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人事勞動志》是寧夏人事勞動志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寧夏人事勞動志
- 作者:寧夏人事勞動志編纂委員會
- 類別:地方志
- 出版社:方誌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2年12月
- ISBN:7-80122-911-8
- 編纂人員:張小素、陳學儒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本志記述了寧夏勞動與人事工作發展的歷史與現狀。包括職務評聘、幹部管理、職工福利、勞動就業、勞動保護等。
作品目錄
封面
寧夏人事勞動志
一部專業志書在手 人文福利政策全有
《寧夏人事勞動志》編纂委員會成員
封面題字、封面照片、內頁照片
圖片
國家人事部部長張學忠題詞
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書記、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建國題詞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主席馬啟智題詞
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常委、秘書長於革勝題詞
1998年6月23日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書記、人大常委會主任毛如柏在全區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業工作會議上作重要講話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主席馬啟智在1998年6月23日全區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業工作會議上作重要講話
1999年5月12日,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召開全區醫療保險制度改革工作會議,自治區人民政府常務副主席馬錫廣(左上)、副主席馮炯華(中)、人事勞動廳廳長張小素(左下)分別在會上講話
1996年2月,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書記黃璜(前右)陪同國家勞動部部長李伯勇(前中)在石嘴山市慰問困難企業職工
1994年7月,勞動部副部長張左己(前中)來寧夏進行《勞動法》起草情況調研,圖為張左己在西北軸承廠視察
1992年8月1日,勞動部副部長李沛瑤(前中)來銀川參加寧夏養老保險社會統籌工作會議,與勞動人事廳機關幹部進行座談
2000年3月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張左己(前中)來寧夏調研,與寧夏人事勞動廳幹部一起座談
勞動部副部長王建倫在銀川調研聽取匯報
1999年10月12日自治區人民政府主席馬啟智在寧夏會堂接見人民滿意公務員
1999年8月13日人事勞動廳廳長張小素(左)向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於勝(右)介紹全區人才交流情況
自治區人民政府召開專家表彰暨人事人才工作會議
自治區政府副主席於革勝、自治區政協副主席馬國權、政府副秘書長魏錫良、人事廳廳長張小素等領導與出席自治區專家表彰暨人事人才工作會議的代表、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313人才工程”代表一起合影
1999年4月27日自治區黨委副書記韓茂華(左二),自治區政府副主席馬駿廷(左一)、人事勞動廳廳長張小素(左三)為獲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頒獎
自治區人才市場開辦“星期六人才集市”
人事勞動廳舉辦區直部門幹部科技知識講座
1995年10月,《寧夏人事勞動》雜誌社在涇源縣召開發行工作會議,人事勞動廳黨組書記郝振秋(中)在會上講話,副廳長邸國衛(左二)主持會議
1987年10月27日,自治區人才交流服務中心和同志研究工作
1995年2月自治區黨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白振華與上街宣傳《勞動法》的寧夏人事勞動廳的同志親切握手
1999年5月29日寧夏人事勞動廳的同志上街開展全國職業資格書制度宣傳周諮詢活動,左三為人事勞動廳廳長張小素,左四為副廳長邸國衛
1996年12月2日---6日自治區黨政群機關聯合招考國家公務員、機關工作者 人事勞動廳黨組書記郝振秋在招考工作會上講話
人事勞動廳副廳長和新就招考國家公務員問題接受記者採訪
人事勞動廳的工作人員對報名考試者進行諮詢、指導
1997年6月10日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馬文學(前中)在全區下崗職工再就業洽談會上調研
2000年5月19日寧夏人事勞動廳廳長張小素(左四)、副廳長馬明芳(左五)、賈忠南(左三)、邸國衛(右四)、紀檢組組長王志明(左二)、副廳長劉首田(右二)、王中(左一)、吳玉才(右三),助理巡視員彭彩嘉(右一)合影
