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供熱管道敷設方式

室外供熱管道敷設方式

室外供熱管網是集中供熱系統中投資份額較大,施工最繁重的部分。合理地選擇供熱管道的敷設方式以及做好管網的定線工作,對節省投資、保證熱網安全可靠地運行和施工維修方便等,都有重要的意義。供熱管道敷設是指將供熱管道及其附屬檔案按設計要求組成整體並使之就位的工作。供熱管道的敷設形式,分為地上(架空)敷設和地下敷設兩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室外供熱管道敷設方式
  • 外文名:laying mode of outdoor heating pipe
  • 性質:科學
  • 領域:供熱工程
  • 種類:2種
地上敷設,地下敷設,

地上敷設

管道敷設在地面上或附牆支架上的敷設方式。按照支架的高度不同,可有以下三種地上敷設形式:
(1)低支架。在不不妨礙交通,不影響廠區擴建的場合,可採用低支架敷設。通常是沿著工廠的圍牆或平行於公路或鐵路敷設。為了避免雨雪的侵襲,低支架敷設,供熱管道保溫結構底距地面淨高不得小於0.3m。
低支架敷設可以節省大量土建材料、建設投資小、施工安裝方便、維護管理容易,但其適用範圍太窄。
(2)中支架。在人行頻繁和非機動車輛通行地段,可採用中支架敷設。管道保溫結構底距地面淨高為2.0~4.0m。
(3)高支架。管道保溫結構底距地面淨高為4m以上,一般為4.0
6.0m。在跨越公路、鐵路或其他障礙物時採用。
地上敷設的供熱管道可以和其他管道敷設在同一支架上,但應便於檢修,且不得架設在腐蝕性介質管道的下方。
供熱管道地上敷設是較為經濟的一種敷設方式。它不受地下水位和土質的影響,便於運行管理,易於發現和消除故障;但占地面積較多,管道的熱損失較大,影響城市美觀。

地下敷設

地下敷設不影響市容和交通,因而地下敷設是城鎮集中供熱管道廣泛採用的敷設方式。
(1)地溝敷設
地溝是地下敷設管道的圍護構築物。地溝的作用是承受土壓力和地面荷載並防止水的侵入。
地溝分砌築、裝配和整體等類型。砌築地溝採用磚、石或大型砌體砌築牆體,配合鋼筋混凝土預製蓋板。裝配式地溝一般用鋼筋混凝土預製構件現場裝配,施工速度較快。整體式地溝用鋼筋混凝土現場灌築而成,防水性能較好。地溝的橫截面常做成矩形或拱形。
根據地溝內人行通道的設定情況,分為通行地溝、半通行地溝和不通行地溝。
①通行地溝
通行地溝是工作人員可以在地溝內直立通行的地溝。通行地溝內,可採用單側布管或雙側布管兩種方式。通行地溝人行通道的高度不低於1.8m,寬度不小於0.6m,並應允許地溝內最大直徑的管道通過通道。
通行地溝應設定自然通風或機械通風,以便在檢修時,保持地溝內溫度不超過40℃。在經常有人工作的通行地溝內,要有照明設施。通行地溝的主要優點是操作人員可在地溝內進行管道的日常維修以至大修更換管道,但其造價高。
②半通行地溝
半通行地溝淨高不小於1.2m,人行通道寬度不小於0.5m。操作人員可以在半通行地溝內檢査管道和進行小型修理工作,但更換管道等大修工作仍需挖開地面進行。當無條件採用通行地溝時,可用半通行地溝代替,以利於管道維修和判斷故障地點,縮小大修時的開挖範圍。
③不通行地溝
不通行地構的橫截面較小,只需保證管道施工安裝的必要尺寸。不通行地溝的造價較低,占地較小,是城鎮供熱管道經常採用的地溝敷設形式。其缺點是管道檢修時必須挖開地面。
(2)無溝(直埋)敷設
供熱管道直接敷設於土壤中的敷設形式。在熱水供熱管網中,無溝敷設在國內外已得到廣泛地套用。當前,最多採用的形式是供熱管道、保溫層和保護外殼三者緊密粘結在一起,形成整體式的預製保溫管結構形式。
預製保溫管(也稱為“管中管”)供熱管道的保溫層,多採用硬質聚氨酯泡沫塑膠作為保溫材料。它是由多元醇和異氰酸酯兩種液體混合發泡固化形成的。硬質聚氨酯泡沫塑膠的密度小、導熱係數低、保溫性能好、吸水性小、並具有足夠的機械強度;但耐熱溫度不高。根據國內標準要求:其密度為60~80kg/m3,導熱係數小於等於0.033W/(m・℃),抗壓強度P≥300kPa,吸水性≤10%,耐熱溫度不超過130℃。
預製保溫管保護外殼多採用高密度聚乙烯硬質塑膠管。高密度聚乙烯具有較高的機械性能、耐磨損、抗衝擊性能較好;化學穩定性好,具有良好的耐腐蝕性和抗老化性能,它可以焊接,便於施工。根據國家標準:高密度聚乙烯外殼的密度≥940kg/m3,拉伸強度≥20MPa,斷裂伸長率≥600%。
直埋敷設在我國得到迅速發展。是當前及以後供熱管網的主要敷設方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