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通志民族宗教卷(二十一)

寧夏通志民族宗教卷(二十一)

《寧夏通志民族宗教卷(二十一)》是寧夏通志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寧夏通志民族宗教卷(二十一)
  • 作者:寧夏通志編纂委員會
  • 類別:地方志
  • 出版社:方誌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年08月
  • ISBN:9787802388314
  • 編纂人員:李嵐、王儉、馬力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一、本卷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重要指導思想,並嚴格按照地方志的體例要求和《寧夏通志》的編寫原則進行編寫。根據本卷的內容重點,共分為卷首、卷的主體、卷末三大部分。卷首包括圖片、目錄、概述、紀事等;卷的主體設“機構團體”、“民族”、“宗教”、“民族區域自治”、“民族事務”、“宗教事務”6篇,總計18章67節;卷末包括文獻選編、限外輯要、參考文獻、修志始末、索引等。

作品目錄

封面
寧夏通志
寧夏回族自治區地方志編審委員會
寧夏通志編纂委員會
《寧夏通志·民族宗教卷》編纂領導小組
圖片
寧夏回族自治區行政區劃圖
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二十五軍長征路過西吉縣單家集村時,軍長程子華書寫並贈給當地穆斯林民眾的錦幛。
1936年,西征紅軍在同心縣柏家堡子牆上書寫的“實現民族平等”巨幅標語。
1949年9月23日銀川解放,銀川市穆斯林民眾為解放軍十九兵團敬獻錦旗。
在固原縣民眾家養傷的紅軍戰士送給民眾的斗笠。
1958年10月25日,在寧夏回族自治區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上通過成立了寧夏回族自治區。
民族政策文獻。
1949年9月,為解放寧夏而奔走的回族“和平老人”郭楠浦先生(右一),與十九兵團首長交談。
尊重和保護少數民族風俗習慣是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圖為主管部門對清真食品進行檢查。
各族、各界代表在自治區政協會上認真聽取政協工作報告。
2008年3月,參加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寧夏代表回到銀川。
確保清真食品準入規範化進入市場。
黨的十七大代表、銀川市西夏區正茂社區黨支部書記孫仙梅(左二)被稱為“小巷總理”。圖為她在民眾中徵求做好社區民族工作的意見。
回族老人認真閱讀《民族工作進社區工作活動手冊》。
2006年,自治區民族工作進社區活動在石嘴山市啟動。
回族宗教人士在回族民眾中開展“少生快富”宣傳活動。
古爾邦節茶話會。
全區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幹部工作座談會。
2010年4月28日,自治區民委主任馬力(左)陪同國家宗教局局長王作安在寧夏視察工作。
寧夏軍區給水部隊為山區實施的百井工程,這是為農民打出的第一眼甘泉,回漢民眾歡欣無比。
銀川市穆斯林孤兒院受到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2007年3月28日,舉行全區宗教界為建設和諧寧夏作貢獻經驗交流會。
2008年,自治區民委主任王儉(前排左一)到銀川市西夏區興涇鎮慰問回族民眾。
2010年,自治區民委主任馬力(前右二)在海寶塔寺視察佛協工作。
2005年,自治區民委主任李嵐(左三)到基層調研。
2009年,老紅軍後代參觀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舊址與當地回族民眾合影。
象徵回族穆斯林宗教生活與特色文化的銀川街頭雕塑景觀。
新建成的銀川市金鳳區良田鎮回民吊莊新村。
吳忠市具有伊斯蘭教風格的城市建築。
日益富裕的回族民眾選購生活用品。
其樂融融的回族家庭。
回族民眾互相祝賀開齋節。
別具特色的回族清真飲食品。
炸饊子
撒喜是回族婚禮中重要的賀喜風俗。
回族舉行婚禮前的重要程式——誦讀《古蘭經》首章。
環清真寺而建的回族民居。
湯瓶小淨。
1985年創辦的寧夏伊斯蘭教經學院。
1990年建成的寧夏同心縣阿拉伯語學校。
韋州杏園中阿女子學校的學生們。
2002年11月26日,總建築面積52377平方米的新銀川一中暨寧夏回民高級中學落成使用,慶典儀式在新校區舉行。
在寧夏考古發現的袖珍《古蘭經》。
外國專家為寧夏的民族教育貢獻力量。
