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寧夏府
- 始建年代:元代
- 結束年代:民國
- 管轄範圍:今寧夏中部,北部
寧夏府地處清甘肅省東北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北部,中部。公元1227年,元滅西夏後,設寧夏府路,始有寧夏之名,明朝設寧夏衛,清代設寧夏府。...
寧夏回族自治區,簡稱“寧”,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首府銀川。位於中國西北內陸地區,寧夏界於北緯35°14'-39°14',東經104°17'-109°39'之間,東鄰陝西...
公元1227年,蒙古大軍滅西夏國,興慶府遭到毀滅性的屠城,繁華在轉瞬間變成了廢墟,勝景變成了空憶。公元1261年,元世祖忽必烈在西夏國故地首設行省,名為“西夏中興...
寧夏衛是明朝在今寧夏地區的一個衛,治今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屬陝西都司。寧夏巡撫駐於此地。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置為寧夏府。...
術語解釋官名。清代寧夏府駐防八旗最高軍政長官。掌駐防旗營軍政, 統領所屬八旗滿洲、蒙古官兵鎮守險要, 綏緝地方。人員編制雍正二年(1724)置,額缺一人,駐甘肅...
即今賀蘭縣,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下轄縣,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北部。...... 西漢時置廉縣,清雍正二年(1724年)設寧夏縣,屬寧夏府,1940年,因寧夏縣名與府名重,故...
寧夏巡撫,官名。順治初置,駐寧夏府。...... 寧夏巡撫,官名。順治初置,駐寧夏府。康熙三年(1664)裁省,並歸甘肅巡撫管理[1] 。參考資料 1. 寧夏巡撫 .中華文...
清廢衛所,靈州為寧夏府直隸州。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改靈州為靈武縣,屬寧夏省,將靈武縣東南之萌城,隰寧、惠安、鹽積4堡劃出併入鹽池縣,靈武縣境進一步縮小...
寧夏道,清朝及民國行政區劃名。清順治二年(1645年)置,治寧夏府(今寧夏銀川市)。轄寧夏一府地。1913年因與寧夏縣同名,改為朔方道。...
寧夏銀川一中是寧夏回族自治區教育廳直屬公辦高級中學、寧夏首批八所重點中學之一、寧夏首批自治區普通高中一級示範學校。寧夏銀川一中始建於1906年,初名寧夏府中學堂...
《寧夏地方志研究》介紹了清代是我國方誌發展的鼎盛時期,各地設志局,省有“通志”,府有“府志”,州有“州志”。寧夏方誌主要成書於明清兩朝,下及民國時期,...
公元1038年,西夏國在此建都,稱興慶府,歷時189年。之後歷經王朝更迭,又改稱為中興府、寧夏、寧夏府、寧夏城,直到1945年,才設立銀川市。銀川是我國回民的聚居地,...
銀川市,簡稱“銀”,是寧夏回族自治區的首府,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西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自治區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科研、交通和金融中心,以發展輕紡工業為...
銀川城,長城線上的重要城鎮,明寧夏鎮所在地。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北部、青銅峽灌區中部.西有賀蘭山,東靠黃河,北接平羅縣,甫鄰青銅峽市.地勢平坦開闊,有長期的開發...
西夏區是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的一個市轄區,位於銀川市西部,地理坐標東經105°49′~106°18′,北緯38°08′~38°52′。西夏區東起包蘭鐵路,西至賀蘭山口軸線...
西夏時期設定17個監軍司,守衛全國安全。其中北地中軍司地理位置經專家考證,即省嵬城西夏遺址。負責保衛都城興慶府【今寧夏銀川】北部安全,前期為防禦契丹,後期主要...
⑵寒城獵獵戍旗風:《乾隆寧夏府志》和《朔方道志》均作“寒聲獵獵戍旗風”,此從《全唐詩》本。獵獵:風聲。戍旗:要塞戊軍之旗。 ⑶危樓:高樓。 ⑷唐土地...
西平府,北宋鹹平五年(1002年)党項李繼遷改靈州置,治今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市西南。因五代後期西夏李氏曾封西平王,故名。次年自夏州(陝西靖邊縣西北白城子)遷都...
清亦為靈州,屬甘肅省寧夏府。民國二年(1913年)全國州改縣,將靈州改為靈武縣,屬甘肅省寧夏道。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原靈武縣轄吳忠堡改為吳忠市(縣級)。...
王亶望(?-1781),山西臨汾人,清代官員、貪官。江蘇巡撫王師之子。1750年考中舉人,捐資得知縣。歷官甘肅寧夏知府、甘肅布政使、浙江巡撫。乾隆四十六年(1781),大...
《嘉靖寧夏志》在“寧夏總鎮”中記載鎮河堡隸屬中屯衛,中屯衛隸屬陝西都司;《寧夏府志》在“堡寨”中記述:鎮河堡在城東20里,明設操守。清雍正二年(1724年...
中寧縣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中部、寧夏平原南端,隸屬中衛市管轄。地處黃河兩岸,為內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過渡帶,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東臨利通區、青銅峽市,西依...
蘇峪口位於寧夏銀川市賀蘭縣賀蘭山,滾鐘口風景區北部的蘇峪口國家森林公園,距銀川市約40公里,是賀蘭山的又一著名旅遊景區,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蘇峪口國家森林公園位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