1999年5月13日寧夏勞動監察總隊掛牌成立
軍轉領導小組辦公室研究轉業幹部安置工作
1997年3月人事勞動廳會同經貿委對首次參加公務員招聘考試的人員進行面試
1998年5月10日 全區開展第八次安全生產周活動,自治區政府副主席馬文學(前)和人事勞動廳廳長張小素等一起上街參加諮詢、宣傳活動
人事勞動廳召開會議討論人才資源開發工作
人才規劃與開發處討論人才資源開發計畫
工資福利與離退休處審核機關事業單位工資方案
1999年寧夏秋季人才技術交流大會於8月13日至15日在銀川召開,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於革勝在開幕式上講話
寧夏人事廳組團參加新世紀首屆全國人才交流暨西部開發人才招聘大會開幕式。國家人事部部長張學忠(右三)參加會議,人事部副部長侯建良主持大會
2000年5月19日寧夏人事廳與寧夏勞動和社會保障廳舉行掛牌儀式
2001年7月11日,寧夏人事勞動志編纂委員會邀請寧夏社科院、寧夏地方志編審委員會領導、專家及人事廳、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廳級領導及各處室負責人對《寧夏人事勞動志》進行評審鑑定
編委會主任、人事廳廳長張小素(左),自治區社科院副院長、地方志編審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吳忠禮(右)在評審會上分別講話
人事廳副廳長李捍國(左)主持評審會,編纂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陳學儒(右)匯報志書編纂情況
寧夏社科院副院長、地方志編審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吳忠禮(右二)發表評審意見。人事廳副廳長王志明(右一)參加評審會
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王中(左)、助理巡視員彭彩嘉參加評審會
寧夏社科院黨組書記張萬壽(右),人事廳副廳長劉首田(中),人事廳紀檢組長姚迎建(左)參加評審會
寧夏人事勞動廳全體工作人員於2000年5月合影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錄
概述
大事記
第一篇 人事勞動機構與幹部管理
第一章 人事勞動工作機構沿革
第一節 軍管會時期的人事勞動工作
第二節 寧夏省人民政權建立後人事勞動機構
第三節 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後人事勞動機構沿革
第四節 1982年-2000年廳級、處級、高級職稱人員名錄
第五節 1996年-2000年人事勞動廳職能配置
第六節 法制、宣傳、黨群、監察等機構
第二章 幹部錄用
第一節 留用舊職人員和引進幹部
第二節 大中專畢業生分配
第三節 “以工代乾”轉為正式幹部
第四節 部分行業和專項幹部錄用
第五節 公開考試補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
第三章 機構編制管理
第一節 機構編制管理沿革
第二節 機構編制管理改革與調整
第三節 編制與工資基金管理
第四章 軍隊轉業幹部安置
第一節 安置機構及沿革
第二節 安置的基本政策
第三節 隨調、隨遷家屬及子女安置
第四節 軍轉幹部住房安排
第五節 軍轉幹部培訓工作與機構
第五章 幹部調配與培訓
第一節 幹部調配
第二節 幹部培訓
第三節 幹部法制教育
第六章 人才交流服務
第一節 人才交流機構的建立
第二節 人才交流服務中心職能
第三節 人才市場的建立
第四節 人事代理制度
第五節 人才流動狀況及政策
第六節 人才交流信息和人才交流宣傳
第七節 人事爭議與仲裁
第七章 老齡幹部服務與管理
第一節 老齡工作機構沿革
第二節 自治區老齡委主要工作與政策
第三節 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
第二篇 國家公務員制度
第一章 實施公務員制度的方案
第一節 實施的範圍和步驟
第二節 公務員職務、級別確定
第三節 公務員各項法規實施
第二章 機關工作人員向公務員過渡
第一節 過渡對象和條件
第二節 過渡人員培訓
第三節 過渡人員考核
第四節 過渡人員審批與配備
第三章 公務員職位分類與非領導職務設定
第一節 公務員職位分類
第二節 《職位說明書》編寫
第三節 非領導職務設定與職務名稱
第四節 任職資格與配額比例
第五節 非領導職務職數的審批
第四章 公務員配套法規執行與完善
第一節 公務員的錄用
第二節 公務員的考核
第三節 公務員的培訓
第四節 公務員職務升降
第五節 公務員崗位輪換
第六節 公務員任職與公務迴避
第七節 公務員工資確定及退休、辭職、辭退
第八節 公務員獎懲
第九節 公務員職務任免
第十節 公務員申訴控告與管理
第三篇 專業技術職務評聘與管理
第一章 寧夏職稱評定工作機構沿革
第一節 職稱評定工作的沿革
第二節 寧夏專業技術人員現狀
第三節 寧夏職稱改革領導小組
第四節 寧夏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委員會組織辦法
第五節 首次專業技術職務評聘
第二章 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制度
第一節 評定專業技術職務的學歷要求
第二節 崗位設定和職務數額
第三節 專業技術人員的考核與評審
