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營養化污染

富營養化是指水流緩慢和更新期長的地表水中,由於接納大量的生物所需要的氮磷等營養物引起藻類等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最終可能導致魚類和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水體污染現象。例如天然湖泊+由於雨雪對大氣的淋洗和徑流對地表物質的溶淋和沖刷,總有一定量的營養物質被匯人地表水中。因此,天然湖泊也可以實現由貧營養湖向富營養湖的轉化,但是,天然存在的富營養化是經過數千年乃至數百萬年的地質年代而發生的現象,其速度十分緩慢。所以,一般的富營養化現象,不是指天然存在的富營養化過程,而是由於人類活動引起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富營養化污染
  • 外文名:Eutrophication pollution
  • 定義:水流緩慢和更新期長的地表水中
  • 類型:環境詞
簡介,形成,影響,事件,

簡介


水體富營養化水體富營養化
水體富營養化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它不僅嚴重破壞了水域生態景觀和水體生態環境,降低了水體的使用功能,導致魚類等生物大量中毒與死亡,造成水產養殖業損失等;而且富營養化的水臭味大、顏色深、細菌及亞硝酸鹽、硝酸鹽等污染物多,人畜食用後會引起多種傳染病和寄生蟲病,還誘發食道癌、胃癌等,嚴重危害人畜健康;同時還會影響航運、加速湖泊衰亡等。目前,我國河道、湖泊等水體中富營養化問題日趨嚴峻,其中2007年太湖藍藻爆發就是最好的例證。因此,水體富營養化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形成

對湖泊、水庫、內海、河口等地區的水體,水流緩慢,停留時間長,既適於植物營養元素的增加,又適於水生植物的繁殖,在有機物質分解過程中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水的透明度降低,促使某些藻類大量繁殖,甚至覆蓋整個水面,可使水體缺氧,以致使大多數水生動、植物不能生存而死亡。這種由有機物質的分解釋放出養分而使藻類及浮游植物大量生長的現象,就是水體的“富營養化”。一般地說,總磷和無機氮分別超過20mg/m3和300mg/m3就認為水體處於富營養化狀態。

影響

水體的富營養化可使致死的動植物遺骸在水底腐爛沉積,同時在還原的條件下,厭氣菌作用產生H2S等難聞的臭毒氣,使水質不斷惡化,最後可能會使某些湖泊衰老死亡,變成沼澤,甚至乾枯成早地。
另外,由於大量的動植物有機體的產生和它們自身的遺體被分解,要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以致於使水體達到完全缺氧狀態。分布於水體表層及上層的藻類浮游植物種類逐漸減少,而數量卻急劇增加,由以硅藻和綠藻為主轉變為以藍藻為主(藍藻不是魚類的好餌料),水體底層由於缺氧進行厭氧分解,產生各種有毒的、惡臭的代謝產物,這種因藻類繁殖引起水色改變就是所謂藻華(水華)現象或稱赤潮現象。

事件

舉例:觸目驚心的赤潮中毒事件
1971年春夏季節,在美國佛羅里達州中西部沿岸水域發生過一次短裸甲藻赤潮,使1500km2海域內的生物幾乎全部滅絕。這種短裸甲藻含有神經性貝毒,人們若食用含有這種毒素的軟體動物,可在3h內出現中毒症狀。
在有毒赤潮細胞中,有一種西加魚毒。目前,全球因誤食西加魚毒而中毒的患者每年達萬人。此類病情一般在食用有毒魚類後1—6h內發作,也有些人因呼吸衰竭或血液循環破壞而急性死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