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柱梣

宿柱梣

宿柱梣(學名:Fraxinus stylosa)為木犀科梣屬的植物,是中國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國大陸的甘肅、四川、河南、陝西等地,生長於海拔1,300米至3,200米的地區,常生長在山坡雜木林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落葉小喬木,高約8米,枝稀疏;樹皮灰褐色,縱裂。芽卵形,深褐色,乾後光亮,有時呈油漆狀光澤。
宿柱梣
小枝淡黃色,挺直而平滑,節膨大,無毛,皮孔疏生而凸起。
羽狀複葉長6-15厘米;葉柄細,長2-5厘米;葉軸細而直,上面具窄溝,小葉著生處具關節,基部增厚,無毛;小葉3-5枚,硬紙質,卵狀披針形至闊披針形,長3.5-8厘米,寬0.8-2厘米,先端長漸尖,基部闊楔形,下延至短柄,有時鈍圓,葉緣具細鋸齒,兩面無毛或有時在下面脈上被白色細柔毛,中脈在上面凹入,下面凸起,側脈8-10對,細脈甚微細不明顯;小葉柄長2-3毫米,無毛。
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當年生枝梢,長8-10(-14)厘米,分枝纖細,疏鬆;花序梗扁平,無毛,皮孔較多,果期尤明顯;花梗細,長約3毫米;花萼杯狀,長約1毫米,萼齒4,狹三角形,急尖頭,與萼管等長;花冠淡黃色,裂片線狀披針形,長約2毫米,寬約1毫米,先端鈍圓;雄花具雄蕊2枚,稍長於花冠裂片,花葯長圓形,花絲細長;雌花未見。
宿柱梣
翅果倒披針狀,長1.5-2(-3.5) 厘米,寬2.5-3(-5)毫米,上中部最寬,先端急尖、鈍圓或微凹,具小尖(宿存花柱),翅下延至堅果中部以上,堅果隆起。
花期5月,果期9月。
宿柱梣

生長環境

宿柱梣
生山坡雜木林中,海拔1300-3 200米。模式標本采自陝西戶縣。

分布範圍

產於甘肅、陝西、四川、河南等省。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藥 名】:宿柱梣
【拼 音】:suzhucen
【來 源】:為木樨科植物宿柱梣的樹皮。
【功 效】:清熱燥濕、清肝明目。
【主 治】:治痢疾、白帶、牛皮癬、目赤腫痛。
【性味歸經】:苦,寒。肝、大腸、肺三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一9克。
【別 名】:戶縣白蠟樹(《秦嶺植物志》)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於陝西、甘肅、四川。
【拉丁名】:宿柱梣 Fraxinusfallax Lingelsh.
【考 證】:始載於《醫學學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