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成概況
寧都黃雞產於江西省寧都縣。產區屬紅壤丘陵地帶,氣候溫和,日照充足,無霜期長,雨量充沛,盛產稻穀、紅薯、大豆等,素有“贛南糧倉”之稱。豐富的農副產品為寧都黃雞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歷史上畜牧業生產以養豬、養禽為主,農民養雞是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選種標準注重“三黃”(嘴黃、腳黃、毛黃)和體型偏小,經過長期選擇,逐步形成寧都黃雞。
分布
產於江西省寧都縣等周邊縣市。
保種方式
保種區和保種場保護(寧都黃雞原種場)。
數 量
2002年存欄達2 000萬隻。
主要特性
體型偏小,頭細腳細,嘴黃、腳黃、皮毛黃。公雞單冠,冠、髯碩大鮮紅。喙短寬,褐黃色,頸羽、鞍羽、鐮羽金黃色,背羽、翼羽深黃或紅黃色,胸、腹羽淡黃色。主尾羽黑色閃光。脛和爪橘黃色,脛內、外側有點狀紅斑,腳偏矮。母雞單冠直立,冠中等大小,冠、髯、耳垂呈鮮紅色。全身羽毛黃色。整個尾翼呈鴕背狀下垂而不上翹,為本品種外形特徵之一。成年雞體重公2100克,母1 350克。180日齡屠宰率:半淨膛率,公84.2%,母79.7%;全淨膛,公70.6%,母62.1%。開產日齡135~140天。年產蛋110~130個,蛋重45克,蛋殼以淡褐色為主,占78.8%,也有白色、褐色。
生產性能
產蛋性能
蛋形指數始產期為1.310,主產期為1.312,終產期為1.293。蛋殼厚度始產期為0.323毫米,主產期為0.316毫米,終產期為0.305毫米。
產肉性能
公母混合雛初生重31.09±1.64克,公雞1月齡體重230-300克,2月齡體重500-600克,3月齡體重800-200克。4月齡體重,300-1500克,5月齡體重1600-1800,6月齡體重2000~2200克;母雞1月齡體重180~220克,2月齡體重320~420克,3月齡體重700~900克,4月齡體重1 100~1 200克,5月齡體重1 300~1 400克,6月齡體重1500~1800克。公雞180日齡屠宰,宰前活重2090.50±91.36克,半淨膛率84.2%,全淨膛率70.6%;母雞118日齡屠宰,宰前活重1209.10±132.33克,半淨膛率79.7%,全淨膛率62.1%。
最近,江西農業大學等單位對寧都黃雞的肉質性狀進行了研究。測定結果表明,該雞的肉質優良,尤其是亞麻酸含量高,芥子酸含量低,肌纖維的直徑小,以及鮮味和甜味胺基酸含量高。與江西省其他雞種的性狀相比,該雞有著突出的優點。
繁殖性能
公雞開啼一般為80日齡,150日齡時有50%的公雞能順利接受人工采精,165日齡全部能夠產生正常精液。據1250隻母雞統計,開產日齡130—135天。產蛋高峰期出現在開產後第七周,產蛋率達65%~68%。產蛋率50%以上可維持5周左右。日產蛋量時間分布:上午10時前產蛋占全天的21%,10時至14時產蛋占全天的66%,14時以後的占13%。本品種選育程度不夠,
就巢性較強,一般產18~20枚蛋後進人就巢期,一次就巢時間20~30天。500日齡產蛋量110~115枚,每枚蛋重量:始產期(開產3~4周內)32.67 ± 1.62克,主產期(開產後5-40周)44.83 ± 2.28克,終產期(開產40周以後)52.98 ± 2.33克。採用人工授精配種,據61326枚蛋統計,種蛋受精率89.3%±4.31%,受精蛋孵化率87%±3.82%採用自然交配,春秋季受精率84.58%,人孵蛋孵化率70.18%,夏季、冬季則較低。表明採用人工授精技術配種可以提高受精率和孵化率。
