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國紀事:1949-2014》是2014年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家國紀事:1949-2014
- 作者:李琳
- 類別:文學類圖書
- 出版社:江西高校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49328246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一位南下老幹部,用日記和口述記錄下六十五年的故事。她的個人成長經歷,和著新中國前進的步伐。她見證了新中國的成立,親歷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發展、曲折與輝煌歷程。
本書精選作者的日記與口述材料,用質樸的語言記載了作者六十五年來的心路歷程,從而喚醒人們塵封已久的記憶。本書採用日記與口述實錄相結合的編排方式,注重細節,圖文並茂力求表現出作者真情實感。一篇篇文章,都傾注著作者對人生點滴小事的感悟,進而以小見大,展現新中國成立六十五年來祖國的發展、社會的變遷。
圖書目錄
序/1
壹 激情歲月(1949—1965)
次寫日記/3
脫下軍裝換上了列寧裝/3
穿著睡衣扭秧歌/4
從街上拉回來參加集體婚禮/6
申請參加抗美援朝/7
次懷孕時在土改工作團/8
次上台講話/8
回信給父親沒看到滕王閣/9
重返學校讀書/10
兩個社會兩種命運/11
童稚童趣/11
家裡請了一位阿姨/12
次領到的工資抵了黨費/13
女兒沒斷奶就出差/14
“國”與“鍋”/14
江淮上國小/15
十年大慶聽閱兵/16
回愛人的老家/17
母子情/18
他鄉遇故知/18
燙髮受到批評/19
【口述實錄】
1. 姥爺把我從秫秸上撿回來/20
2. 苦難的國小經歷/21
3. 兩個鋼蹦的故事/22
4. 我當“半拉子”/23
5. 偷喝奶奶的生雞蛋/24
6. 借香火的亮光看書/25
7. 野菜中毒,奪走弟弟的小生命/26
8. 病里逃生/27
9. 過年沒有餃子吃/28
10. 偷偷報名參軍/29
11. 穿著打補丁的長旗袍參軍/30
12. 老照片的故事/32
13. 買兩斤白糖回家探親/32
14. 唱著戰歌南下/35
15. 蔣介石的油畫像丟在地板上/39
16. 偷吃蟠桃中毒/40
17. 坐在炮彈箱上到九江/41
18. 接管吉安/42
19.《南下》一書喚醒激情回憶/43
20. 領導為我改名字/47
21. 顏專員指導我寫日記/48
22. 入團入黨的經過/49
23. 參加剿匪反霸和土改工作/52
24. 見到水牛嚇得我衣服掉入水中/54
25. “你們是毛委員派來的人”/55
26. 第二天才知道新中國成立的訊息/56
27. 吃南方名菜苦瓜蒸肉丸/57
28. 結識,終攜手/58
29.“江淮”名字的由來/61
30. 圓父親的夢/63
31. 丈夫成了“右傾”老虎/64
32. 收到慰問信的志願軍是我的老鄉/66
33. 風雨無阻上夜校/66
34. 蘇聯傳來“布拉吉”/67
35. 羅家婆的故事/68
36. 三代女人的不同命運/69
37. 艱難時期吃小雞崽/71
38. 母女裝/72
39. 皮鞋上的政治問題/73
40. 路過家鄉沒能去看父親/74
41. 學員批評我們搞形式主義/75
42. 父親“良民證”的由來/76
43. 母親短暫的一生/78
44. 草房回憶/79
貳 磨難歷程(1966—1976)
“文革”爆發/85
幫寫“認罪書”/86
丈夫被開除黨籍/86
丈夫被遊街批鬥/87
丈夫險遭活埋/88
遭遇抄家/89
下放武寧縣/90
在農村次包餃子/91
紅與黑/92
在鄉下過中秋節/94
