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三弟

《寄三弟》是明代袁宗道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寄三弟
  • 出處:《白蘇齋類集》
  • 作者袁宗道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寄三弟
女竟不祿,可傷悼甚!居官數年,喪卻兩子一女。一身蕭然,此懷何堪?猶憶往年夏中,每夜坐大槐樹下,池上星河,晶晶池底,聽兩兒屬對,應答如響,以為笑樂。至今思之,便是一夢。爾時麥粥,亦何可厭也。功德天,黑暗女,步步相隨,將奈之何!然我之為功德天者無幾,而為黑暗女則甚酷矣。自弟出京後,此女能通竺典,誦《金剛經》,時有問答,皆出意外,我謬比之靈照,不意其遂至夭折!
昔白樂天無子,止有一女金蟾,慧甚,後復不育,竟以無子。吾此苦真同樂天。然樂天是世間第一有福人,吾那得比之。樂天趣高才大,文價遠至雞林;吾才思蹇澀,無所成名,一不同也。樂天罷守,即有粟千斛,有太湖石、華亭鶴、折腰菱等物;吾官十年,債負山積,室如懸磬,二不同也。樂天所居履道里宅,據東都之勝,花鳥魚池,仿佛蓬瀛;吾家石浦之陽,濱於大江,即此鳩巢蝸廬,旦暮作鮫人窟,安望花草池台之樂,三不同也。樂天有妓樊素、小蠻,能舞霓裳;吾輩兢兢守官,那及此事?且吾鄉固陋,真所謂“經歲不聞音樂聲”者,四不同也。樂天官至三品,不為不貴;吾賦性骯髒,轉喉觸諱,早晚且歸,終當老一校書郎,五不同也。樂天有元、劉互相酬唱,晚年與牛奇章諸公共為賞適;想故鄉一片地,惟有杜門下楗而已,六不同也。樂天素健,年至八十,得風痹疾復愈,尚能留樊素及駝馬;吾少年病後,骨體脆薄,多肉少筋,非壽者相,七不同也。吾與樂天不同者如此,惟無子一事,則酷似之耳。獨樂天學禪,吾亦學禪。樂天太好快活,晚年歲月,多付之詩文歌舞中,此事恐未得七穿八穴;吾以冷淡無所事,只得苦參,將來或不作生彌勒院中行徑,差強之耳。若果於此一大事了卻,糞草堆頭拾得無價寶,世間苦樂,何足道哉!
吾比來亦切此事,但參話頭工夫,難得純一。又念世間浮解,恐無益於將來,更作小小功德。所分大官餐錢,即買魚蝦龞蟮,放入金水池中。每入門,內侍都不問,但云此袁家放生人也。黃慎軒、蕭玄圃諸公,亦相仿效。每月朔望,放生不可勝紀。吾非欲作此有為功德也,自念以口腹傷殘物命,欲用此少贖罪愆。且令好生一念,常時萌動,將來或至憫念有情,不復食噉。然比來晨鳧夜鯉,多取備屠門,至鸞刀則久已戒之矣。聞大人日殺牲供具,弟能默默引之不殺何如?此即非常功德也。邸中惟我一人食肉,眷屬俱長素念佛,精勤之甚。晨昏梵唄,宛同蘭若,吾意甚樂之。每與若嫂及兩姬言:“爾輩不必憂無子,吾朝暮且解官,長安村中舊舍,便可作一庵,偕汝輩六時行道其中,他年同生青蓮池中,永為法眷。此為嗣續,豈不更大?即我百年之後,汝輩便作淨尼,有田可供伊蒲,又有人護持,以此卒餘生,有何不可?昔王珣、王維 ,俱舍宅為寺。趙中令無子,兩女俱為浮屠。范龍圖女孫,為妙總大士。若能若是,又何羨乎封登一品,兒孫滿前?”汝嫂亦欣然頷之。然我亦是實語如語,非專為引誘兒女輩也。