回族的阿拉伯文書法豐富了民族文化藝術寶庫。圖為挖掘、整理、出版的部分回族文化成果。
納家戶回民國小。
在“民族團結月”活動中,以“民族和諧、多彩寧夏”為主題的民眾廣場文化演出受到各族民眾的歡迎。
2006年中國(吳忠)回族之鄉文化宣傳周活動主會場。
寧夏坐唱《新農村真靈氣》。
回族婦女彈口弦。
回族青年吹奏傳統的民間樂器泥哇嗚。
西夏古風《長簫舞》。
為慶祝建黨87周年,自治區民委機關全體黨員在2008“清涼寧夏”廣場文藝晚會上演唱《愛我中華》。
改革開放初期,寧夏第一部以“寧夏花兒”為題材的大型歌舞劇受到了文化部的高度讚揚。
伊斯蘭建築的雕刻藝術。
2010年4月,永寧縣楊和鎮納家戶村被自治區黨委、政府命名為歷史文化名村。
隆德農民藝術家
2006年8月25日~28日,參加首屆中國(寧夏)國際清真食品、民族用品節暨寧夏投資貿易洽談會的國內外嘉賓、客商雲集銀川。
種類繁多的清真產品引起客商的濃厚興趣。
民族用品加工業發展勢頭良好,產品從區內銷往國外。
畜產業已成為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特色產業。
快速發展中的民族服裝特色產業。
坐落於永寧納家戶村的伊品公司。
第十三屆中國東西部合作與投資貿易洽談會,陝西寧夏少數民族經濟合作交流會暨協定簽約儀式。
改革開放初期同心農貿市場一角。
寧夏—北京的旅客,列車自20世紀80年代設立的“穆斯林之家”清真餐車受到了各民族的歡迎。
農村集市顯示出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的景象。
1983年落成,矗立在銀川街頭的民族團結碑。
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村獎牌。
2008年9月,中央贈送寧夏的民族團結寶鼎。
自治區民委向汶川地震災區捐贈清真食品。
2008年初,自治區民委(宗教局)機關及各宗教團體向南方受冰凍災害的地區和寧夏的部分受災村鎮捐錢捐物。
各民族青年相約寧夏賀蘭山下。
各民貿企業向汶川地震災區踴躍捐助生活用品。8小時之內籌集物品價值100萬元。
回漢團結親如一家。
2009年10月,自治區主席王正偉(右)向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代表頒獎。
自治區第三次全民健康義診活動為各族民眾提供最便捷的服務。
傳統的“回醫”由過去的診所發展成現代化的專科醫院。
寧夏“伊正回藥”在2008年馬來西亞MIHAS國際清真食品展銷會上受到馬來西亞和中東阿拉伯國家客商的歡迎。
回族傳統體育項目“木球”。
回族傳統體育項目“打瓦”。
回族傳統體育項目“拔腰”。
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回族傳統體育項目“踏腳”。
2003年,自治區承辦第七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開幕式。
寧夏朝覲團從銀川機場啟程前往沙烏地阿拉伯履行朝覲功課。
朝覲歸來。
穆斯林開齋節會禮場面。
阿訇進修班舉行穿衣儀式。
習經。
上寺。
2007年12月2日舉行天主教助理主教祝聖儀式。
平羅玉皇閣開展和協道觀創建活動。
自治區基督教舉辦神學思想建設研討會。
2010年,自治區道教協會在中衛龍宮廟舉行向青海玉樹縣地震災區捐款儀式暨祈福法會。
永寧納家戶清真寺——中國傳統風格的清真寺建築。
清真寺室內裝飾。
同心清真大寺。
清同治年間,左宗棠為寧夏涇源縣北伍家清真寺題寫的對聯:敬長愛親自求多福,型仁講讓同我太平。
銀川南關清真大寺。
1979年重建的同心縣韋州清真大寺。
板橋道堂。
西吉清真寺。
西吉沙溝清真寺。
青銅峽鴻樂府拱北。
昊忠四旗梁子拱北。
海原九彩坪拱北。
洪崗子拱北。
青銅峽一百零八塔。
靈武高廟。
銀川海寶塔。
銀川承天寺塔。
賀蘭宏佛塔。
韋州康濟寺塔。
銀川玉皇閣。
賀蘭山下武當廟。
銀川拜寺口雙塔。
中衛保全寺(高廟)。
平羅玉皇閣。
惠農下營子天主堂。
銀川天主教堂內景一角。
銀川基督教堂外景局部。
“文化大革命”前未被拆毀的賀蘭山寺廟群。
固原須彌山大佛。
靈武馬鞍山甘露寺。
中寧石空寺。
2008年3月,自治區黨委書記、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建國會見約旦哈希姆王國駐華大使拉吉布·蘇凱里。
在世界著名航海家鄭和(回族)下西洋600周年之際,鄭和下西洋與文明對話國際研討會於2005年7月1日在銀川舉行。
2006年9月,中國第二次回族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在銀川召開。
2007年6月20日,自治區代主席王正偉會見科威特司法兼宗教基金部大臣馬圖格·艾勒馬圖格。
1985年,世界伊斯蘭聯盟秘書長納遂夫會見寧夏穆斯林友好訪問團全體成員。
