寀盧村

寀盧村,隸屬浙江省金華市東陽市城東街道辦事處,距東陽市區11公里,為東陽三大盧姓集聚地之一。全村有農戶853戶,人口2552人,設16村民小組。村黨委下設4個黨支部,黨員123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寀盧村
  • 所屬地區:浙江省金華市東陽市城東街道辦事處
  • 電話區號:0579
  • 郵政區碼:321000
  • 人口:2552人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人口民族,地方特色,歷史文化,尚武精神,戲曲文化,

建制沿革

寀盧村,位於浙江中部錢塘江上游的東陽江和白溪江交匯的三角洲衝擊平原,屬東陽江盆地的腹部。氣候溫暖,水源豐沛,光照充足,交通便利,地域優越,位置顯要。境域自古優美,史稱“亭墩為屏,黽鳳守門;七星望月,兩水夾間;五樟穿雲,綠珠環抱;古堰流芳,四野鋪蔭”的綠洲清汀、鐘靈寶地。

行政區劃

解放後,寀盧境屬李宅區李宅鄉。1950年6月-11月,全縣先後劃分為124個鄉,村境改屬李宅區紅旗鄉。1956年撤銷李宅區,遂歸屬上盧區紅旗鄉。1958年9月底時限人民公社化,境屬真理(次年3月易名李宅)人民公社李宅管理區。1960年3月李宅人民公社併入上盧人民公社,村隸之,屬上盧區轄。1962年撤銷上盧區,分社上盧、李宅、懷魯3箇中心公社,境屬李宅中心公社的人民公社更名為紅武人民公社(1979年夏名李宅)。1982年12月始行政社分設,重建李宅鄉人民政府。1992年李宅改為建制鎮,2001年底,併入城東街道辦事處。

人口民族

寀盧為東陽境內三大盧姓集聚地之一。顯祖盧琰為後周柴世宗重臣,佐柴榮定國安邦,功勳卓著。顯德七年(960)趙匡胤陳橋兵變,宋代周禪之際,見柴世宗兩幼子尚在襁褓之中,意欲加害。盧琰冒滅門之禍,竭力諫阻,遂抱其一(蘄王柴炯)避居臨安,後又轉徒永康靈山,撫養成人後將己女錦許之為妻,易柴為盧,改炯為璿(璇),並列為第三子,是為定安溪盧氏之始祖。故族有“王者之裔”的美譽。迨十世孫盧份游列東陽,相地覓勝,定居長堤,迄今766年,繁衍生息,蔚成望族。科第禪聯,仕宦駢集。政績風靡,著述宏富,經營有道,德行雙修,聲聞朝野者代不乏人。
寀盧村
洲義堰變遷
據道光«東陽縣誌»記載:“唐宋期問,東陽全縣有古堰27處,歷朝縣誌均有備載,獨以八都(今李宅鎮、北江鎮有關村)之洲義堰冠於諸堰之首。”這不僅因該堰興建時間之早,工程規模之大,受益範圍之廣,而且也與該堰歷訴訟案較多、管理完善、影響久遠分不開。隨著自然的變遷和歷史的推移,東陽境內的許多古堰已不復存在,或由新的水利設施所替代,唯有洲義堰在2000條年的歷史長河中,一直默默地哺育著堰區人民。
為進一步發得千年古堰的作用,永絕水患,永無訟爭,自二十世紀90年代初開始,村黨總支、村委會班子成員多次考籌劃,對洲義堰實行全面整治:“總乾渠長5000米、底寬4米、深1.5米,實施截彎取直、三面光混凝土襯砌,最大流量可達6立方米/秒,整個工程速投資201萬元。建起紀念亭、紀念碑。通過堰區人民國結治水,不僅千年古堰煥發了青春,而且使堰區人民的精神風貌得到了升華。

地方特色

傳統手工業一錫鑞工藝
鑞是錫和鉛的合金,產品以日常生活用品如酒壺、茶壺、燭台等為主,有富家子弟成婚嫁娶作陪嫁用的全堂嫁妝,有供祭祀用的香爐、花瓶、鑞台等,俗稱“五祀” ,也有少數富翁作收收藏的工藝品,如人物八仙、飛禽走獸、蟲魚龍蛇等,產品全部採用手工製作完成,形象逼真,工藝精湛。
打鑞工藝在寀盧村的出現,據民間傳說及譜籍考證始於明代,精於清代,已有300多年歷史。
民國初期的盧秀苞、盧漢華等曾製作過人物八仙,如關公、趙雲等。盧春大等曾制鑞牌坊,雕刻精細,解放後盧茂賢、盧子新、盧子元、盧光壽曾給酒廠制過“蒸餾器”用於生產。產品融觀賞、實用與收藏為一體。

歷史文化

尚武精神

尚武精神是一種頑強,一種俠氣,一種做人的尊嚴,一種奮發的激情。尚武精神意味著不畏對手的強勁,不畏前途的艱險,不畏勢力的孤單,尚武精神意味著奮發進取,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寀盧人就是有這種精神。
寀盧人所在地理位置注定為了生存,視水如命。幾百年來與水抗爭,與人抗爭,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寀盧人“尚武精神”。
寀盧人的尚武學藝,好打不平,不怕犧牲。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其中著名的有:豹太公平息倭亂(明)、光升公參軍為國(明)、懋彥公習武授藝(清)、盧中倫調節鄉間矛盾(現代)等。

戲曲文化

寀盧人地處兩江交匯處,人傑地靈、能歌善舞、人才輩出。50年代還成立戲班子,自編自導。演出了許許多多的戲曲,著名的有:龍虎鬥、白虎堂、雙槍六文龍、紅色娘子軍、紅燈記等。青衣、花旦、武旦、老旦、小生、老生、小丑、龍套樣樣齊全。全由村民自己安排,人物演得惟妙惟肖,到各地廟會演戲,斗戲,受到民眾交口讚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