第四節 專業技術職務資格考試
第五節 企事業單位正規全日制院校畢業生考核定職
第六節 1992年“雙放”人員專業技術職務的評聘
第七節 專業技術職務的聘任
第三章 深化全區職稱改革工作
第一節 建立專業技術職稱硬化評審條件
第二節 改進評審委員會的組建辦法
第三節 規範聘任程式
第四節 評聘專業技術職務的外語條件
第五節 評聘專業技術職務其他問題的規定
第六節 建立高級評審委員會工作規範
第七節 職稱證書管理
第四章 職稱評審工作的市場化管理
第一節 各級評審會的管理
第二節 非公有制企業專業技術職稱評定與管理
第三節 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考核登記
第四節 專業技術職務聘任管理辦法
第四篇 知識分子工作與“人才工程”
第一章 寧夏知識分子工作機構沿革
第一節 知識分子隊伍狀況
第二節 知識分子與科技幹部的結構分布
第三節 知識分子與科技幹部工作機構
第二章 知識分子政策與待遇
第一節 知識分子優惠政策
第二節 家屬“農轉非”
第三節 政府特殊津貼
第四節 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和自治區“313人才工程”
第五節 專家離休與退休
第三章 表彰獎勵科技人員與優秀知識分子
第一節 國家表彰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第二節 自治區表彰優秀科技人員與優秀知識分子
第三節 鼓勵和表彰第一線的科技人員
第五篇 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
第一章 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現狀
第一節 寧夏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現狀
第二節 繼續教育協會與管理機構
第三節 寧夏非教育系統國家公派留學
第二章 繼續教育政策與措施
第一節 繼續教育工作要點
第二節 繼續教育基地
第三節 繼續教育立法
第四節 東西合作繼續教育
第三章 行業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
第一節 醫療衛生行業繼續教育
第二節 農業及其他行業繼續教育
第三節 教育行業繼續教育
第六篇 工資制度與職工工資待遇
第一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的寧夏工資制度
第一節 供給制
第二節 工資分制
第三節 調整和簡化舊工資制度
第二章 工資制度改革
第一節 建立貨幣工資制度
第二節 第一次工資制度改革
第三節 第二次工資制度改革
第三章 1993年機關事業單位工資調整
第一節 調整的總體目標
第二節 調整的主要內容
第三節 調整後的社會效果
第四節 機關幹部職務級別工資套改
第五節 機關工人工資套改
第六節 機關離退休人員待遇
第七節 事業單位工資分類
第八節 事業單位專業技術職務工資與職員工資
第九節 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生活待遇
第十節 新錄用人員的工資待遇
第四章 機關事業單位正常晉升工資機制
第一節 晉升工資檔次的範圍
第二節 正常晉升機制的實施
第三節 1997年機關事業單位工資標準調整
第四節 1999年機關事業單位工資標準調整
第五節 離退休人員工資標準調整
第五章 企業工資制度改革
第一節 企業工資制度改革
第二節 工資總額同經濟效益掛鈎浮動
第三節 年薪制工資
第四節 崗位技能工資
第五節 企業職工工資水平
第六節 企業自主經營後的工資調整
第七節 最低工資保障制度
第八節 寧夏地方企業參考工資標準的調整
第七篇 職工福利與社會保險
第一章 職工福利
第一節 福利基金
第二節 職工糧價補貼
第三節 職工取暖費和水電費補貼
第四節 職工生活困難補助
第五節 最低生活標準和最低工資
第二章 勞動保險及撫恤
第一節 建立勞動保險制度
第二節 撫恤費與傷殘補助
第三節 勞動傷殘鑑定
第四節 機關事業單位遺屬困難補助
第五節 機關工作人員、職工等因公犧牲的劃分及撫恤
第六節 撫恤金和喪葬費的調整
第三章 醫療保險及待遇
第一節 醫療待遇
第二節 職業病防治
第三節 職工療養與休養
第四節 休假制度
第五節 醫療保險制度改革
第六節 全區職工醫療保險制度改革試點
第七節 職工患病與非因公負傷醫療
第八節 醫療機構配套改革和管理
第四章 離休退休退職及待遇
第一節 退休退職條件及待遇
第二節 輕工手工業集體單位職工退休(職)規定
第三節 老幹部離休及待遇
第四節 機關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待遇
第五節 企業離退休人員待遇
第五章 寧夏幹部療養院
第一節 寧夏幹部療養院的成立
第二節 寧夏幹部療養院的發展
第三節 幹部療養院的變更與合併
第四節 療養醫療業務創新
第五節 設立寧夏勞動鑑定檢查中心
第八篇 養老保險制度改革
第一章 離退休職工養老金社會統籌
第一節 養老金社會統籌政策
第二節 全民所有制企業職工退休費全區統籌
第三節 退休養老基金支付與管理
第二章 職工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改革
第一節 改革的原則和內容
第二節 幾個具體問題的處理
第三節 繳費年限的核定
第四節 繳費工資的核定
