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葉劍蕨

密葉劍蕨

中華劍蕨過去又叫密葉劍蕨(LoxogrammeconfertifoliaTagawa),系由田川基二於1938年采於高雄(較詳細的地點可能是在藤枝和溪南山之間。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密葉劍蕨
  • 界::植物界
  • 門::蕨類植物門 Pteridophyta
  • 亞門::真蕨亞門 Filicophytina 
  • 綱::薄囊蕨綱 Leptosporangiopsida 
  • 目::水龍骨目 Polypodiales 
  • 科::劍蕨科 Loxogrammaceae
  • 屬::劍蕨屬 Loxogramme 
  • 種::密葉劍蕨
  • 分布::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台灣廣東廣西
密葉劍蕨(LoxogrammechinensisChing)Polypodiaceae水龍骨科
,目前標本在京都大學),並於1939年發表,但此後就沒有任何其它採集紀錄,所以王弼昭這份在中橫白姑大山采的標本(目前存放在中研院植物所標本館中),可說是光復後的首次發現,也是台灣現今已知的第二次發現,別具植物學意義。至於為什麼現今我們使用中華劍蕨的學名代替密葉劍蕨呢?事實上田川基二曾在原始文獻中比較密葉劍蕨和中華劍蕨的異同,但郭城孟(Kuo,1985)曾寫信請教密西根大學的世界劍蕨屬權威M.G.Price(目前已退休),根據他的意見,認為台灣的密葉劍蕨和中華劍蕨同種,故應採用中華劍蕨的學名。可惜本種目前采自台灣的標本只有兩份。
出處】始載於《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拼音名】ZhōnɡHuáJiànJué
來源】藥材基源:為劍蕨科植物中華劍蕨的根莖或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oxogrammechinensisChing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採收,去年與鬚根,洗淨,曬乾;或全草洗淨曬乾。
【原形態】植株高8-18cm.根莖細長,橫生,密被褐棕色、披針形鱗片。葉近生,具短柄;葉片肉質,線狀披針形,長5-17cm,中部寬1-1.2cm,先端銳尖,基部楔形並下延至葉柄底部,全緣或微波狀,乾後革質,上面有皺紋;中脈兩面稍隆起。孢子囊群長圓形,通常5-8對,彼此分開,極斜向上,有時與中脈幾平行,排列於中脈兩側,生長於背面中部以上,下部不育;無囊群蓋。
【生境分布】生態環境:附生於海拔1500-2400m的常綠林中樹幹或陰顯岩石上。
資源分布:分布於西南及江西、福建、廣東、廣西等地。
【性味】苦;性微寒。
【歸經】膀胱;腎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尿——主尿路感染;乳腺炎;狂犬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味苦,澀,性微寒。有清熱解毒、活血、利尿的功能。用於癆傷、尿道炎、狂犬咬傷等。
【摘錄】《中華本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