種蛋合格率可達96%~97%,健雛率97.4%~98.5%,育雛率95%,育成率85%以上。
養殖技術
養殖特點
三黃雞是由優良地方品種經雜交培育而成的優質肉雞品系,從外觀上看具有黃色的羽毛、黃色的皮膚、黃色的腿脛等特徵。與白色羽毛的肉雞相比,三黃雞的生長速度要慢一些,飼養周期要長一點;但三黃雞的肉質細嫩、皮薄、肌間脂肪適量、肉味鮮美,所以在市場上受到消費者的歡迎,價格也高一些。
飼養方式
三黃雞的飼養方式主要有地面厚墊料平養、網上平養兩種。
1、地面厚墊料平養的方式:地面厚墊料平養的方式就是在雞舍內的地面上鋪設10厘米左右厚的墊料,雛雞從入舍飼養到上市出售一直生活在上面。這是目前最普遍採用的一種飼養方式。地面上的厚墊料要求乾燥鬆軟、吸水性強、不霉變。常用的墊料有刨花、鋸末、稻殼及鍘成3-6厘米長的麥秸、稻草和玉米秸。這幾種墊料以混合使用為好。厚墊料平養方式的優點是簡便易行,設備投資少,殘次品率低;缺點是肉雞易感染腸道疾病和球蟲病,會增加藥品的費用。
2、網上平養的方式:就是在離地50-60厘米的高度上架設網架,用2厘米左右粗的圓竹竿或木條平排在網架上製成網床,上面鋪上塑膠網或鐵絲網,雞群就生活在網上。這種方法雖然設備投資較高,但由於雞糞落在地上,雞群不接觸雞糞,可顯著降低雞群的球蟲病、大腸桿菌病、慢性呼吸道病等疾病的發生率,減少醫藥費用,雞舍內環境容易控制,也節省了墊料的費用。
雞舍設備
1、雞舍:雞舍要求天棚、牆壁的保溫性能良好,地面要求為水泥地而且要稍微有一點坡度,這樣便於沖洗和消毒,雞舍的牆壁上要設有進出氣窗孔。
2、養雞的設備:養雞的設備包括保溫設備、飼養設備和光照設施三個方面。
保溫設備有:火爐、保溫傘、紅外線燈。
飼養設備有:料盤、料桶和飲水器。料盤是供1~8日齡的雛雞開食時使用的,每80~100羽雞提供一個;9日齡以後逐步地更換為料桶,懸吊式料桶的直徑為38厘米,每100羽雞需3個懸吊式料桶。
飲水器式樣有手提式和吊掛式兩種,1~8日齡的雛雞用手提式的飲水器,容量為0.5千克,每70~80羽雞需要一隻;9日齡後更換較大的中型飲水器,容量2千克,每70~80羽雞提供一隻;如果用吊掛式自動飲水器,每125羽雞配置一個;如以自動飲水槽供水,每羽雞應占飲水位置為2厘米。
光照設施:每20平方米安裝一個帶燈罩的燈頭,每個燈頭準備40W和15W的燈泡各一個。1~6日齡用40W燈泡,7日齡後用15W燈泡。
護圍:育雛初期(1~7日齡)為防止雞遠離熱源而受涼,在保溫傘周圍可用厚紙板或蓆子圈起,護圈高15厘米,與保溫傘邊緣的距離為70~150厘米。護圍從第3天起逐漸擴大,第7天即可撤除。
飼餵技術
1、充足的飲水
水是三黃雞必不可少的營養物質之一。在整個飼養過程中,雞的飲水量大約是採食飼料量的2-3倍,氣溫愈高飲水量愈多。充足而符合衛生標準的飲水供應是肉雞飼養成功的重要保證。
雛雞入舍後,先要用人工引導雛雞飲用20℃左右的含糖量5%的糖水,雛雞飲水2~3小時後才能開食。第一周內雛雞飲用水的溫度應在20℃,而且可以加入一定量的可溶性維生素,如速補---14、電解多維等等。飲水器數量要夠用,並且要擺放均勻。飲水器的高度也應該隨著雛雞的生長逐漸調整,使飲水器的邊緣與雞背保持相同的高度,防止飲水外溢、保持墊料的乾燥,飲水器要保持清潔,每天要清洗和消毒1~2次。
2、豐富的營養
三黃雞的生長需要豐富的營養,飼養三黃雞的飼料一是要求營養成分齊全,任何微量成分的不足或缺乏都可能出現病態反應;二是要求高能量、高蛋白質;三是要求飼料里的各種營養比例配合恰當。
