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守秋(察守秋)

蔡守秋

察守秋一般指本詞條

蔡守秋,教授,博士生導師,男,漢族,1944年生於湖南省東安縣蘆洪司。1957年至1963年在東安縣耀祥中學學習。1963年至1968年在武漢大學學習。分別於1988年、1993年去美國俄勒岡大學法學院、華盛頓大學法學院學習研究各一年。歷任中國法學會第二屆、第三屆、第五屆理事,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武漢大學環境法研究所副所長、所長。現任武漢大學、福州大學湖南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會長,受聘為上海財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蔡守秋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湖南省東安縣蘆洪司
  • 出生日期:1944年
  • 畢業院校武漢大學
  • 職業:教師
  • 專業方向:環境法學
  • 學術代表作:《中國環境政策概論》
    《國土法的理論與實踐》等
人物經歷,教育經歷,工作經歷,研究方向,主要成就,學術講座,主要著作,科研項目,獲獎記錄,社會任職,

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1963.8——1968.11武漢大學
1988——1989美國俄勒岡大學法學院高訪學者
現受聘為上海財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1992.12——1993.12 美國華盛大學法學院富布賴特學者。
1968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化學系。武漢大學法學院環境法研究所所長。以高級訪問學者和富布賴特訪問學者的身份去美國大學法院學習研究兩年。是武漢大學環境與資源法學博士點學科帶頭人,博士生導師。

工作經歷

1980.6—2014.8武漢大學法律系(法學院)、環境法研究所從事環境資源法律和政策的研究和教學工作
1990.12 國家環境保護局武漢大學環境法研究所所長
1993.6 教授
1995.10 博士生導師
1999 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1999 教育部批准的首批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國家重點研究基地(武漢大學環境法研究所)的基地主任
2000 中國法學會西部開發法律研究會副會長
2000.12 國家環保總局授予“環境保護傑出貢獻者”榮譽稱號
2003.8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批准為中國環境影響評價專家
2004.8 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會長
2006 中國法律諮詢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
中國 “百名法學家百場報告會”報告專家
“五五”普法國家中高級幹部學法講法講師團成員
2007 世界自然保護同盟環境法學院理事會成員(理事)
中華環保聯合會環境法律專家委員會委員
2009 國家減災委第二屆專家委員會專家
2009.4 首屆中國法學名家論壇上,被評選為“當代中國法學名家”
2012 中國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會長
2013 中國法學會第七屆理事會理事、常務理事
中國法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
2014 中國法學會聘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
《中國法學》編委會委員
2015 被最高人民法院聘請為最高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審判諮詢專家
最高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司法研究中心研究員
1987年招收環境法律和政策碩士研究生,從1996年招收環境法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從事環境資源法律和政策、國際環境法和環境外交、可持續發展法律和政策的研究。

