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而後教

 在生活富足的基礎上進行教育和教化。孔子教育思想中一項帶有策略性的重要命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富而後教
  • 定義:在生活富足的基礎上進行教育和教化
孔子認為在使人民經濟生活提高的同時,還須教化人民;也只有在人民生活富足的前提下,才有更好地教化人民的條件。命題出自《論語》中孔子與冉有的一段對話:“子適衛,冉有僕。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論語·子路》)
對富而後教的思想,孟、荀均有所發揮。孟子說:“明君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凶年免於死亡,然後驅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孟子·梁惠王上》)人民生活得到保障,才容易教而為善。荀子更明確說:“不富無以養民情,不教無以理民性。故家五畝宅,百畝田,務其業而勿奪其時,所以富之也。立大學,設庠序,修六禮,明十教,所以道之也。詩曰:飲之食之,教之誨之,王事具矣。”(《荀子·大略》)富民教民,成為王事不可缺少的工作。
孔子富而後教思想,後世多所論列,並與民本治國相聯繫。《說苑·建本》篇:“河間獻王曰:管子稱倉廩實,知禮節;衣食足,知榮辱。夫谷者,國家所以昌熾,士女所以姣好,禮義所以行,而人心所以安也。尚書五福,以富為始。子貢問為政,孔子曰:富之,既富乃教之也。此治國之本也。”從管仲到孔子,都以富民教民為立國之本。
《潛夫論·愛日》篇:“孔子稱庶則富之,既富則教之。是故禮義生於富足,盜賊起於貧窮;富足生於寬暇,貧窮起於無日。聖人深知,力者乃民之本也而國之基,故務省役而為民愛日。”富而後教,被提到民本國基的高度評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