三黃雞飼養一般分為2個階段,0~28日齡稱為育雛階段,29日齡~上市稱為育肥階段,所以三黃雞的飼料供應也要分為2個階段,育雛階段飼料一般用粉料或加工成碎粒,育肥階段飼料最好用顆粒飼料。
三黃雞的飼餵採用自由採食方法。在1~3日齡,為了讓雛雞儘快學會採食,每隔2~3小時餵料一次;4~28日齡每隔4小時餵料一次;29日齡後每日加料4次。多次投料可以刺激雞的食慾,增加雞的採食量。每次給料時要控制給料量,使每隻雞能吃飽,還有少量余料,給料過多會被雞啄出料桶造成浪費。
1~7日齡的雛雞用開食盤飼喂,7日齡以後要逐步改為用料桶飼喂,12日齡後完全用料桶飼餵。料桶的高度要隨著雞的生長速度而調整,保持與雞背同一水平,以免啄出飼料。料桶必須保證夠用而且分布要均勻。在由小雞料轉換為育肥料時,要用5天左右的時間逐漸更換,不能突然改變。飼養人員應每天準確記錄餵料量。
3、良好的環境
三黃雞1-2日齡所需溫度為32~34℃,此後每過一周環境溫度可下降3℃,到5周齡後環境溫度以20~21℃為宜,最低不得少於16℃。在育雛期,雞舍內溫度每天可上下波動1~2℃,造成適當的溫差,可以刺激食慾,提高採食量,促進雞的生長。
育雛第一周,雞舍內保持56~70%的稍高濕度,防止雛雞脫水,影響健康和生長;兩周后雞舍內濕度控制在55~60%。通過加強通風,避免飲水器漏水,防止墊料潮濕等措施,保持舍內的乾燥。
要注意雞舍的通風換氣,及時排除雞舍內污濁空氣,雞舍內氨氣量不應超過20ppm,也就是以人聞了不感到刺鼻為標準。要解決通風換氣和保溫這一對矛盾,通常1~2周齡時以保溫為主,適當注意通風,必須防止冷空氣直接吹到雛雞身上。3周齡開始要逐漸增加通風量和通風時間,5周齡後應以通風為主。
4、適當的光照
飼養三黃雞需要適當的光照,其目的是延長採食時間,增加攝食量,加快生長速度。通常1~2日齡用24小時光照,3日齡後每天光照23小時,夜間關1小時保持黑暗,使雞能適應突然停電時的環境變化,防止引起雞群堆集死亡。光的亮度在育雛期的第一周要強一些,每平方米地面2~3W,第二周后的每平方米0.75W,防止過分活動或發生啄癖。有條件的也可採用1~2小時光照,2~3小時黑暗的光照方式。並且需要注意觀察雞的行為精神、採食、糞便、呼吸等狀態,發現有異常情況時、要查明原因,及時採取措施。
5、適當的密度
要保證每隻三黃雞在不同生長階段都占有必要的地面面積,使其自始至終保持適宜的密度,這是三黃雞飼養成敗的一個關鍵。"飼養密度"這一概念包含著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每平方米麵積養多少羽雞;二是每羽雞占有多少食槽位置;三是每羽雞有多少飲水位置。這三個方面缺一不可。
三黃雞的飼養密度通常以出售時的每平方米載雞數來計算。採用地面厚墊料平養方式時飼養密度為每平方米11~14羽,採用網上平養方式時飼養密度為每平方米14~16羽。
提高產蛋量
產蛋量是三黃雞種雞育種、營養、飼養和管理技術等方面的綜合反映指標。任何一方面的不足都可能導致產蛋量的下降。在生產實際中,要保持三黃雞種雞的高產蛋量是不容易的。這也是各品種三黃雞種雞需要解決的科技難題。各地飼養三黃雞種雞的生產單位,普遍存在種雞產蛋量偏低的問題。
1、在生理因素方面,影響產蛋量有產蛋強度、性成熟期、抱性、冬休性和產蛋持久性五個因素。這些因素都是可以遺傳的性狀,也可以通過飼養管理技術加以改變。限制飼餵技術是科學研究和生產實踐所證明的改善雞的生理性狀、提高產蛋量的有效手段,所以要提高產蛋量,就必須實施好限制飼餵技術。抱性可通過人工方法改變。冬休性和產蛋持久性可通過育雛季節的選擇、人工光照等改變