主要成就

已在《中國社會科學》等國內外刊物發表《環境權初探》、《論可持續發展對我國法制建設的影響》等100多篇論文,已出版《中國環境政策概論》、《環境法教程》等11部著作或教材。曾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保環境護法》等10多個環境法律、法規的立法起草調研工作,主持和承擔地“六五”、“九五”規劃國家社會科學法學重點科研課題等10多項科研項目。開設過環境保護法、環境政策、國土法、國際環境法、可持續發展法律和政策等10幾門課程或講座。多次獲湖北省社會科學和法學優秀成果獎,獲湖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和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曾參加《環境保護法》等10多項環境資源法律、法規的立法起草研究工作。曾主持、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六五”、“八五”、“九五”規劃法學重點項目等10多項科研課題。已發表190多篇論文、20部著作或教材。多次組織和主持召開全國性環境資源法學會議及環境資源法學國際會議。從1985年起招收環境政策和法律碩士研究生,從1996年起招收環境法博士生,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國家重點研究基地(國家環境保護局武漢大學環境法研究所)和國家重點學科(環境資源法學)的學術帶頭人。是湖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多次獲湖北省、武漢市社會科學和法學優秀成果獎。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於2000年12月授予他“環境保護傑出貢獻者”榮譽稱號。代表著作有《中國環境政策概論》(1988年)、《國土法的理論與實踐》(1991年)、《環境行政執法和環境行政訴訟》(1992年)、《環境外交概論》(1992年)、《環境法教程》(1995年)、《環境資源法論》(1996年)、《環境政策法律問題研究》(1999年)、《環境資源法學教程》(2000年)、《當代海洋環境資源法》(2001年)、《歐盟環境政策法律研究》(2002年)、《可持續發展與環境資源法制建設》(中國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調整論》(中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環境資源法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代表論文有《應該提倡環境道德》(1981年)、《環境法是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1981年)、《環境權初探》(1982年)、《論環境法與可持續原則的關係》(1992年)、《行政處理環境污染民事糾紛中的‘二論’》(1996年)、《論可持續發展對我國法制建設的影響》(1997年)、《論當代環境法學的發展》(1998年)、《環境法學理論的要點和意義》(2001年)、《人與自然關係中的環境資源法》(2002年)、《論法學研究範式的革新──以環境資源法學為視角》(2003年)、《第三種調整機制──從環境資源保護和環境資源法角度進行研究》(2004年)。
他熱心環境資源保護事業、法律事業和教育事業,對環境資源法制建設有著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三十多年來他一直堅持在環境保護工作的第一線,致力於推動我國的環境資源法學、環境資源政策學的研究和教育工作。他是建立中國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的主要倡導者和組織者。在他及其同事的共同努力下,武漢大學環境法研究所從無到有,逐步發展成了中國最早、亞洲最大並在國際上享有一定聲譽的環境法研究所,成了我國最大的環境資源法學博士點、首批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和國家級重點學科。

學術講座

《建設和諧社會、環境友好社會的法學理論》。

主要著作

1、《中國環境政策概論》,蔡守秋獨著,武漢大學出版社1988年版。
2、《國土法的理論與實踐》,蔡守秋獨著,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1年版。
3、《環境外交概論》,蔡守秋獨著,香港中華科技出版社1992年版。
4、《環境行政執法和環境行政訟訴》,蔡守秋獨著,武漢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
5、《中國環境法制通論》,蔡守秋與馬驤聰二人合著,學苑出版社1990年版。
6、《中國環境法的理論與實踐》,韓德培主編,蔡守秋為主要撰稿人,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0年版。
7、《環境法教程》,蔡守秋主編,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
8、《環境資源法論》,蔡守秋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
9、《環境政策法律問題研究》,蔡守秋獨著,武漢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10、《環境資源法學教程》,蔡守秋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2002年再版、同時在香港出版繁體本教材。
11、蔡守秋擔任《外國環境法選編》叢書編委會編委,擔任《外國環境法選編》(第一輯,上下冊)的常務副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12、《當代海洋環境資源法》,煤炭工業出版社2001年版,蔡守秋、何衛東著。2002年在香港出版繁體版。
13、《歐盟環境政策法律研究》(34.5萬字),蔡守秋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14、《中國大百科全書(環境科學卷)》(修訂版,2002年4月出版),蔡守秋為環境法的副主編,並撰寫了近萬字的環境法詞條(5條),即:環境政策;國土整治法;環境外交;環境行政複議;環境資源糾紛的行政處理。
15、《中國大百科全書(法學卷修訂版,2002年版)》撰稿,共撰寫5篇文章:《環境法的基本原則》、《環境法基本制度》、《環境標準》、《環境監測》、《可持續發展》。
16、《可持續發展與環境資源法制建設》, 蔡守秋等著,中國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
17、《環境資源法學》(21世紀法學創新系列教材),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3年7月版。本書蔡守秋教授任主編,並承擔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六章的撰稿任務(約16萬字)和統稿工作。
18、《環境法學教程》,蔡守秋主編,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
19、《調整論──對主流法理學的反思與補充》,蔡守秋獨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0、《環境資源法教程》(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蔡守秋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1、《人跪狗善哉》於2011年1越20日晚在部落格發布,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商榷。

