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煤炭資源開採區地表變形監測

《寧夏煤炭資源開採區地表變形監測》是由寧夏回族自治區國土資源調查監測院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王國瑞、弓永峰、吳學華、何小鋒、王輝、王樹軍、劉建寧、劉志堅、張佳、程霞、扈志勇、李小瓊、崔希民、徐素寧、李培現為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寧夏煤炭資源開採區地表變形監測
  • 第一完成單位:寧夏回族自治區國土資源調查監測院
  • 主要完成人:王國瑞、弓永峰、吳學華、何小鋒、王輝、王樹軍、劉建寧、劉志堅、張佳、程霞、扈志勇、李小瓊、崔希民、徐素寧、李培現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20210524
成果名稱
寧夏煤炭資源開採區地表變形監測
第一完成單位
寧夏回族自治區國土資源調查監測院
主要完成人
王國瑞、弓永峰、吳學華、何小鋒、王輝、王樹軍、劉建寧、劉志堅、張佳、程霞、扈志勇、李小瓊、崔希民、徐素寧、李培現
研究起始日期
2013-06-01
研究終止日期
2016-03-01
主題詞
多源數據融合;生態脆弱區;採煤沉陷;地表變形;動態監測

成果摘要

項目是基於衛星遙感、雷達、無人機、GNSS與人工測量等多源監測數據融合的新型採煤沉陷區監測方法,建成了技術先進、要素齊全、實時動態、成果精確的寧東煤炭基地採煤沉陷區動態監測網。該監測網是西北首個針對採煤沉陷區建成的監測工程,監測網共布設GNSS監測設備72處,人工監測點71處,採用雷達、遙感、無人機傾斜攝影測量與高精度GNSS融合監測技術開展地表變形動態監測,總監測面積為9487.61公頃,構建了一套技術先進的寧東採煤沉陷區地表變形星-天-地全天候立體化動態監測體系。 基於監測網綜合動態監測數據,系統研究了黃土覆蓋型地區煤炭資源井工開採地表變形時空發育規律與演變特徵,圈定地表變形影響範圍,反演寧地表變形與生態地質環境發展演化過程,確定適用於該地質採礦條件下的地表移動參數、影響正切角以及生態破壞特徵,全方位服務政府部門決策監管,助力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 監測數據為全國採煤沉陷區基本情況調查提供了沉陷區數據,為地調局承擔的《秦嶺及寧東礦產資源集中開採區地質環境調查》、鹽池縣鹽興公路、羊場灣煤礦深部開採、綠色礦山標準編制及寧東煤炭基地相關方案編寫提供了技術與數據服務。,項目是基於衛星遙感、雷達、無人機、GNSS與人工測量等多源監測數據融合的新型採煤沉陷區監測方法,建成了技術先進、要素齊全、實時動態、成果精確的寧東煤炭基地採煤沉陷區動態監測網。該監測網是西北首個針對採煤沉陷區建成的監測工程,監測網共布設GNSS監測設備72處,人工監測點71處,採用雷達、遙感、無人機傾斜攝影測量與高精度GNSS融合監測技術開展地表變形動態監測,總監測面積為9487.61公頃,構建了一套技術先進的寧東採煤沉陷區地表變形星-天-地全天候立體化動態監測體系。 基於監測網綜合動態監測數據,系統研究了黃土覆蓋型地區煤炭資源井工開採地表變形時空發育規律與演變特徵,圈定地表變形影響範圍,反演寧地表變形與生態地質環境發展演化過程,確定適用於該地質採礦條件下的地表移動參數、影響正切角以及生態破壞特徵,全方位服務政府部門決策監管,助力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 監測數據為全國採煤沉陷區基本情況調查提供了沉陷區數據,為地調局承擔的《秦嶺及寧東礦產資源集中開採區地質環境調查》、鹽池縣鹽興公路、羊場灣煤礦深部開採、綠色礦山標準編制及寧東煤炭基地相關方案編寫提供了技術與數據服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