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苞豆(原變種),外文名Shuteria involucrata var. involucrata。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宿苞豆(原變種)
- 外文名:Shuteria involucrata var. involucrata
- 小葉形狀:寬卵形、卵形或近圓形
- 葉柄:長2.5-4.5厘米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草質纏繞藤本,長1-3米。莖纖細,密被毛或無毛。羽狀複葉具3小葉;托葉卵狀披針形;葉柄長2.5-4.5厘米;小葉膜質至薄紙質,寬卵形、卵形或近圓形,長2.8-3.5厘米,寬2.3-3厘米,先端圓形,微缺,具小凸尖,基部圓形或寬圓形,上面黃褐色或海藍色,下面灰色至灰綠色;小托葉針形。總狀花序腋生,花序軸長約10厘米,基部2-3節上具縮小的3小葉,無柄,圓形或腎形;花小,長約10毫米;苞片和小苞片披針形;花萼管狀,裂齒4,披針形,比萼管短;花冠紅色、紫色、淡紫色,旗瓣大,橢圓狀倒卵形,先端稍鈍,微凹,具瓣柄,翼瓣長圓形,與龍骨瓣近相等,均比旗瓣小;子房無柄。莢果線形,壓扁,成熟時長3-5厘米,寬2-6毫米,先端具喙;果瓣開裂,有時扭曲,具種子5-6顆,褐色,光亮。花期11月至翌年3月,果期12月至翌年3月。
生長環境
常生長於海拔900-2200(-2800)米的山坡路旁灌木叢中或林緣。
分布範圍
產自雲南南部、東南部和廣西西部。印度西北部、尼泊爾、越南、高棉、泰國和印度尼西亞(爪哇島)亦有分布。
主要價值
根藥用,微苦,涼,清熱解毒,治感冒咳嗽,乳腺炎,肺結核和慢性支氣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