科研項目

1、“長江水源環境管理調查研究”,時間是1980年,經費2萬元,撰寫了“長江流域部分省市實行《排污收費與罰款》檔案彙編”(考察長江水源保護情況資料之一)、“關於長江水源管理情況的調查報告”。
2、葛店化工污染區環境管理研究,1981年至1982年,經費2萬元,撰寫了“鄂城葛店化工污染區調查素材”、“葛店化工污染區環境管理條例(草稿)”和“鴨兒湖污染調查報告”。
3、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1979年)研究,經費15萬元,國家環保局任務,1983年至1988年,主要參加者。
4、經濟特區環境法研究,國家教委博士點項目,經費1萬元,1986年至1990年,主持人。
5、國土法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國家教委博士點項目,經費6千元,1986年至1990年,主持人。
6、沿海開放城市環境法研究,國家環保局項目,經費1萬元,1986年至1991年,主持人。作為該項目的研究成果是《沿海開放城市地方環境立法和司法制度研究》(成果之一、之二、之三、之四),總計100萬字,本人負責全部成果統稿。
7、國土資源法研究,國家計委國土司項目,經費1 萬元,1986年至1990年,主持人。
8、環境外交政策研究,國家環保局項目,經費1萬元,1990年至1991年,主持人。研究成果是《環境外交概論》(蔡守秋著,香港中華科技出版社1992年版)。
9、中國環境法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國家社科基金“七五”規劃法學重點課題,經費3萬元,1984年至1990年,主要參加者。
10、湖北省環境保護條例研究,湖北省環保局項目,經費1萬元,1987年至1991年,主持人。
11、國土法詞典研究,國家計委國土司項目,經費1 萬元,1991年至1994年,主持人。
12、環境資源法律體系及其法理研究,國家社科基金“八五”法學重點項目,1992年至1996年,主持人。科研經費4萬元。
13、當代的國際環境保護運動與我國的環境外交政策,國家教委專項科研基金,國際項目,1992年至1996年,主持人。科研經費1萬元。
14、可持續發展與環境法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九五”法學重點項目,1996至2000年,主持人。科研經費6萬元。已經由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驗收,該辦公室於2002年7月3日頒發了“結項證書”,證書號是20020135。
15、當代海洋環境保護法律制度研究,國家教委人文社會科學“九五”博士點基金研究項目,1996年至1999年,主持人。科研經費1萬8千元。
16、“關於提高武漢市環境質量的政策措施的研究”,武漢市科委下達的研究項目,科研經費2萬元,項目時間是1995年至1996年,本人是該課題的總負責人,承擔了大部分成果的寫作任務。該課題於1996年由武漢市科委召開會議,組織專家評審委員會評審驗收。
17、“我國環境法制建設的若干具體問題研究”,國家環境保護局下達的研究項目,項目時間為1995年至1997年,本人是該課題總負責人,同時又是該課題子項目“海洋環境保護立法研究”的具體負責人。科研經費10萬元。該課題於1997年10月22日,由國家環境保護局在武漢召開成果評審會,組織專家進行評審驗收。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編的《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研究成果公報》(1998年)第3頁在“環境管理”的“(一)環境政策與法規”中已經確認了該課題,並對該課題作了介紹。
18、“歐盟環境政策和規劃研究”,中歐高等教育合作項目(合作研究項目)(EU-China Higher Education Cooperation Programme,Collaborative research),1998年至1999年。科研經費3000歐元。
19、“面向21世紀的環境法學教學改革研究”,武漢大學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畫研究項目,1997年至1999年。科研經費5千元。
20、“環境法和政策研究”,武漢大學面向21世紀“三大工程”項目,1997年至1998年。科研經費2萬4千元。其研究成果主要有《環境政策法律問題研究》(蔡守秋著,武漢大學出版社1999年1月出版,約40萬字)。
21、“環境法制問題研究”,國家環境保護局研究項目,1998年至1999年,10萬 元人民幣。
22、《環境法信息》(內部不定期刊物),國家環境保護局,5萬元人民幣,1999年完成。
23、歐盟環境法研究,一個月客座教授項目(Guest professorships for Chinese professor(one month)),1999-2000年,經費5000歐元。
24、《水法》修改水資源保護專題研究,水利部(長江水源保護局)研究課題,研究經費2萬元。研究成果是《水資源保護法研究》,2000年2月完成。
25、“環境資源法理論體系研究”,教育部重點基地重大課題,研究經費20萬元,主持人,2000~2002年,2003年結題。
26、“生態安全法律問題研究”,法務部法治建設與法學理論研究2001年度部級重點項目,經費6萬元。
27.“跨行政區環境管理”項目的子項目“跨行政區水污染防治法研究”,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亞洲開發銀行項目,時間從2002年4月到2003年6月。
28、“環境與貿易法律問題研究”,中國法學會批准的《中國法學會2002年研究課題計畫》,中國法學會研究部2002年8月8日下達,資助經費2萬5千元。
29、“西部邊境城市的法制建設”,中國法學會批准的《中國法學會2003年研究課題計畫》,總經費2.5萬元。
30、“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法律問題研究”,中國法學會批准的《中國法學會2004年研究課題計畫》,總經費3.5萬元。

