市中的門店前掛滿了各式各樣的燈籠,其中往往有一支製作特別,上書一個“寫”字,這便是燈籠鋪。燈籠鋪往往鋪前坐著一位上年紀的老者,戴著一雙老花眼鏡,兩腕套上布制或草制的腕套,手拿著一支筆毫將盡的禿筆(毛筆接觸竹製的燈籠,筆鋒很容易損掉),一點一划、顫顫抖抖慢慢地寫著,或者在重刷那些點劃線條不到位的字。寫燈籠者要粗通文墨,書法過得去,懂各姓氏燈號以便隨時能給顧客提供。所謂的燈號就是各姓氏創姓之初的封地地名,或是皇帝對其先人封贈、褒讚的官銜或美譽。如林姓的西河舊家,西河是比干公的封地食邑。另有九牧世家,則以一朝出了九個州牧之榮。

潮汕燈籠模

潮汕燈籠模,也稱燈籠殼,常見的有冬瓜形,葫蘆形,還有柿餅形的,這些燈籠殼是竹篾編的,大都是從竹器店買來後貼上絲紙,寫字後再擦桐油。不同造型的燈籠在用法上也有講究,冬瓜形的是普通人家所用;葫蘆形是舊官府的巡城燈籠;圓形的一般掛在祠廟門前。舊時一些大戶人家喪考妣,寫上“慈”、“嚴”和死者享年,白底藍字,沒有擦油,掛在門前。所以在潮汕一些地方嘲諷吝嗇的人就說“你的燈籠經到無擦油”。

相關故事

在潮汕地區,還流傳著一個與寫燈籠有關的故事:明朝,揭陽寮東村有一個常來往縣城的李船大,村民需要燈籠常托他去買。有一天,李船大的祖祠要張掛燈籠,便叫李船大去買。寫燈籠者問:“船大,燈籠要寫上什麼字?”船大以為鋪主是老關係,便說:“自己祖祠用的,你知知。”不料鋪主欺船大不識字,捉弄他,便在燈籠上寫了“知知”二字。船大提著燈籠往回走,行人莫不注目。有好事者問:“兄台貴府何處?”船大說“寮東”。於是“寮東燈籠———知知”這句歇後語便流傳下來。

寫的內容及現狀

潮汕燈籠除了寫上各姓氏和其燈號外,還要寫上“千子萬孫”、“長命富貴”、“財丁興旺”等吉祥語,又燈與丁同音,寫燈籠者在潮汕地區大多被認為是給人家贈丁贈福,而對自己“折福”,如果不是受生活所迫,一般的讀書人是不願意從事這種職業。如今,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思想觀念的更新,用燈籠的傳統已經逐漸淡化,所以從事寫燈籠這種行業者也與日俱減,現在汕頭市區域內寫燈籠的已寥寥無幾,據我所知,僅潮陽區的貴嶼、澄海區的隆都和金平區的?江等幾個街道鎮有操寫燈籠這個行業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