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壁震旦角石是發現於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地區聶拉木縣阿來村南的中奧陶世時期化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密壁震旦角石
- 外文名:Sinoceras densum Yu, 1930
- 形成時代:中奧陶世
- 產地: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地區聶拉木縣阿來村南
- 保存單位: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密壁震旦角石是發現於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地區聶拉木縣阿來村南的中奧陶世時期化石。
密壁震旦角石是發現於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地區聶拉木縣阿來村南的中奧陶世時期化石。特徵描述標本長45毫米。體管居中,約占殼徑1/8。隔壁頸長度占氣室高的1/3。氣室密度1.3,隔壁下凹度1/3。1...
震旦角石又稱“中華角石”, 它的外型如同寶塔一樣,所以還有寶塔石、直角石、竹筍石、太極石、塔 影石。該石為古生物化石,外形呈圓錐形,一頭尖,一頭寬,表面發育有節、豎紋等,將它倒置有如一座寶塔,其石面有二三十節環狀圈紋突起,亦猶似竹筍,如果剖面是橫向,則似一幅太極圖。角石經過鑿磨,倩影外露,...
中華震旦角石是產於湖北省宜昌市的中奧陶世(O₂)的化石。特性描述 屬於軟體動物門、頭足綱、塔飛角石目、喇叭角石科的震旦角石屬。主要特徵是:體長近1米,殼中等大小,長椎形,擴大率為1.6~1.9。殼體直徑向口部增大非常迅速,氣室高約為殼頸的1/2。隔壁下凹深達半個氣室,殼表具細而均勻的波狀橫紋...
震旦角石屬 震旦角石屬(Sinoceras)曾稱中華角石屬,是頭足綱、直角石亞綱的一屬。殼長圓錐形,殼面復以顯著的震旦角石波狀橫紋,隔壁頸直,長約相當於氣室深度之半。體管細小,位於殼的中央或稍偏。住室無縱溝。晚奧陶世早期,中國,主要產於南方。
中國震旦角石 中國震旦角石( Cerida)是採集的標本 主要用途 科學研究 保存單位 國家岩礦化石標本資源共享平台
中華震旦角石等隔壁變種(Sinoceras chinense var.equiseptatum Yu)是發現於西藏自治區那曲地區申扎縣永珠村日阿覺山東坡的中奧陶世時期化石。特徵描述 標本長150毫米,包含9個氣室及部分住室,上下殼徑分雖為10毫米和25毫米,擴大率1:5。殼直角石式,橫斷面圓形,殼表具細密生長線,平均每10毫米可容納10根。體...
古無脊椎動物。頭足綱的一屬。外殼呈圓錐形或圓柱形。殼面覆以顯著的波狀橫紋。隔壁頸相當於氣室深度的1/3至1/2。體管細小,位居中央或微偏。常見於我國南部奧陶紀地層中。三峽地區含大量震旦角石。縱切面磨光狀如塔,可做陳列品用,故俗名“寶塔石”。阿門角石 拉丁文學名:Armenoceras 綱:頭足綱 亞綱:...
詞目:寶塔石 英文:pagoda pictographic stone 釋文:震旦角石,又稱寶塔石、直角石、竹筍石、太極石、塔影石。產於湖北省宜昌市遠安縣荷花店山中及長陽縣、興山縣等地。該石為古生物化石,外形呈圓錐形,一頭尖,一頭寬,表面發育有節、豎紋等,將它倒置有如一座寶塔,其石面有二三十節環狀圈紋突起,亦猶似...
景區的代表性化石位於萬馬奔騰景點下方,被稱為“中華震旦角石”,迄今發現的最大的震旦角石化石長1.2米,直徑為0.12米,被稱為“中華震旦角石之王”。萬馬奔騰 萬馬奔騰位於萬馬奔騰廣場,是廣場標誌性景觀。千姿百態的岩石排列在一起,錯落有致,如同一群揚蹄賓士的駿馬。龍鱗石海的石林外觀主要分為劍狀石林和...
博物館中還專門設有野人展區,有野人的模型,有介紹野人的圖片,引起人們對野人秘蹤的驚奇;設有奇石展區,收集了神農架貝殼、海螺、三葉蟲、震旦角石等海洋生物化石,還有太陽、月亮、獅子、人物等各種象形石,更有一架復原的“中國犀”化石骨架。神農架自然博物館是全面了解神農架的視窗,被人們譽為“神農架的縮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