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人悔過與勸人贖罪》是朱執信所著作品,出自於《朱執信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容人悔過與勸人贖罪
- 作者:朱執信
- 作品出處:朱執信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作品原文,出處收錄 ,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時事新報》記者對於孫先生致徐樹錚的電報下了一個批評,大意說:有覺悟的人不應該靠別個,不應該利用別個;孫先生的電報是靠徐樹錚轉圜大局,是利用徐樹錚,所以還是沒有覺悟。這個批評,我以為是不大與事實相符。
我們從革命黨的立場來講,主張是不能遷就的,悔過卻是很歡迎的。因為確見得非如此不可,所以沒有遷就;因為曉得要達到如此的目的,是要先加幫手的人,減少反對的人,所以歡迎人家的贊同。希望人家的贊同,決不拿過去罪惡來拒絕人家的贊成,我們從同盟會以來到現在是一貫的。孫先生的電報要徐樹錚自拔解罪,並不是靠他,只是許他悔過自新。比方從前革命、保皇勢不兩立,卻是民國以來梁任公贊成民主政治,革命黨也沒有說:你從前主張保皇、實行保皇,現在不容任你再講民主了,你去美洲夢俄羅斯罷,這種褊狹的話頭,是什麼緣故呢?就是我們的主義是平民政治,凡是認做國民的都可以有權幫助民政。所以主義上不能拒絕梁任公,不承認他講共和,這是顯然一個前例。此外就我們辛亥在廣東的前事來論,李準是殺許多革命黨的人,革命黨宣布他死刑的,到了後,九月初七晚上李準派人來願進同盟會,我們就歡迎他許他補過。到了九月十八,他果然逼走張鳴岐,免了一省的塗炭。假使廣東那個時候我們不許容他補過,李準的態度同張勛一樣,那廣東的陸軍不要和南京第九鎮的潰敗相同么。這樣爭持下來,廣東的人民苦到那個地步呢,全國的局面正不曉得怎么樣呢。所以只要一個人肯悔過,革命黨沒有不歡迎他的。他真拿事實來補過,於社會上也一定有益的。諸君縱不曉李準的事情,總會記得八年前梁任公在什麼地位。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出處收錄
此文出自於《朱執信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作者簡介
朱執信,原名大符,字執信,筆名有蟄伸、縣解、前進、民意、琴生等。1885年10月出生於廣東番禺。早年接受新式教育。1904年赴日留學,翌年結識孫中山,加入中國同盟會。此後迭次參與組織發動推翻清廷、討袁討龍、駐閩粵軍回粵諸役;並勤於撰述,介紹新知,力辟偽說,致力於革命事業的宣傳與革命理論的闡發,為革命黨人中第一流的輿論宣傳健將。1920年9月,在調解東莞虎門亂軍中不幸殉難。孫中山稱其為“最好的同志”、“革命中的聖人”。編者簡介谷小水,1973年生。安徽省馬鞍山市人。中山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近代中國思想文化史、中華民國史的研究。專著有《“少數人”的責任:丁文江的思想與實踐》。合著包括《辛亥革命與新中國》(即出)、《從帝制到共和》(即出)、《孫中山社會建設思想研究》等。編有《各方致孫中山函電彙編》(第4、5、6卷)。在《史學月刊》、《抗日戰爭研究》、《中山大學學報》、《浙江學刊》等刊物發表論文二十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