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通志社會卷(二十三)》是2010年方誌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寧夏通志編纂委員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寧夏通志社會卷(二十三)
- 作者:寧夏通志編纂委員會
- 類別:地方志
- 出版社:方誌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年07月
- ISBN:9787802387423
- 編纂人員:張萬壽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一、本卷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寧夏通志》總體編纂要求,注意突出地方、民族和時代的特點。 二、本卷遵循《寧夏通志·凡例》,篇下設章、節、目,部分目下設子目層次,橫排門類,縱述史實。紀事、限外紀要採用編年體和紀事本末體。全書以志為主體。
作品目錄
封面
寧夏通志
寧夏回族自治區地方志編審委員會
寧夏通志編纂委員會
《寧夏通志·社會卷》編纂領導小組
圖片
寧夏回族自治區行政區劃圖
寧夏回族自治區方言分布示意圖
二牛抬扛。
民國時期農民在浪稻。
傳統的板築形式——打土牆。
昔日農村的打麥場。
同心縣王團鄉農民人工汲水方法。
南部山區農民曾用牲畜馱水。
南部山區居民打水窖方法。
1942年,陝甘寧邊區鹽池縣軍民在鹽湖生產食鹽現場。
民間紡線。
西海固地區用“單鏵犁、架子車和手扶拖拉機”組合的農具。
1960年,靈武縣郝家橋公社農民手工剝大麻。
牛拉車。
馬拉大車。
運輸駝隊。
運輸馬隊。
黃河上的渡船。
20世紀50年代行駛在黃河上的木帆船。
鹽池縣麻黃山鄉居民居住的老窯洞。
經過改造後的山區農民居住的防震土窯洞。
山區農民居住的土窯洞。
20世紀80年代,山區農民開始由祖居的窯洞搬遷到土木結構平房居住。
回族聚居區單家集新農村。
農村危房改造與鄉村規劃、環境綠化結合進行。
20世紀末太陽山移民居住區一角。
團結移民新村全貌。
新農村,新設施。
隆湖開發區農民新居。
1958年自治區成立後,從祖國四面八方支援寧夏的建設者暫時居住的地窩子。圖為石嘴山鋼鐵廠地窩子。
1958年,石嘴山建設者居住的土坯簡易窯洞房。
20世紀70年代建造的銀川市城市居民樓。
20世紀60年代末興建在賀蘭山石炭井礦區的石砌住宅。
2006年7月,銀川南苑康居住宅小區竣工。
銀川市興慶區靜安小區。
2007年5月,銀川經濟適用住房工程枕水花園竣工。
2007年5月,銀川經濟適用住房工程湖畔嘉苑竣工。
2007年6月,銀川魯能陶然水岸住宅小區竣工。
回族家庭節日服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