1985年,阿拉伯埃及共和國總統胡斯尼·穆巴拉克會見寧夏回族自治區主席黑伯理(左)。
1985年,寧夏穆斯林友好訪問團在中國駐巴基斯坦喀拉蚩領事館舉辦寧夏改革開放成就展,喀拉蚩市長與部分政界、工商界、宗教界人士參觀了展覽。
1985年,自治區主席黑伯理(右二)、副主席馬騰靄(左二)向科威特宗教基金部大臣等政府官員介紹中國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987年6月9日~19日,伊斯蘭世界聯盟副秘書長阿卜迪率伊斯蘭聯盟代表團首次訪問中國。圖為阿卜迪長老參觀 同心清真大寺時向穆斯林民眾宣講伊斯蘭的“兩世吉慶”精神。
1984年,參加寧夏首屆國際穆斯林經濟技術洽談會的科威特投資局官員考察回族鄉村。
1985年4月,寧夏穆斯林友好訪問團在巴基斯坦旁遮普邦與《古蘭經》倫理學院學者進行學術交流。
寧夏藝術團出訪哈薩克斯坦等4箇中亞穆斯林國家,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寧夏歌舞受到熱烈歡迎。圖為阿拉木圖 市政府領導上台祝賀演出成功。
科威特法務部兼宗教基金部馬圖格大臣與舍米勒議員和自治區副主席郝林海(左一)為科威特捐資、寧夏穆斯林 福利協會興辦的寧夏銀川穆斯林孤兒院落成剪彩。
2007年6月,在自治區主席王正偉的陪同下,科威特法務部兼宗教基金部大臣馬圖格、科威特議員舍米勒一行與 表演寧夏“八寶蓋碗茶”藝的回族姑娘們一起合影。
2004年,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杜拜市馬克圖目基金會捐資興建銀川市金鳳區良田鎮吊莊新村奠基。
2002年12月14日,寧夏伊斯蘭國際經濟友好促進會成立。
2007年8月,自治區民委主任馬三保(左)會見馬來西亞清真食品發展局官員。
2007年9月16日,第二屆中國(寧夏)國際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經貿洽談會開幕式。
2008年8月,《寧夏通志·民族宗教卷》終審會在自治區民委舉行。
2010年10月,自治區民委主任、《寧夏通志·民族宗教卷》主編馬力主持編纂領導小組會議,對志稿進行修改審定。
總序一
總序二
《寧夏通志》凡例
《寧夏通志·民族宗教卷》編輯說明
概述
紀事
目錄
第一篇 機構 團體
第一章 民族(宗教)工作機構與機制
第一節 民族(宗教)工作機構
第二節 民族(宗教)工作機制
第二章 宗教團體
第一節 伊斯蘭教團體
第二節 佛教團體
第三節 天主教團體
第四節 基督教團體
第二篇 民族
第一章 回族
第一節 源流與分布
第二節 回族人口
第三節 回族地區經濟
第四節 回族教育
第五節 回族藝術
第六節 回族衛生體育與武術
第七節 回族語言
第八節 回族風俗習慣
第二章 漢族
第一節 源流
第二節 人口分布演變
第三節 經濟生產
第四節 風俗習慣
第三章 其他民族
第一節 滿族
第二節 蒙古族
第三節 東鄉族
第四節 党項族
第五節 古代其他民族
第六節 新中國寧夏其他少數民族
第三篇 宗教
第一章 伊斯蘭教
第一節 教派門宦
第二節 宗教場所
第二章 佛教
第一節 源流
第二節 宗派
第三節 宗教場所
第四節 宗教活動
第三章 道教
第一節 源流
第二節 教派
第三節 場所與管理
第四節 活動
第四章 天主教
第一節 傳入
第二節 寧夏教區的天主教
第三節 寧夏天主教的恢復及活動
第五章 基督教
第一節 傳播與教派
第二節 恢復與活動
第六章 西夏宗教
第一節 原始宗教
第二節 佛教
第三節 道教
第四篇 民族區域自治
第一章 民主革命時期的民族區域自治
第一節 陝甘寧省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
第二節 單家集回民自治政府與回六莊回民自治鄉
第二章 新中國初期的民族區域自治
第一節 民族自治區(自治州)
第二節 民族自治縣鄉
第三章 寧夏回族自治區
第一節 籌備
第二節 成立
第三節 曲折發展
第四節 建設成就
第五篇 民族事務
第一章 歷史上的民族事務
第一節 古代民族事務
第二節 民國時期的民族事務
第二章 新中國民族事務
第一節 民族幹部培養與選拔
第二節 民族事務立法
第三節 民族文化教育
第四節 民族衛生體育
第五節 民族團結
第六篇 宗教事務
第一章 歷史上的宗教事務
第一節 古代宗教事務
第二節 民國時期的宗教事務
第二章 新中國宗教事務
第一節 伊斯蘭教制度民主改革
第二節 落實政策
第三節 宗教事務管理
第四節 宗教界人士培訓
第五節 涉及宗教的事件和問題的處理
第六節 宗教界先進集體與個人表彰
第七節 友好往來
文獻選編
限外輯要
修志始末
參考文獻
索引
《寧夏通志》總目
著作權頁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