獲獎記錄

蔡守秋秋著的《應該提倡環境道德》等一組論文1982年獲武漢大學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
蔡守秋等人參加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修訂稿(討論稿)及研究論文),1983年獲武漢大學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
蔡守秋著的《環境權初探》,1985年獲湖北省法學會法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蔡守秋的自編教材《中國環境政策概論》,1987年獲武漢大學優秀教材二等獎。
蔡守秋著的《關於我國對外經濟開放地區環境立法及其理論研究》一組論文,1986年獲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同時獲1986年湖北省法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蔡守秋著的《關於環境保護制度立法研究》一組論文,1989年獲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同時獲1989年湖北省法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蔡守秋著的《中國環境政策概論》,1991年獲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同時獲1988-1989年度湖北省法學會優秀成果獎。
蔡守秋1993年獲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
蔡守秋著的《環境外交概論》一書,1995年獲武漢大學第七屆社會科學研究優秀科研成果獎。
蔡守秋著的《環境資源法論》一書,1997年獲武漢大學第八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蔡守秋著的《關於提高武漢市環境質量的政策措施的研究》和《論建立中國式的源削減法律制度》論文,1998年6月獲武漢市法學會第四次法學優秀論文(1995-1997年度)二等獎,1998年10月獲“武漢市第六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優秀獎”。
蔡守秋著的《論當代環境法學的發展》(系列論文)獲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1994-1998年)三等獎,湖北省人民政府於2001年10月8日頒發獎勵證書。
蔡守秋著的《可持續發展與可持續環境資源法》(1999年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年會),獲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1999年優秀成果獎。
蔡守秋著的“實現環境法治的前提條件”,獲“21世紀中國法治展望徵文”優秀論文二等獎。
蔡守秋著的蔡守秋著的《論環境資源法學理論體系的框架》(2000年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年會),獲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2000年優秀成果獎。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在2001年1月授予蔡守秋“環境保護傑出貢獻者”稱號。
蔡守秋著的《環境政策法律問題研究》,獲武漢市第七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獲法務部2002年優秀成果三等獎。
蔡守秋著的《環境資源法學教程》,獲2002年武漢大學本科優秀教材獎。
2003.8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批准為中國環境影響評價專家
2009.4首屆中國法學名家論壇上,被評選為“當代中國法學名家”

社會任職

歷任中國法學會第二屆、第三屆、第五屆理事,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武漢大學環境法研究所副所長、所長、中國國土資源法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法學會理事,湖北省法學會和國土經濟學會理事。現任武漢大學福州大學湖南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會長,受聘為上海財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