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白門像

寇白門像

《寇白門像》是清代吳宏、樊圻1651年創作的一幅水墨人物畫,現收藏於南京博物院。

該畫由吳宏寫肖像,樊補景,畫面描繪了明末歌妓秦淮八艷之一的寇白門的形象。作者用淡而細的線條勾畫女子面部,傳達出含蓄的情感,具有意筆傳神的意味。全畫筆墨娟秀細膩,輕快爽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寇白門像
  • 作者:吳宏、樊圻
  • 創作時間:1651年(清順治八年辛卯)
  • 規格:縱79.2,橫60.6厘米(畫心部分)
  • 材質:紙本
  • 現收藏地:南京博物院
  • 畫作類型:水墨人物畫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主題,形象,研究價值,重要展覽,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寇白門像》為金陵畫派畫家樊圻和吳宏合作的作品,樊圻寫像,吳宏補景,上有作者落款:“校書寇白門湄小影。鐘山圻、金溪宏合作。時辛卯秋,杪寓石城龍潭朱園碧天無際之堂。”
寇白門像
寇白門像
根據畫面上的題跋可知,“秦淮八艷”之一寇白門不僅以貌美著稱,更具有才藝和氣節,是一位值得讚頌的女性:
寇湄字白門,娟娟靜美,跌宕風流,能度曲,善畫蘭,粗知拈韻。能吟詩,然滑易,不能竟學。十九時,為保國公貯之,貯以金屋,若李掌武之謝秋娘也。甲申三月,京師陷,保國公生降,家口沒,入官。白門以千金予保國公贖身。匹馬短衣從一婢而歸之。築園亭,結賓客,日與文人騷客相往還。酒酣耳熱,或歌或哭,自嘆美人遲暮、嗟紅豆之飄零也。錢牧齋詩云:寇家姊妹戀芳菲,十六年來花事迷。今日秦淮恐相值,防他紅淚一沾衣。則寇家多佳麗,白門其一也。三山余澹心書於秦淮水閣。
手致千金解報恩,白門憔悴愴朱門。愁來一唱梅村曲,擁髻燈前有淚痕。繞出侯門又唱歌,尊前感舊涕滂沱。圓圓削髮河東死,總曉風塵俠骨多。伯謙、仲莊、世文先生教削。乙未孟陬,璧城鐙下寫記,時客淮上節署。
鈐“樊圻之印”白文印、“會公”朱文方印、“吳宏”朱文、“遠度”白文方印。

創作背景

明代中晚期,南京地區文化昌盛發達,成為江南的文化中心,南京畫壇也開始進入更加活躍的階段,以名妓為繪畫對象進行繪畫創作的題材也不斷增多,這一風氣一直延續到清代初期,尤其將具有節操和才華著稱的明末清初的名妓入畫,更見風氣之盛。《寇白門像》即是以江南名妓為對象而創作的肖像畫作品。

藝術鑑賞

主題

在這幅作品中,作者通過簡練的筆墨,將具有相當文化修養的秦淮歌妓寇白門娟娟靜美、跌宕風流的優雅神態呈現出米,同時也在筆端流露出強烈的美人遲暮之感。作者借現實的遲暮美人哀嘆明王朝的滅亡。這幅肖像不僅是寇白門的寫照,而且也是明亡後當時士人心中一曲悽美的輓歌。

形象

在這幅作品中,首先映入觀者眼帘的,是一株枝繁葉茂的大樹,筆法謹嚴而不失墨韻;畫面左下側是一條溪流,岸邊芳草萋萋。作為主體的人物形象與景物形成對比。作者通過簡練的筆墨,以線描的形式,將具有相當文化修養的歌妓寇白門娟娟靜美、韻致楚楚的優雅神態呈現出來。同時,“美人遲暮”的悵惘感也在筆端流露出來。畫面情境交融,人物與景物相得益彰。顯然,作者借現實的“遲暮美人”哀嘆明王朝的滅亡。這幅肖像不僅是為寇白門寫照,也是明亡後當時遺民心中一曲悽美的輓歌。而錢謙益(牧齋)詠寇白門的詩句堪稱為之點題,箇中情味,值得觀者反覆揣摩。

研究價值

該畫是研究吳宏人物畫和畫友交往的重要資料。

重要展覽

2015年8月10日,該畫在南京博物院特展館“溫·婉——中國古代女性文物大展”中展出。

作者簡介

吳宏(?—1690),清代畫家。原籍江西金溪,寓居南京。字遠度,號雲林竹史。晚年與周亮公為鄰。兼長山水、人物、墨竹,山水居能品,風神淡遠而含雄遠壯闊之勢。筆墨縱橫森秀,明快爽朗。
樊圻(1616—約1694),明末清初畫家,“金陵八家”之一。沂弟,字會公,更字洽公。江寧(今江蘇南京)人,與其兄樊沂有“雙丁二陸”之名。居迥光寺畔,蔬籬板屋,二人吮筆其中,蕭蕭如神仙中人。樊圻善畫,工山水、人物、花卉。山水師趙令穰、劉松年,趙孟等而自成風貌。其筆墨娟秀細膩,輕快爽利,老年轉趨於高簡。子樊雲等亦善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