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寧波路:黃浦區,靠近外灘。許多寧波人都曉得,上海有條“寧波路”,它處在市中心的繁華地段。它的命名並非隨意為之,淺探一下,可以看出不少名堂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寧波路
- 原因:為紀念溫州走過的光輝歲月
- 時間:2009年9月25日
- 機構:溫州市地名辦
簡介
背景
紀念
上海寧波路
先從南京路說起,滬上各馬路以它命名為最早。因上海開埠是根據道光二十二年(即1849年)《江寧條約》,江寧,外國人均稱為南京。以租界中最寬大之馬路,初次定名就叫“南京”。這與外國人紀念之意頗符。此端既開,其他的馬路都仿效了,多以中國著名的城市來命名。
這些路名,沿用至今。從東西方向來看,南京路以南的二、三、四、五馬路分別叫九江路、漢口路、福州路、廣東路。再朝南京路的北面算起,這三條馬路依次為天津路、寧波路、北京路。不難發現,上面提到的這些城市,多數是沿海沿長江的口岸,水路交通便利,貿易發達。其中福州、寧波為“五口通商”之地。近代寧波人對於上海的影響與發展,扯開去,就漫無邊際了。這裡且說上海曾經有過兩條“寧波路”。
19世紀中葉設租界後,上海同時有兩條“寧波路”。一條是公共租界的“寧波路”,它是公共租界用中國行政地名命名的馬路,即現在的寧波路,一般稱為“英租界”寧波路。另一條是法租界的“寧波路”,因那裡有個四明公所而得名,為示區分,又叫作“法租界寧波路”,也就是現在的淮海東路。
提到四明公所,略講幾句。從明末開始已有不少寧波人從海路進入上海。到了嘉慶二年(1797年),旅滬寧波人中的翹楚錢隨、費元圭、潘鳳占、王秉剛等人倡導,發起“一文願捐”的活動,旅滬寧波人每日輸送一錢,歷年積累,便在上海北門外,買了30多畝地皮。開始時,按寧波人的風俗辦理人身善後諸事,又逐年增建擴大。這是一頁不容淡寫的歷史。當年公所不僅是一府所組織的會館的典型,其規模的巨大,勢力的旺盛,可說在上海各同鄉會館中首屈一指。到了1849年,法租界建立,四明公所的地產全部划進租界。當時的法國人還不明白這四明公所到底是什麼機構,就把它叫作“寧波神廟”,把門前的那段路叫作“寧波路”了。
這是一塊與寧波人結下不解之緣的土地。1874年發生了上海史上“第一次四明公所血案”,它的導火線是就是租界當局的“越界築路”,要強行霸占公所土地,後經上海人和旅滬寧波人的反抗,才不再侵犯四明公所。但到了1897年時,法租界又找藉口強行拆除四明公所,製造了“第2次四明公所血案”。上海的寧波人和上海市民又一次與法租界展開了堅決的鬥爭。法租界又一次保證不再侵犯四明公所地產。
一百幾十年過去了,現在申城許多地方推倒重來,而四明公所的門樓不但保留下來,而且更為鮮明突出了。門樓磚牆新塗了紫紅色,門匾上從左至右鐫刻著“四明公所”四個字,為蒼勁有力的魏碑體,添了金色,牆上有一方漢白玉銘牌,註明是上海人民反抗外來侵略者的英勇史跡之地。看看這拱型的老弄堂門樓,再抬頭望附近的一幢幢高樓,會給你一種穿越時空的神秘感覺。
回到今天的“寧波路”,它在南京路步行街的旁邊。記得那裡曾有個露天小菜場,許多的弄堂石庫門。這條路名已命名了一個多世紀,作為寧波人,經過此路,倍感親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