第五節 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調整
第六節 退休審批
第七節 新老計發辦法的區別
第三章 深化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
第一節 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目標
第二節 深化改革的具體內容
第三節 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金儲存與使用
第四節 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一體化工作
第五節 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轉移
第九篇 勞動就業
第一章 寧夏勞動就業概況
第一節 建國初期失業問題
第二節 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的勞動就業
第三節 “三結合”就業方針
第二章 城鎮知識青年上山下鄉
第一節 寧夏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工作機構
第二節 上山下鄉對象的確定
第三節 上山下鄉後的安置
第四節 安置經費及開支
第五節 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後的生活福利與待遇
第六節 停止上山下鄉與回城安排就業
第三章 改革就業制度
第一節 改革就業制度
第二節 建立勞動力市場
第三節 勞務輸出
第四章 勞動就業服務企業
第一節 勞動就業服務企業的創立
第二節 勞服企業整頓發展
第三節 勞服企業的優惠政策
第四節 勞服企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定
第五節 勞服企業協會與勞服企業TQC質量管理
第五章 就業培訓
第一節 就業訓練發展概況
第二節 制定規劃全面培訓
第三節 勞動就業訓練中心
第四節 社會力量參與就業培訓
第五節 轉業訓練與再就業培訓
第六章 職工失業保險
第一節 職工失業保險基金
第二節 失業保險救濟對象
第三節 失業保險救濟期限與標準
第四節 失業保險管理機構與職責
第七章 勞動就業服務與社會保障
第一節 勞動就業服務局的建立
第二節 勞動就業服務局工作職責
第三節 勞動就業服務工作的發展
第四節 勞動就業服務體系的完善
第五節 勞動就業服務向社會保障轉移
第十篇 職業技能開發與培訓
第一章 學徒培訓
第一節 學徒制度概況
第二節 學徒技術培訓政策
第三節 學徒、技工培訓後的考核與待遇
第四節 學徒培訓制度改革
第二章 技工學校
第一節 寧夏技工學校的組建與發展
第二節 技工學校教學改革
第三節 技工學校管理體制
第四節 技工學校規模與設施
第五節 招生與分配
第六節 教學管理與教師隊伍建設
第七節 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第八節 技工學校質量評估
第三章 職工技術培訓
第一節 “雙補”教育
第二節 技術工人等級培訓
第三節 技師、高級工考核與技術能手培養
第四章 職業技能鑑定和社會力量辦學
第一節 職業技能鑑定政策
第二節 職業技能鑑定機構
第三節 職業技能培訓管理
第四節 職業技能鑑定
第五節 社會力量辦學
第十一篇 勞動保護與安全監察
第一章 勞動保護與安全監察概況
第二章 安全生產管理
第一節 安全生產檢查
第二節 “安全月”活動
第三節 “安全周”活動
第四節 安全生產管理機構
第三章 傷亡事故報告與安全監察
第一節 傷亡事故報告制度
第二節 文化大革命中的事故報告
第三節 事故處理與安全監察
第四章 防護用品與保健食品
第一節 防護用品的使用與管理
第二節 勞動保護用品執行情況
第三節 改進發放辦法與標準
第四節 保健食品的發放
第五節 保健食品審批
第六節 防暑降溫飲料
第五章 工時、休假制度及女工保護
第一節 工作時間
第二節 節假日休息
第三節 探親假及職工休假制度
第四節 新工時制度
第五節 女工保護
第六章 鍋爐壓力容器安全監察
第一節 鍋爐壓力容器設計審查
第二節 鍋爐壓力容器製造監督
第三節 鍋爐安裝資格審批
第四節 鍋爐壓力容器使用管理
第五節 鍋爐壓力容器檢驗
第六節 鍋爐壓力容器事故處理
第七章 寧夏鍋爐壓力容器檢驗所
第八章 勞動保護宣傳教育
第一節 解放初期勞動保護宣傳教育
第二節 安全生產教育形式
第三節 寧夏勞動保護教育中心的組建
第四節 勞動保護教育中心的發展
第十二篇 勞動契約與勞動爭議處理
第一章 勞動契約制度與勞動法
第一節 勞動契約制度的實施
第二節 《勞動法》與全員勞動契約制
第三節 勞動契約及其關係
第四節 勞動契約鑑證
第二章 勞動監察制度
第一節 勞動監察政策
第二節 勞動監察制度
第三節 勞動監察機構
第四節 勞動監察實施
第三章 勞動爭議處理
第一節 勞動爭議處理制度
第二節 勞動爭議處理機構
第三節 企業勞動爭議調解
第四節 勞動爭議仲裁
附錄
1、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宣傳提綱
3、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
後記
著作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