我甚欲歸田,但為大人年未六十,歸計太早,恐親心不悅。且補春宮講讀未久,亦欲少有所需。屈指算之,決不出三年。沙市太遠不可住,城中已殘廢,惟長安村中舊居真可棲隱。且所以難鄉居者覓盜耳,我貧如此,即開門延之,尚恐其厭薄不來,何足憂慮。我意欲將荷葉山荷葉堰,俱作短牆圍之,從烏桕樹中開門,以小舟往來其中,純種白蓮。山內松粟十圍處,作一佛堂,萬松嶺上作一大士閣。記往時每夕陽行此處,則平湖萬頃,晶晶晃耀,如爛銀海,且可以東望黃山,極為勝處。可令阿書,將我田租預市木植,杉木便好,不必楠柏木也。但聞其中樹木,頗遭斫伐,又鄰家多取以代薪,甚為慮之。此處以林樹為命,寧乞吾頂上毛,莫伐吾樹也。頭上霜毛,除之何害,惟此樹系吾晚年生計,已勅阿書守護。弟幸溫語懇諸人,為此樹乞命,諸人未必不聽。我又勑阿書種樹,山中可多種松,墉上可多種桃柳,桃柳易成。以待弟入村,可自閱視,其行位亦自有方略,太整即俗,弟自能辦,不須囑也。已向董思白、黃慎軒諸公乞堂額庵名矣。
又中郎有書來,雲已解官。初謂其不耐煩苦,不知其一病六月,幾不起也。前訊之吳中人云:“此令近年來未有,惟飲吳中一口水耳。”又聞其發摘如神,衙門宿蠹,為之一清。其人非習為諛者,且眾口一詞。方為之喜,而乃病耶?豈劇縣多事,為民勞心,至於病耶?亦其心和而骨傲,不堪折腰之苦,遂發病耶?既病矣,自宜解官,豈容以七尺殉一官也。其去以養詹姑為辭,聞吳氏千百人,皆聚神廟中,願各捐十年之壽,延詹姑一日,以留仁父母。醮事懺儀,所在佛宮道院,無不然者。吾聞之,又為之喜,功名升沈何足論,若真能有益於百姓,即是大功德、大行願也。然中郎年少,豈容歸隱?將來到京,補一廣文,積三四年,可至部屬。其清望甚重,與他量移者異。弟可將此意達之大人,莫令其憂也。
雲中老子念吾弟甚,每書來未常不及弟。卓吾亦有書來,訊弟動定。又邑中人云:弟日來常攜酒人數十輩,大醉江上,所到市肆鼎沸。以弟之才,久不得意,其磊塊不平之氣,固宜有此。然吾弟終必達,尚當靜養以待時,不可便謂一發不中,遂息機也。信陵知終不可用,故以酒色送其餘年。陳思王絕自試之路,始作平樂之游耳。弟事業無涯,其路未塞。為朱紫陽亦大破碎,即陳同甫亦太粗豪。陳同甫度橋,馬次且,即下馬拔劍斬其首,辛稼軒見而奇之。奇則奇矣,馬有何知,而遂殘其命。此視王藍田之蹂雞子,更甚矣。少年遭禍,晚得一第,數月遂至不享,此亦可以戒矣。然吾弟愷悌仁厚,寧復有此。聞邑中少年多惡習,不可不誘引之也。昨又聞吾弟作敦仁會,率諸友講學,甚善,甚善!場事將近,且作時義。吾歸隱之志已切,得弟中雋,即拂衣之行決矣。聞侄子甚清令,白家阿龜當從汝乞之。前兩三月游上方諸山,往與弟坐杜莊竹園,閱《名山記》,有所謂石經洞者,悉得於杖履之下。弟今秋來,當一一舉似,且同弟覓再游也。所寄大人書甚略,大人如不厭煩,弟可將此書從頭讀一遍,即可以悉吾近況與後日行徑也。紙盡不更作,有便勤寄八行,望之!又中郎昔忙今閒,我昔閒今忙。人生苦樂乘除,大抵如此。十年作太倉雀鼠,今得報效,少懺素餐罪過,不敢厭勞怨苦也。但年近四十,日起先雞,玄鬢化白,面紋漸多,異日相對,竟是一龍鐘老翁矣。韓退之云:“居閒食不足,從官力難任。兩事皆害性,一生長苦心。”去住之難,從古嘆之,可奈之何!

作者簡介

袁宗道(1560~1600),字伯修,號石浦,明朝公安人。明神宗萬曆十四年(1586)會試第一。授庶吉士,進編修,終右庶子。明朝復古派的詩文,到萬曆中葉以後流弊日甚。袁宗道和他的弟弟袁宏道、袁中道,都以文學見長,當時稱為“三袁”。他們極力排斥復古派的說法,提出比較進步的文體革新意見。在唐朝的文學家中,袁宗道愛好白居易,在宋朝的文學家中,他愛好蘇軾,因此名他的書齋為“白蘇齋”。著有《白蘇齋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