2、產蛋量是雞的一個重要的數量性狀,與雞本身的生理狀況、遺傳因素、營養條件和外界環境條件有密切關係,從遺傳育種方面提高三黃雞種雞的產蛋量是十分有效和主要的技術手段。據測定,雞500日齡產蛋量的遺傳力為0.25~0.35。同時三黃雞產蛋量在個體間的差異性很大,如石岐雜雞的個體產蛋量從數十隻至277隻,通過不斷地選擇產蛋量高的許多個體組成核心群,從而逐步提高子代的產蛋量是完全可行的。石岐雜雞在1981年剛引進時的產蛋量僅100多隻,經過數代的選擇以後,產蛋量已提高到140隻左右。採用多元雜交育成的三黃雞品種,同樣在考慮肉用性狀的同時,應選擇產蛋量較高的品種或品系作祖代親本,雜交父母代母本的產蛋量才可能較高。
3、改善種雞群生活的局部環境條件是提高產蛋量的重要方面,包括想法將雞舍溫度控制或儘可能接近在15℃~25℃,減少各種因素的應激,提供舒適安靜的環境等。
4、飼料的營養條件是影響產蛋量的又一重要因素,必須滿足三黃雞種雞產種蛋所需要的各種營養成分和需要量,一般要求種雞產蛋期飼料的營養為粗蛋白17%~18%,代謝能10.89~11.62兆焦耳/公斤,鈣3.25%~3.50%,磷0.6%,有效磷0.4%,食鹽0.37%。
疾病防治
雞場的一般性衛生防疫措施
傳染病是由
病毒、
細菌、
真菌、
霉形體等
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其特點之一就在於病原微生物通過各種傳播途徑,在各個肉用雞個體之間相互傳播。所以,一種傳染病的發生,必定有它特定的病原微生物、傳播途徑和易感個體(對某種病原體具有易感性的雞)。
對傳染病的防治就是從這三方面著手,消滅病原微生物,切斷傳播途徑,提高雞的抵抗能力。雞場的一般性衛生防疫措施是從消滅病原微生物和切斷傳播途徑著手。大致包括如下幾個方面:(1)搞好日常的清潔衛生工作,減少病原體的滋生:日常的清潔衛生工作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管理措施。許多雞場,尤其是專業戶辦的雞場都不夠重視這方面的工作,以致帶來許多傳染病的流行。應注意搞好舍外的衛生,減少蚊子、昆蟲的滋生,減輕鼠害,經常滅蚊,滅鼠;搞好舍內的衛生,經常將飼料槽和飲水器等飼養工具洗刷乾淨J在肉雞出欄後,要及時將雞舍內外、牆壁四周和飼養工具洗乾淨,用藥物消毒後再用清水沖乾淨。
(2)隔離和封鎖:無論是雞生長正常還是發生了疫病,都要做好隔離工作,防止病原微生物的傳播。在雞場(舍)門口要設立消毒池,人員進出必須經過消毒池。非本場人員不得進入場內,本場飼養員進入雞舍要更換膠鞋和衣服。場內的工具和場外工具不能混淆使用,運送了雞苗和肉雞的器具不能進入雞場內。如發現病雞,應隔離飼養。
(3)消毒霉消毒措施包括對環境,工具的消毒和對病死雞的處理。在雛雞入舍之前,可用消毒藥物如福馬林、克遼林、來蘇兒、燒鹼等對雞舍、飼養用具進行消毒。運輸工具使用後也應消毒。除用消毒藥物外,;也可以採用陽光直接照曬,利用日光中的紫外線殺滅病原體。對病雞和死雞,不能髓便廢棄,應深埋或焚化。
(4)空閒雞含:由於許多人對雞舍的利用只是考慮提高雞舍利用率,加快資金周轉,或由於雞苗,肉雞進出場時間安排不當,擠占了雞舍必要的空閒時間,結果造成傳染病象接力賽跑一樣,一批傳給一批,疫病綿延不斷,損失十分嚴重。現代養雞業的一條重要飼養原則就是全進全出制。在有條件的雞場或專業戶,最好實行整個雞場飼養同一日齡的雞群,全進全出。在不能實現上述要求時,也應做到同一雞舍飼養同一日齡的雞群。雞群全部出欄、清潔消毒雞舍後,敞開門窗,讓雞舍空閒15天以上,使病原微生物失去易感個體和傳染媒介,同時受到自然界各種理化因素的作用而消滅,阻斷傳染病的接力傳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