一個沉悶的國慶節/95
莫名其妙當上大隊副書記/95
險當“盲流”/96
由塘山公社“挪”到德安中學/97
日記的坎坷/98
學生上課戲弄老師/100
唐山大地震/101
放爆竹慶賀粉碎“四人幫”/101
【口述實錄】
1. 成為“三反分子”/102
2. 自毀日記/103
3. 被打成“假黨員”/104
4. 丈夫再受“造反派”迫害/105
5. 父子情深/105
6. 江源的驚人之舉/107
7. 在雞棚的日子/108
8. 黑白牆壁惹來的麻煩/110
9. 兒女在農村艱難求學/111
10. 女兒幫忙做豆腐/112
11. 次喝蛇湯/114
12. 在學習班遭遇批鬥抄家/117
13.“割資本主義尾巴”/119
14. 朋友情/120
15.“狗崽子”的由來/122
16.“缽”與“笨”的悲劇/123
17. 三大件的故事/126
18.“高山頂上煉紅心”/127
19. 大家叫我“矛盾師傅”/128
20. 兄妹雪夜墳山驚魂/129
21. 頂住“反潮流”歪風/130
22. 為老師們平反/131
23. 逼上講台/133
24. 軍民友誼花盛開/134
25. 在校園悼念周總理/135
26. 在唐山大地震的日子裡/136
27. 兩次放棄加工資/138
叄:再創新業(1977—1991)
三中全會讓我們頭上的緊箍咒鬆開了/141
胸懷大度,團結同志/141
書籍是我們家的財富/143
到新單位開始新創業/144
到保險公司上班天很失望/145
陪檢查組赴廬山/146
開發旅遊前途廣闊/147
包餃子接待日本留學生/148
胡局長勸我回教育戰線/149
送赴黨校學習/150
苦口婆心跑保險/152
送別老范同志/153
當選市第四屆黨代表會議代表/154
九江市帽廠門市部突發大火/154
看電視節目的爭執/156
到赤湖農場水災現場勘察/156
山村民風折射國家發展/157
招乾風波/158
觀看國慶35周年閱兵/159
輓聯折射社會心態/160
游真如寺/161
重登山海關/162
在毛坯辦公樓過元旦/163
老伴突發痛風/164
韓總交代:不能收禮/164
我對“人緣”的理解/165
老伴寫信挖諷我/166
北上出差/166
小年送灶王爺/167
帶孫子在井岡山參觀/168
看《開國大典》歡度國慶/169
今天我離休/169
難忘的離退休幹部歡送會/170
深入保險企業廠子了解情況/171
關於寫日記/173
讀《名人教子要略》/175
亞運會即將開幕/176
舉世矚目的亞運會開幕了/177
豁達看待人生衰老/177
晚霞無限美/178
在長春扭秧歌/179
不忘國恥日/180
【口述實錄】
1. 春風化雨/182
2. 首創旅遊保險/184
3. 坂元弘子來九江做客/185
4. 讓學生們撤離到安全地帶/187
5. 李硯廉政故事/188
6. 重回故鄉/188
7. 愛讀書的一家人/190
8 老伴抵制戴金首飾/191
9. 講解滕王閣成了“教授”/192
10.與世無爭,與書相對/193
肆:夕陽正紅(1992—2014)
離休了,生活方式要轉變/197
“熱”的思考/197
參觀紀念館/198
李末來南昌/199
女兒來信憶當年/199
生活之感/200
門球樂/201
淚灑虹橋機場/201
雜憶端午節/202
改革春風進我家/204
撫河散步遐想/205
人到暮年,要有點精神/206
德安巨變/207
“城中樹密千家市,天際人歸一葉舟”/208
小書房,情自樂/209
三八節思念母親/210
全家歡度香港回歸夜/212
離鄉50周年紀念日/213
心中那一片驕傲的黑土地/214
構思唐詩意境畫/215
紀念下放農村30年聯誼會/217
將發表的文章寄給親人/218
新舊社會兩重天——論過年/220
參加金融系統迎澳門回歸書畫大賽/221
關注南聯盟/222
觀看共和國曠世大典/223
伴君白髮度夕陽/224
談手錶/226
首次化妝拍金婚照/227
買燒餅的故事/228
北京申奧成功/228
球友來家玩/229
主張高雅的生活方式/230
老伴每日四兩酒/231
做了一幅《鳥鳴山澗》布貼畫/232
我生命中的四個生日/232
兩位博士喜歡我的畫/233
在酒店吃年夜飯/236
對伊拉克人民深表同情/236
防範非典/237
重整日記/238
回憶顏專員/238
不幸患癌/239
淡化處理醫療事故/240
病房詠嘆調/241
火龍果的故事/242
和我說他以前的事情/243
相識劉大姐/244
父女相逢病榻前/245
收藏旅遊門票豐富歷史知識/246
按自己的理解做布貼畫/247
永葆心靈青春/250
江源有民眾觀點/250
讀詩之樂/251
患難見真情/252
在社區了解民情是一種樂趣/253
看門球比賽有感/255
少小離家老大回/256
我的人生樂趣/257
心懷坦蕩,歡樂舒暢/258
夜夢老伴/259
過生日的遐想/260
向居委會捐贈雜誌/261
善對病痛,善對生命/262
為慶祝十七大勝利召開做布貼畫/262
布貼畫完成後送給電視台記者/263
我與小貓的故事/263
四川汶川發生7.8級強震/265
國務院確定全國哀悼日/266
一首詩歌寄哀思/267
為奧運加油,為奧運祝福/268
百年奧運,百年夢想/268
看神舟七號安全著陸/269
次到社區宣講/270
老兵的自豪/271
幫助別人,自己快樂/272
女兒書中的“北方之夢”/274
那幢茅草房永存心中/275
探望病重的戰友滿濤同志/277
完成布貼畫巨作《五十六個民族》/278
我被評為全省“四好黨員”/282
打心裡擁護中央八項規定/284
送別戰友/286
隔代親/287
圓夢雲南遊/289
詩歌有獨特的功能——交往/290
慈善之舉/291
三個夢:我一生的追求/292
【口述實錄】
1. 到炭子沖參觀劉少奇故居/296
2. 末末到南昌的點滴/297
3. 愛人絕不去美國/297
4. 沿河“六景”/298
5. 布貼畫的創作由來/301
6. 幅布貼畫《北雁南歸》/303
7. 火紅的夕陽,不老的人生/305
8. 參加金融系統書畫比賽的前前後後/306
9. 歡樂度金婚/308
10. 賀金婚/309
11. 外孫女堅持寫日記/311
12. 布貼畫由家庭走向社會/312
13. 老伴戒菸/315
14.“和平鴿”的故事/316
15. 老哥樂觀面對自身疾病/317
16. 病榻前的兩對孝子/318
17. 友誼不能忘記/319
18. 買衣服騙是打折的/320
19. 父女情深/321
20. 和諧的醫患關係/322
21. 家鄉巨變:“八大怪”基本消失/323
22. 懷念老伴做家務/325
23. 做福娃布貼畫背後的故事/325
24.“祥雲”火炬在南昌傳遞/328
25. 個採訪記者曹雷/329
26. 戰友情/329
27. 財院老友/331
28. 互相進步,互相學習/332
29. 虞慧娥和她的研巢服裝店/333
30. 火災之後送愛心/334
31. 民族一家親/335
32.“文革”後家的變遷/337
附錄:發表的文章
中國城·中國年·中國根——在紐約過春節/341
剪刀里的藝術世界——欣賞德惠戰友紙貼畫有感/351
南下歷史,永載史冊/355
後記/358
作者簡介
李琳,1932年1月生,黑龍江湯原竹簾鎮人,機關離休幹部,中共黨員,江西省民間藝術家協會、江西省老年書畫學會會員。筆耕不輟六十五年,目前已有日記六十九本總計上千萬字;先後撰寫《中國城·中國年·中國根》《紐約的唐人街》《槍下冤魂知多少》等十多篇文章均被《江西日報》《信息日報》全文刊登;所創布貼畫《養在深閨人未識》獲江西省民間文化藝術二等獎,作品多次在海內外展出並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